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書法教學

  書法,藝術是藝術中的一種,主要研究者和學習者分佈在中國,日本這些使用 象形文字的國家。在中國,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的 ,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資料1:書法臨習應該如何選帖與換帖

  關於臨帖的基本法則和應該注意的各種問題,前面已談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談談怎樣選帖和怎樣換帖。我國書法藝術,豐富多彩。就書體來說,有篆、隸、正***正楷,亦稱楷書***、行、草,以及行楷、行草等等。就書派來說,有鍾***繇***、王***羲之、獻之***、虞***世南***、褚***遂良***、歐***歐陽詢***、顏***真卿***,以及蔡***襄***、蘇***東坡***、黃***山谷***、米***元章***等等好多家數。各種書體有不同的體制,寫法,各家書派有不同的面貌,風格,我們究應從何入手呢?

  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先談書體。前人對練習書法的程式,有的主張先學篆書、隸書,然後再學楷書、行書、草書;有的主張先學楷書,然後上追篆、隸。從書體源流來看,自應先學篆、隸,篆、隸基礎打定,再寫楷書、行、草,就輕而易舉。不過我們知道執筆、運筆等基本法則,古今一理,無論學哪一體,都可應用。從實用觀點來看,楷書、行、草的使用面要比篆、隸廣泛得多,而且前面已說過我們今天並不要求每一個練字者都成書法專家,所以我認為先從楷書練起,比較實際。楷書寫得行些,就是行書、行楷;行書寫得草些,就是草書、行草;楷書練好了,再學行、草書,是輕而易舉的事。隸書在今天,那是作為裝飾藝術中的美術字在使用著,還有一·些實月價值,如在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隸書,也非難事。至於篆書,既不易認識,除應用於刻印而外,又並無用處,儘可不去學它。不過楷書有大楷、小楷之分,有人認為應先練大楷,有人認為應先練小楷,我的意見是寫小楷筆尖的活動範圍較小,不易施展,大楷練好了,縮小寫小楷,沒多大問題,所以還是先練大楷。

  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資料2:書法如何選擇墨

  質細:

  選墨首重質地細緻,則所謂制煤時所得煤灰粗細得中,無白灰夾雜其間,膠亦可均勻,兩者完全融合,故質地精純,上硯自然無聲。這點只須磨了自然知曉,用看的並不能完全明白。

  膠輕:

  指含膠不宜過重,過重則黏性多而滯筆,過輕又質地而無光彩。「凡煤一斤,古法用膠二斤。」此即為煤、膠的「黃金比」,所謂「對膠」。膠過輕或太重皆不好,但選擇之法,須待書寫後才能知道,如果墨雖濃而不黏稠,又容易施 筆,就是好的了。也有另一種以輕重判別的方法,膠多則輕,膠含量適中的話就沒有畸輕畸重的感覺。

  質堅:

  指墨之質地堅硬,浸水不易化,李延珪墨的「能削木」就是如此。如果在制墨的膠與煤比例論當,擣的次數也足以使之充分融合到不可分離的程度,質地自然細而堅硬了。

  墨色黑而亮:

  墨的黑是因為煤,過多就會黑而無光;亮則因為膠,過多則光而不黑,制墨之難,難於煤與膠之調配,所謂「對膠法」,兩者名半,則烏黑有光澤,就像用了海倫仙度絲一樣...至於黑不黑亮不亮,就像看人頭髮髮質好不好一樣,用眼睛看啦~

  墨味香而輕:

  墨以有惡臭的煤,易腐的動物膠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點香料,如龍麝等,一來可以散發宜人清香,二來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適中,太多會降低煤與膠之成份,太少又不能達到功效,皆非善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