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行書書法字帖

  行書運筆的連筆與斷筆篆、隸、楷書斷筆多,而行書則連筆多。但是,在行書運筆過程中,畫與畫之間應有連有斷、連斷結合,做到連中有斷、斷中有連,有規律、有節奏,既飛動流暢,又典雅有序。 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軟筆行書筆法:

  構成書法的主要因素是筆法的運用和字架結構。而筆法的運用,可以體現出書寫的節奏和旋律。“書法之妙全在用筆”這話雖不免有些偏頗,但也說明了用筆的重要。不講究用筆,不管臨寫的外形多麼準確,都只有呆板的軀殼,而不會得到內在的神韻。這就需要認真地研究運筆的方法。不同的書體在用筆上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正因為有不同,踩表現出各種書體的各自特點。要想寫好行書,也必須要懂得和掌握行書筆法的要領。

  行書中常運用提、按、行、駐、轉、折、捻、衄等幾種筆法。

  提,在運筆時,將筆毫向上提起,但毫收為畫中。筆提起時,,筆鋒收斂,書寫的線條細,給人以輕的感覺。提筆過度,則漂浮無力。初學者往往在提筆上掌握不住,只有多加練習,才能提高這種控制筆的能力。

  按,將筆毫向下壓,力沉毫端,筆毫平鋪展開,書寫的線條變粗,給人以重的感覺,提與按實際上是不能分開的,往往提中有按、按中有提,只不過又是提大於按,有時按大於提。通過提按,不但能調整筆鋒,而且能使點畫產生粗細、輕重、起伏等變化。提按程度不同,指、腕、肘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但都是三者協調動作的結果。

  行,是指筆的執行。行書比楷書、篆書更注意筆的快慢。運筆不可太快,太快容易失去規矩,缺失沉穩,也不可太慢,太慢則容易失去大的氣勢。明代書法家祝允明說:“用筆不可太遲,遲則緩無神氣;不可太疾,疾則窘步而失勢,不遲不速則穩雅。”初學者運筆不宜快,緩筆容易體會筆毫的運轉動作。書寫時不可能有絕對的快和絕對的慢,而是快慢結合,要有節奏。一般起筆處慢,轉折處快;點畫處慢,勾挑、牽絲處快。另外和筆、墨、紙還有一定關係。用硬筆略快;筆中含墨多時,行筆要快些,筆中含墨少時,行筆要緩;紙的吸水量大,行筆宜快,吸水量小,行筆宜慢。筆的執行對書寫的效果起著重要作用,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行筆的快慢,應快則快,應慢則慢,協調一致,有節有律,自能恰當地表現出字的靈動的神采。

  駐,即停駐用筆。行書中許多地方,為了調整節奏、增加點畫起伏,採用少停的辦法,稍略下按,比楷書的頓筆停得時間少。停駐用筆,實力之中有虛力,常應用在點畫轉折或放筆出鋒前的蓄勢時,使點畫自身或點畫與點畫之間,增強輕重、虛實、剛柔對比,而又沒有生硬之感。停駐用筆具有一種含蓄、輕鬆、自然之力。

  轉,即筆鋒變換執行,圓轉回旋,轉處不出方角。在轉筆時注意提筆動作,行速均勻,方能自然調動筆鋒,骨力中含,婉轉流暢。清代書法家包世臣說:“蓋行草之筆多環繞,若信筆為之,則轉御皆成偏鋒,故須暗中取勢,換轉筆心也。”筆不停駐、鋒不外露,以腕用力,調動筆心執行嗎,圓健如折釵股。要是側轉用筆,一抹而過,必然轉無筋力,少彈性而漂浮。

  折,筆鋒翻折,變向執行。用筆到折處,筆鋒略側提至折上角,然後迅速翻筆,不能遲疑停滯,筆折過之後,調成中鋒繼續執行。折以成方,轉以成圓。行書常以圓轉代替方折,但方折與圓轉兼施並用。

  捻,即輕微捻動筆管。提按,轉折用筆,常使筆鋒鋪散,為了保持中鋒運筆,就利用捻管的方法,將分散的筆鋒聚攏起來。捻動方法應隨勢而用,可以從外向裡捻,也可以從裡向外捻。在行筆過程中利用捻管效果很好,它減少了單純為調整筆鋒而暫停書寫,不僅充分發揮了筆法作用,而且豐富了點畫的內涵變化。但要注意不可捻管次數過多,動作也不能過大,否則會減弱書寫力度,分散精力,反而影響書寫效果。

  衄,即筆下行又往上,向右行又往左,輕揉微蕩,逆勢小動。好像與回鋒相似,但又與回鋒不同,回鋒用轉,衄鋒用逆。

  上述是行筆的幾種主要筆法,其他筆法就不詳談了。用筆的方法,是達到書寫點畫美的手段,不能無目的的一味誇大用筆動作。其實各種用筆動作,都是很小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