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時攝影有什麼精妙的技巧

  你一定在電影電視上看到那種雲動得很快,日出、日落,植物生長都在很短時間內完成那種畫面——那就是延時攝影。一種對展現眼前事物充滿表現力的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延時攝影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延時攝影技巧

  一、前期準備

  首先,我們要選擇一款拍攝器材。目前來說,像單反、攝像機、運動DV、手機等大部分有拍照功能的裝置都能滿足我們拍攝延時攝影的需求***部分產品內建了延時的功能,沒有的,像手機,可以用相關的App來解決***。總之,拍攝器材的選擇十分寬泛,只要本身或者通過外部條件讓你的裝置可以實現;間隔拍攝;這一硬性條件即可。 準備拍攝器材***滑軌、腳架、相機***

  然後,就是相關的拍攝附件。如果你打算拍攝一個固定的延時鏡頭,那麼你需要準備一個穩定的三腳架,如果是拍攝一個小範圍的移動延時,那麼你可能要準備一個有定時移動功能的導軌;如果你是拍攝大範圍的運動延時,那你可能還要根據情況準備一些推車啊、標尺啊什麼的最好。

  二、拍攝製作

  尼康D7200可以機內直接生成延時視訊,也可以使用照片間隔拍攝,後期合成

  準備好這些硬體裝置後,我們就可以正式進入拍攝環節了。從實現手段上,目前有兩種主流方式,一種是裝置機內本身可以自動生成延時視訊的,另一種則是需要拍攝間隔照片,然後通過後期軟體進行合成。第一種方式製作起來比較簡單,第二種後期自由度更大。以下案例中使用尼康D7200進行,尼康D7200在延時拍攝方面功能齊全,除了機內本身可以自動生成全高清延時視訊外,也可以利用間隔照片拍攝功能,製作更高解析度的視訊。為了讓各位全面瞭解,以下這兩種方式都有涉及,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固定延時前期拍攝

  在選單中調整好間隔時間,然後開始拍攝

  這個環節,我們先來試試機內直接生成全延時視訊拍攝的方法。我們把相機固定在腳架上,調整好固定的曝光引數、焦距、畫幅比例,調整好間隔拍攝時間,然後按下快門苦等即可。

  固定延時視訊***拍攝完成後,將相機中自動生成的視訊拷貝出來即可***

  拍攝完畢後,相機裡就有了完整的一段延時視訊。機內自動生成延時視訊比較簡單,後期不需要特別處理,我們只需要重複上面的步驟,拍攝不同的鏡頭用作後期剪輯即可。

  2、小範圍移動延時拍攝

  在這個環節我們使用照片間隔的方式進行,首先,還是需要把相機調整好固定的曝光引數、焦距、畫幅比例,還有最重要的間隔時間。

  相機固定在滑軌上***小範圍移動有前景做參考,運動效果明顯***

  然後,把相機固定在延時滑軌上,設定好滑軌的運動速度***專業延時滑軌支援間隔時間運動***,接下來就可以正式拍攝了。

  拍攝完成後,是一組檔名連續的影象

  拍攝完成後,相機內得到了一個檔名連續的影象序列,到了這裡就完成了一段平滑的運動延時拍攝。那麼面對成百上千張序列照片怎麼能成為一段連續的視訊?我們使用PR為大家講解。

  非編軟體匯入素材時點選影象序列,匯入後就是一段完整視訊

  開啟軟體,在匯入素材時只需要點選序列匯入,匯入後的片段就是一段成型的延時攝影,十分簡單。注意,一定要點選序列匯入,否則,匯入的素材就是單針的靜態影象,如果出現素材中斷的情況,請檢查你的檔名是否是連續的。

  AE自帶命令變形穩定器穩定

  針對某些視訊需要穩定處理的,我們可以把片段匯入到Adobe After Effects中,然後利用AE自帶命令變形穩定器加給片段即可。就這樣,我們把不同的延時鏡頭放在一起進行剪輯配樂,最後就形成一段完整的作品。

  大範圍移動延時拍攝

  大範圍移動延時拍攝相對就比較難一些,也是近兩年大家比較追捧的一種拍攝方式。在拍攝一段大範圍移動延時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最後想要的鏡頭效果想清楚,是平行的運動?圍繞一個物體運動?還是隨心所欲的運動?這個在拍攝前必須清楚,因為只有確定了這個,我們才能設計機器與人的運動路徑。

  找準視角參考點和機位運動路徑***參考地面黑色瓷磚***

  圍繞一個物體運動的延時拍攝,首先我們需要在這個物體上找到一個固定的視角參考點,比如以上的建築,我就使用了紅色框的位置作為參考點。然後把相機調整為中央點對焦的方式,每張影象拍攝時,把對焦點都放在紅框的位置;然後,規劃一個大概的機位移動的路徑以及每次平均移動的距離,每次間隔多長時間。確定好後,就可以遵照這些設定逐步拍攝即可。

