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書法精美作品欣賞

  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備。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餘年。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郭沫若書法精美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郭沫若書法精美作品圖片1

  郭沫若書法精美作品圖片2

  郭沫若書法精美作品圖片3

  郭沫若書法精美作品圖片4

  郭沫若書法藝術

  在書法藝術方面,郭沫若同樣成就璀璨,在現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 8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譽為“郭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備。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 70餘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於辛亥年間。

  10年以後,他的著名詩集《女神》等作品集問世,使其書體在更廣泛的讀者面前顯露風采。上世紀 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辯史,借史鑑今,諳熟了祖國文字、書體的演進軌跡,創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學模式。 1937年他歸國抗戰,在民族危難之中,其詩詞創作常與書法相結合,筆墨間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後,郭沫若在繁重的國事之餘從事更為豐富的書法創作。他慷慨為人,博識廣聞,為全國各地名勝古蹟、工礦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海內外友人留下難計其數的辭章墨寶。其書法作品數量之多,影響之廣,少有出其右者。為紀念建國15週年而創作的巨幅書法作品是郭沫若書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一幅 1.42米×3.57米的宣紙上,郭沫若用蒼勁有力的行書,書寫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八個氣勢磅礴的大字。市場拍賣時底價為 100萬元人民幣,最終以 319萬元的價格改寫了郭沫若書法作品成交記錄,同時也重新整理了近現代書法單件作品的成交記錄。值得一提的是,樂山日報和樂山晚報的報頭字型,也是集郭沫若手書作品而成。

  若以書法家視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郭沫若可歸入學者型或“文化人”型別的書家。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處處透射出一種“文”的氣息,寵萬端於胸中,幻化出千種思緒,從筆端涓涓流出,生成與他詩、文、史種種學問修養相融合的化境,以書法的外化形式展現給讀者。

  關於書法的學習,郭沫若在《洪波曲》中說:“我從前也學過顏字,在懸肘用筆上也是用過一番功夫的”。從他的自敘可以看出他早年師顏魯公的用功刻苦。從他的作品中,仍依稀可見顏魯公的精神,比如線條的朴茂、敦厚;結體的寬博。郭沫若行草書的精妙之處,在於“意”的揮灑和“韻”的和諧。郭沫若在文學上的成就使他擁有了人格的浪漫與文化思想的深刻,轉換成書法作品時,即有了“意”的揮灑與“韻”的天成。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學、人格上的浪漫與文化上的“狂飆”來視其書法創作,應該是耐人尋味的。沈尹默有詩評曰:“郭公餘事書千紙,虎臥龍騰自有神。意造妙摻無法法,東坡元是解書人。”書法作品的系列出版物主要有郭平英主編《二十世紀書法經典·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和《郭沫若書法集》***四川辭書出版社1999年出版***兩種,印製精美,資訊量大,極富欣賞價值和長久儲存價值。如果說這些出版物的不足,則是因循慣例,僅在作品旁簡單標註題名、尺寸、年代等,高雅有餘,普及不足,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不能夠從中瞭解書法家其人及其作品的價值。趙笑潔、東野長河著《中國書法家全集·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國藝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恰恰彌補了上述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