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學院教你慢門水景怎麼拍

  ?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有關慢門水景需要怎樣的光線的技巧,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流水長曝是一種通過降低快門速度的方法以得到模糊和虛化流水的拍攝手段,這種手段所產生的效果往往是如牛奶般細膩滑潤的水流形態,或是絲絲可見的流水動態。由於在拍攝過程中需要慢快門,而多數鏡頭的最小光圈是22,機身的最小ISO是100或者50,所以我們往往需要低光的拍攝環境來使得快門可以達到一個較慢的值。那麼在低光環境又包括哪些情況?它們的區別又是什麼?

  :日出或者日落的陰影裡

  日出或者日落的陰影低光算得上是拍攝流水長曝最理想的環境,由於這個時間段正處於從黑夜向白天的過度,太陽的高度很低,所以只要是不被光線照到的地方,都可以降曝光降的很厲害,尤其是在日出前半個小時,太陽還沒有露出地平線,所以陰影基本上帶有暮光的性質,整體調子成藍色,和太陽照射的雲朵的暖色調可以形成很好的對比。

  有些時候日出陰影區的長曝會因太陽升起而變得複雜。由於太陽已經升起,所以我在拍攝這幅作品的時候需要找到一處山石造成的陰影長曝流水,而露在陰影外面的水調子和形態發生了變化,只不過由於太陽的相對高度還很低,所以我們仍然可以得到霧化的效果,試想如果太陽高升以後拍攝,由於光線充足,即便有山石作為屏障,也很難達到這樣的冷調子和虛化效果。所以太陽升起後半個小時內大概是進行這種日出日落陰影長曝的最後時間段。

  :暮光環境

  暮光是太陽處於地平線以下的光線在高空形成反射的一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裡,物體的能見度較低,但又不是完全黑暗,所以非常適合拍攝流水長曝。只不過在暮光時,往往沒法看到精彩的日出或者日落紅雲,至多隻是一些淡淡的粉調子,所以從構圖上講對比沒有那麼強烈。由於拍攝物件不是瀑布,所以長曝的效果不是很明顯,不過當時湖水是處於波紋很大的狀態,所以我放慢快門之後,湖水模糊到了油潤的感覺,同時由於暮光時淡淡的粉紅色而形成並不強烈的冷暖對比,但不管怎麼說這種淡雅的調子也是很有意境的。

  流水長曝是拍攝在更早的暮光,也就是連粉紅色都沒有出現的時候,所以我在後期將它刻意改成了單調子,以突出這種全冷色調的畫面,而實際上如果我不做這種改變,該幅作品也還是以冷調子為主,且沒有任何對比。這種沒有對比的純冷長曝是暮光大部分時間的特性。

  :入夜拍攝環境

  夜晚光線夠暗,尤其是新月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低光環境肯定是有了。但問題是這樣的低光對於普通的流水長曝來說太低了,尤其是30秒左右的曝光,這麼長時間的慢門會讓任何流水都霧化到看不清形態,而只有模糊。如圖六所示。在這樣黑暗的環境下,水本身已經看不太清,並且虛化到一層霧一般,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倒影的清晰度,但拍攝這種片子清晰度本身也不是特別重要,所以入夜後的流水長曝多半是個天空或者周圍景物的輔助,專門拍流水在這個時間段並不十分理想,尤其是水流的形態基本上看不出來。在完全入夜的環境,拍攝湖水或者其他流水全霧化的效果可取,拍攝水流形態的長曝已經不再可取。

  :陰天拍攝環境

  拍攝流水長曝另一個最佳時間段就是陰天,但相對於日出日落時分的陰影環境,它還是差了和暖色調對比,但如果單從光線的角度考慮,陰天足夠拍到好的流水長曝形態。另外,即便是陰天,清晨時分的光線和正午光線又有不同,這也是和太陽高度有關。一般來講,清晨時分的陰天光線暗淡,最適合拍攝流水長曝,而正午還是太亮了些,即便用最小光圈和ISO都很難將快門降下來。清晨海邊長曝。相同的場景如果是正午拍攝,即便有云遮擋太陽,也很難捕捉到柔化的流水。

  :其他時間段的長曝流水

  對於晴天或者多雲等陽光明媚的環境,一般來講是不適宜進行長曝流水創作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受旅行的限制,必須在一個光線很足的時間段拍攝流水長曝,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輔助ND濾鏡的協助。關於ND濾鏡的特性和使用,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講解,這裡大家只需要知道在亮度非常高的環境裡,我們也可以通過特殊器材來完成流水長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