  接下來再說說平行運動延時拍攝,這個在拍攝時我們需要尋找不是一個點,而是兩條線,一條是鏡頭運動的視點參考線,一條則是機身運動的參考線,我們只要按照這兩條參考線,保證每次的移動距離還有間隔時間一致就可以了***曝光引數最好也一致***。

  平行運動延時拍攝,使用了小推車 平行移動時,我們最重要的是找到機位運動的參考物,比如在廣場上,我們就可以以地磚的線作為參考,天橋上,我們以欄杆作為參考等等約精確越好,如果是平滑的地面或公路,用推車也是不錯的方式。

  如果拍攝的是單幀序列影象,在後期製作上,與小範圍移動延時一樣,這裡不做另外講解。至於其它不規則移動延時與上面講到的拍攝原理是一致的,我們只需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每個動作的間隔時間還有移動距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且是一致的就好,就能出來一個流暢的延時視訊。

  注意事項

  三腳架

  如果使用攝錄機拍攝,因為每秒鐘能拍下24格或更多的相片,就算在沒有防震下拍攝,一般只會出現影像搖晃的情況。

  若我們用相機拍攝延時攝影,我們會把時間壓縮,通常會每半秒至數十秒才按下快門一次,在手持的情況下,絕對沒有人能對準相同的位置。沒有三腳架的幫助下,組合了的影像不但搖晃,更會出現上下左右跳動的情況。再者,延時攝影動輒用上數分鐘,手持相機一小時已足以令人斷臂。

  因此,三腳架是拍攝延時攝影的必需品,而且一開始拍攝時,就不要再動三腳架了,直至整組相片的拍攝完成為至。

  不要水平移動和變焦

  在進行延時攝影時,可以把畫面慢慢向水平方向移動嗎? 不可以,因為腳架不能夠準確地以均速轉動很微小的角度,一旦畫面移動的角度不均,又或移動的速度時快時慢,拍出來的畫面跟本不會好看。拍攝單一場景時,靜止地對準某一處就可以了。

  同樣地,拍攝的途中,也不要胡亂變焦,因為沒有人能均速轉動變焦環,也沒有人能每次都轉動相同又微小的角度。

  自動快門控制器 ***Intervalometer***

  拍攝延時攝影是一項長時間的工作,如果快門的操控是通過人手來控制的話,我猜那個人早已累得半死,每十秒一按,連續拍攝兩小時。

  幸好,世上有件好東西叫自動快門控制器 ,尼康相機內建已有一個 ***不過有些限制***,佳能的用家就要額外購置了,不論是佳能或尼康的外接快門自動控制器,原廠的起碼要一千元,幸運地,幅廠的,二百多元就有了。

  快門自動控制器其實只是配上了電子定時器的快門線而已,它容許我們設定按下快門的相隔時間,拍攝張數等 。基本上,把它設定好,按快門的工作已經自動化了。在拍攝時,記緊多帶一部遊戲機、一部相機或一本書,不要浪費真貴的光陰。

  使用M 模式

  所有的半專業或以上的數碼相機已配備了光圈先決和快門先決,在拍攝風景方面,最多人使用的是光圈先決,不過在拍攝 Time Lapse 時, 應該避免使用光圈或快門先決。假如雲層從天空漂過,雲層所做成的陰影會影響曝光量,從要影響快門的速度 ***A Mode 下*** 。

  假如,相機的測光是百分百準確,當然整輯相片的曝光也會很一致,不過經驗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環境的光陰轉變了,自動測光有時會過曝,有時會曝光不足,以至拍出來的相片時明時陰。完成後的影片便會有光暗閃爍的問題,看起來很不專業。

  因此,我們要做的,便是固定ISO、光圈和快門的值。假如一朵白雲從畫面掠過,那刻的畫面會昏暗一些,不過這樣的影片才是真實。把曝光固定了,畫面會根據雲層的位置,流暢地變暗,待它離開時,畫面又會漸漸地變得明亮。若果使用光圈先決,畫面或會突然變暗,又突然變亮,取決於相機當時給予的數值,有點賭運氣的感覺。

  轉到M Mode 前,可以先使用 A Mode,設好 ISO 值和所要的光圈,然後半按快門,相機便會顯示所需的快門速度,這組 ISO、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大致上就是我們所需的曝光組合。然後,轉到 M Mode,設回同樣的 ISO,光圈和快門,按下快門試拍一張,如有需要,可以在快門方面作少許修改,使曝光更為準確。

  快門的速度

  拍攝延時攝影時,快門的速度是十分講究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話怎講?在陽光下拍攝,快門的速度很易做出 1/1000 或 1/2000,這樣的高快門,可以把大部份的東西清晰地凝固了,以單一相片來看,那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延時攝影最終會以影片的形式呈現於大家眼前,那些清晰的相片,在高速播放時***如 24 fps*** 會出現影像跳動的情況,特別在運動的影片中。

  舉例,如果以每秒24格來拍攝110米飛人劉翔的比賽,由於快速的動作,第一格和第二格之間,劉翔在畫面中的位置已有明顯的分別,如果每格都把劉翔清楚地凍結著,播放時,劉翔的動作看起來便有少許“舜間轉移”的不連貫感覺。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