教師應具備哪些個人素養

  作為教師不光需要紮實的知識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水平及其他能力素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教師應具備的個人素養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教師應具備的個人素養

  一、具有良好的師德

  作為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奉獻精神,對於音樂教師來說,不僅僅是傳授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到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友愛等情感體驗,從而喜歡上音樂。因此,教師首先要樹立音樂教育觀,發展觀,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與學生和諧相處,把自己真誠完整的人格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教師高尚的師德是音樂教師在工作中自覺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和品質,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體現音樂的人文關懷,使學生在音樂的世界裡不斷得到人生的啟迪。

  二、具有系統的音樂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

  1.具備系統的音樂專業知識

  音樂教師必須掌握所教的音樂專業知識,對所教的音樂學科有著比較深入的理解,這裡包括音樂領域相關的最新動態和發展方向,這是音樂教師的基本功,也是其必備的個人素養。除此之外,還要具有對學生表演點撥評價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表演,伴奏,指揮水平,總之,音樂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還要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音樂教師深厚的專業藝術素養,是音樂教師開展教育工作,組織各種藝術活動的基礎。

  2.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技能

  對於音樂教學來說,我們首先要明白:學生是學習音樂的物件,音樂是教育的主要內容,培養人才是教育目的。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僅是他歌唱的多麼動聽,鋼琴彈得多麼有節奏、有韻味,還要具備一定的從教技能。音樂教師可以是歌唱家,可以是演奏家,但是,他首先必須是一位音樂教育者,他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掌握教育方法,明白學生心理髮展規律,只有掌握一定教育教學技能,瞭解學生心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三、具有優雅的教學儀態

  作為音樂教師來說要衣著乾淨整齊,得體漂亮,給學生一種美好的形象;另外行為舉止要禮貌,給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待人接物要充滿熱情,把自己最燦爛的一面展示在學生面前;最後,對待學生要和藹可親,能與學生真誠溝通交流;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牽引學生的視線,尤其是音樂教師不可古板,要能夠走在時代的前沿,把自己最新,最美、最優雅的一面展示在大眾面前,給大家一種美的視覺感受。

  四、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藝術氛圍

  音樂由於其學科的性質決定了音樂課堂是輕鬆的,活潑的,充滿藝術和時代氣息的,因此,註定了音樂課堂有著其特殊的藝術氛圍,作為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要著力營造這種不同的藝術氛圍,使學生敢說,敢唱,樂於表演,育音樂教育於快樂之中,音樂教學它不像語文數學學科那麼枯燥,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塑造一種濃厚的藝術氛圍,培養學生熱愛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五、具有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

  在音樂領域,多媒體的介入給音樂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各種音響,錄音,投影技術可以使音樂教學不再枯燥,音樂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因此,音樂教師具有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音樂教師要把多媒體技術作為解決自己教育工作難題的一種有效工具,紮實掌握教學中多媒體的常用技術,使我們的音樂課堂不再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架鋼琴,展示在學生眼前的應該是視野極其廣闊,資源非常豐富的音樂教育環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環境下,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可以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音樂的感染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現代音樂教師要具有理解掌握和處理音樂資訊的能力。

  總之,學校教育對音樂教師個人素養的要求是綜合的、全面的,要求音樂教師既要具備一定的知識結構,熟練掌握音樂的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要博學多思,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知識,懂得教育規律,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作為音樂教師要明白,音樂教育的責任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要全面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審美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在這個前提下,作為教師要結合現代教育的需要,不斷提高個人的素養,才能保證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教師提高個人素養的方法

  一、正確認識語言積累

  探討語言積累,首先應弄清其概念,正確認識語言積累的本質。語言積累,是學習主體對語言自身及其內容、思想的積累,是對語言的“收藏”、感悟和運用,是將那些優秀的、出彩的語言充實己身、化為己用的過程。因此,對於語言學習者而言,語言積累是綜合、複雜的思維過程和學習過程。

  1.靈活運用是語言積累的根本目的。不能轉化為“我”用的積累,便不是積累。積累不僅僅是簡單地將那些名言警句、好句佳篇等熟記於心,而應當把這些知識的含義及其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掌握到位,在必要的時候能夠自然復現,靈活運用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之中,這才是語言積累的根本目的。積累,更應當強調的是知識經驗的整體感知和體驗,在此基礎上經由自己的思維進行感悟和處理,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並在恰當、需要的時候自然應用。

  2.過程感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手段。積累是一個既簡單而又複雜的東西,它既不是需要深入學習的特殊知識,也不是需要反覆訓練的特殊技能,教師不能太將其複雜化。但是,積累又是需要正確的方法和途徑的,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將使積累變得更加簡單。這是因為積累本身就是學習過程中理解、記憶、轉化和實踐的一系列組合,本身就是學習者通過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和精神活動對新知識進行“消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感悟和轉化是一個關鍵,只有把過程感悟這個環節做好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才是有效的,在語言實踐中的運用才能“水到渠成”。

  3.知識和經驗是語言積累的重要內容。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決定了它的廣泛性和開放性,語言的積累也同樣具有廣泛性和開放性。在學校中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積累,在生活中對不同生活常識和經驗的學習與領悟同樣是積累。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積累,掌握語言材料、語言範例和語法知識,更要將學生的積累過程擴充套件到實踐,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語言運用的經驗,不僅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積累知識,更要讓他們在生活實踐中注重積累生活經驗。

  二、語言積累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1.片面重視積累量,忽視積累過程。許多教師和學生都片面地認為語言積累僅僅是對那些知識進行背誦和記憶,而忽視了感悟、品析、鑑賞、應用等環節,這就導致學生所背誦、記憶的東西很多,但是卻沒有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記憶的效果也不理想。實際上,背誦和記憶只是語言積累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後續的感悟體會和轉化、應用等環節,那麼積累的過程就只是填鴨式的硬性灌輸,不僅會導致積累效果大打折扣,也將挫傷學生語言積累的積極性。

  2.片面重視知識積累,忽視思維培養。教師往往忙於讓學生背誦那些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和好詞語,讓學生積累那些諺語、歇後語、廣告語、名言警句以及成語格言,卻不注意讓學生從習慣、方法、能力、思維等方面進行鍛鍊。而實際上,方法和意識遠比知識更加重要。如果能夠讓學生養成主動積累的意識和習慣,學會積累的方法,效果將遠比學生在教師強迫下的積累要強得多。同時,積累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廣泛的社會實踐。教師往往只注意讓學生積累書本上的知識,卻忽略了社會生活經驗的積累,這對實現學生語言素材倉庫的全面性和豐富性同樣是不利的。

  3.師與生兩個主體的積累過程沒有統一。許多教師認為,積累是學生的事,自己有著多年的教學經驗,不需要再進行積累了,只需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積累便可以了。殊不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任何一個人如果不善於學習,都將落後。因此,教師也有積累的必要,一方面是自己的積累,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增加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是和學生共同進行積累,共同收穫語言積累過程中的快樂,克服語言積累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這樣才能為學生做好示範,在心底裡和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