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鋼筆書法_鋼筆草書書法欣賞

  草書的產生所帶來的書體變革和審美轉換在書法史上具有極大的意義。可以說,草書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書法審美的自覺,因而可以說草書所帶來的書法的自覺是圍繞個體性展開的,而個體書法自覺正是書史中新的審美時代的發端。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草書鋼筆書法,希望你們喜歡。

  草書鋼筆書法欣賞

  草書鋼筆書法1

  草書鋼筆書法2

  草書鋼筆書法3

       草書鋼筆書法4

       草書鋼筆書法5

  草書12項用筆法則

  1.草書不見橫畫,行草書有橫線條的儘量短些,要有縱向感。可用虛、細線替代。

  2.忌由快產生的平拖、幹筆、粗細一樣的現象,行處皆留,留處皆行。

  3.墨淡無神。重新起筆用濃墨,濃墨字的筆畫要交代清楚。

  4.忌單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間一行是作品重點。一作品中,要有幾個突出、精彩、有個性的字。這也叫“書眼”。

  6.長線條字很重要,收筆時要謹慎,一般筆勢結束時用幹筆。

  7.筆墨重的字不能面積相等,字的重輕要有過渡,忌團狀。

  8.細筆要有韌性,粗筆要結實。要有鐵劃銀溝的粗筆,又要有行雲流水的細筆。

  9.墨干時速度稍慢,溼時略快,粗時略慢,細時略快。行草有楷意,楷書要行寫。

  10.交筆時,起訖分明,每筆要交代清楚。

  11.講究提按:齊而不齊,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著筆向下按”。

  12.中鋒側鋒並用,八面出鋒,細處用中鋒,厚處用側鋒。

  草書的標準

  首先是“符號化”,于右任認為這是標準草書的首要貢獻。他在《標準草書、釋例》中說:“中國草書之失敗,同一部位之部首,無統一之形式,亦為重大原因之一。標準草書,首矯此弊!”所以於先生確立了一個原則:主部首同一部位不得異式,立一為準,利於記習也。需要注意的是,于右任所說的“失敗”是指草書未能像楷書那樣作為通用的字型而通行於世,是草書作為文字工具的失敗。他的這種做法對草書成為一種工具來說是無可厚非甚至是必要的,但這正和作為藝術品的草書之特性相悖。

  作為記錄語言的符號,草書寫法多變,增加了認讀的難度,這確實是一個極大的缺陷;但若從書法藝術要求體勢多變的角度來看,這卻不能不說是一個難得的長處了。秦永龍教授在《漢字書法通解》中說:“草書文字結構和用筆的多變,為草書書法的體勢變化提供了更多的物質基礎和條件。……草書的每一種結構變化,都給書家增多了一個新的結體取勢的基礎和條件。書家就可以利用這個新的基礎和條件,再運用同樣的方法變化出新的體勢來。草書體勢之所以最為多變的原因就在於此。”

  其次是“簡單化”。于右任對標準草書原則之一的“易寫”的解釋是:代表符號多較原部首之草法便利。觀此“標準草書千字文”也確實如此,幾乎每一字都很難找出比書中所選字例更簡單的寫法。言說標準草書的本質,和現在推行的簡化字應該說本質是相同的。這樣並不是完全否定了標準草書的藝術性,然而它這個簡單化的特點卻無法不使其藝術性受到很大限制。

  再次是字字獨立,這個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把標準草書千字文字與字之間橫豎都打上格子,絕對是每格一字,很少有筆畫伸出格子的現象。書法三要素之一的章法在這裡如何體現呢?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沒有了,字的排列也是標準的“擺運算元”;況且其字例是從歷朝歷代的眾多書家的眾多碑帖裡選出來的,風格差異很大,水平參差不齊。

  最後,就是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字例全是採取勾摹的辦法集字成篇。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但客觀上也會造成字例的形神均有所損失。啟功先生在關於墨跡和碑刻的區別時說:碑版法帖,俱出刊刻,即使絕精之刻技,碑如《溫泉銘》,帖如《大觀帖》,幾如白粉寫黑紙,殆無餘憾矣。而筆之乾溼濃淡,仍不可見。學書如不知刀毫之別,夜半深池,其途可念也。

  雖說碑版法帖和勾摹字跡有別,但道理一樣。即使勾描再細緻,筆墨濃淡乾溼的效果也不可能表現出來,更遑論達到“如白粉寫黑紙”的程度!特別是映帶和飛白,要想通過勾描來表現,就是于右任這樣的大家也不可能做到。

  以上幾點是標準草書作為文字工具的特點,我們本來就不應該以一部書法作品的標準去審視它。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于右任推廣標準草書的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標準草書還是有它的價值的。于右任整理標準草書的四原則中,“準確”、“美麗”兩點是很值得我們學書者深思的。現在寫草書的人不可勝數,但大多數人只求其龍飛鳳舞、自出新意,而錯字、別字、醜字百出。書法是一門藝術,需要給人以美感;書法更是一門學問,它是建立在正確書寫漢字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