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書法精選作品欣賞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是非常狂傲灑脫的書法種類。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草書名稱演變

  早期草書是跟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初期的草書,打破隸書方整規矩嚴謹,是一種草率的寫法。稱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書和漢隸相融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扁方,筆帶橫勢。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後至元朝方復興,蛻變於明朝。到了唐代,今草寫的更加放縱,筆勢綿環繞,字形奇妙,變化百出,稱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越了其實用價值。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亂寫。草書符號的 主要特徵之一是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隸化筆法的橫勢傾向,為左右鉤連的草化提供了依據。章草筆法用"一"形,今草筆法用"s"形。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運筆放縱、點畫狼藉的又稱大草或狂草等。

  草書結構的九大要點

  字不能寫成四平八穩,要打破平衡,讓字的某一部分欹側,另一部分要通過處理,使整體上達到一個新的平衡。以增加強草書的動態姿勢。

  一、呼應顧盼:呼應是指筆勢前後承接關係,顧盼是指一個字的某一部分之間的朝楫迎讓。也就是不要顧及偏向壓制一部分或者另一部分,要坦然和平共處。

  二、欹側取勢:草書在結構上可以大膽地取側勢、取險勢,力求觀賞的藝術性效果。要追求動的感勢很要緊。

  三、參差錯落:左右結構的字要有意伸縮,一放一斂,打破均衡的死板局面,使字變得參差錯落,奇趣橫生。

  四、疏密對比:“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在行草書中的空間佈局更加如此。但不一定要注意,筆法熟練,用筆得當,要“極貴自然”不要刻意強求做作。要使的部分提得起,放的下。

  五、上下開合:開與合用於左右結構的字,所以開合與欹側是有聯絡的。通過開合可以使字呈現趣味。

  六、迎讓穿插:如果字的一部分較寬,另一部分要以筆畫適當穿插其中,使得兩部分組合在一起,以朝輯迎讓、為不侵佔對方的和諧狀態。

  七、簡潔洗練:草書可化多為少,刪繁就簡,結構要變化,簡潔洗練。減少書寫強度。

  八、變化多姿:藝術最忌諱雷同模仿,要講究變化。同一筆畫要有輕重長短、曲折、俯仰之變化。同一偏旁部首重複時,筆畫要各具姿態,這樣才能顯示出藝術效果。

  九、收斂有度:收即把筆畫縮短或者要有變細,放則反之。這與“呼應顧盼”“迎讓穿插”都有著密切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