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漂亮的草書書法欣賞硬筆

  草書,是書法藝術中的五種書體之一,是每一個硬筆書法家應該瞭解乃至深入學習的一種書體。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最漂亮的草書書法硬筆欣賞

>

  最漂亮的硬筆草書書法圖片1

  最漂亮的硬筆草書書法圖片2

  最漂亮的硬筆草書書法圖片3

  最漂亮的硬筆草書書法圖片4

  最漂亮的硬筆草書書法圖片5

  硬筆書法技巧

  掌握科學的習字方法,就是走捷徑,就可以速成。

  一、時代呼喚速成教學

  過去講習字,講的是熟能生巧、勤能補拙。一篇又一篇字,一本又一本帖,今年寫了明年寫,一直要寫到人書俱老。

  在當今的資訊時代,人們不可能再拿出那麼多的時間來寫字。要想普及硬筆書法,必須拿出省時省力的習字捷徑,必須使習字變得輕鬆有趣,不再是人們的一種負擔。

  在研究習字捷徑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下面三個問題。

  第一,跟誰學字。

  有人說,這個問題很簡單。跟誰學?跟老師學唄。可是如果跟老師學字,就要去上課,就要花很多時間,初級班、中級班、高階班,還有創作班、研究班……那麼費時間,哪裡有捷徑可尋。

  其實,習字最根本的是跟字帖學。老師只是習字的輔導員,是領你入門的人,入了門,儘可以跟字帖學,臨習各種字帖。而跟字帖學,不需要去上課,不需要規定時間,有了空就讀一讀帖,寫幾行字。

  從上面的意義上講,各種優秀的字帖才是最好的老師。當然,要讀懂這些老師,需要科學的方法,而本書教你的恰恰是這種方法。

  第二,不要在楷書上鑽牛角尖。

  速成首先是為了使用。楷書字是日常很少用到的書體。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寫行書字。

  當然,習字必須從楷書開始。不學楷書,無法把握筆法、點畫和字的結構。一筆一畫地寫楷書,可以體會到許多快寫無法悟到的東西。因此楷書是習字的必由之路。

  但是,有許多人在楷書字上拼命下功夫,一年又一年,而忽略了向行書過渡。結果,楷書雖然有了些許進步,但日常書寫的行書字卻不見長進。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練楷書字,是為了打好寫字的基礎。當楷書寫得有些基礎,比如臨某一種帖臨得比較像的時候,就可以練習行書了。練行書的同時,楷書仍然不能放下,要楷行並進。楷書打基礎的時間可以是半年,也可以是一兩年,其實一年就可以打好基礎了。

  只練楷書,不練行書,日常書寫不見長進,就不能有速成之說。

  第三,選帖也很重要。

  講學習,我們常說“站在巨人的肩上”。書法更講究“取法乎上”。說通俗了,就是名師出高徒。跟優秀的書法字帖學,進步才快,才能快速地出人才。所以說,選帖也很重要。

  初學寫字,找一本優秀的鋼筆字帖臨一臨,以鋼筆臨鋼筆字帖,容易理解,也容易寫準。但是選鋼筆字帖最好請懂毛筆字的人幫助選,你自己喜歡的不一定就是優秀的,因為你是初學,還沒學會鑑賞。

  寫了一兩年鋼筆字,再提高,就要以毛筆字帖作為範本來臨習。毛筆小楷除了比鋼筆字豐潤一些,其他都差不多,用鋼筆臨毛筆字帖,不僅可以把字寫漂亮,而且可以得到傳統書法藝術的薰陶,字可以寫出書法味、書卷氣。選擇毛筆字帖比較簡單,只要是書店裡賣的傳統字帖都是好範本。有些今人寫的毛筆字帖也可以作範本,但要請書法名家幫助挑選。

  二、速成的關鍵是記憶

  有人寫了一輩子字,老來字還是不成樣子。有人練了多年的字,寫出的字總是不見長進。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已經告訴了答案。竹子畫得好,是因為有成竹在胸。心裡沒有,筆下不可能有。字寫得好,心裡必須有所寫之字。多年練字而沒有長進,是因為沒有把想寫的字記下來,沒有把那些有個性的書法意義上的字裝進腦子裡。還是那句話,心裡沒有,筆下哪會有呢?

  要想心裡有字,就得把所臨之字記下來,這就是記憶。過去我們沒有強調記憶的重要性,不研究記憶的方法,看著帖寫就寫得像,離開字帖又成了自己那沒體的字。可以說,離開了記憶,習字不可能有明顯的進步,寫到老也進步不了。

  三、記憶的關鍵是分析

  記住一個字,關鍵是要懂這個字。每個字都是由多種筆畫、若干偏旁組成的。要想懂得一個字的點畫或偏旁的特點,找出其區別於他字的地方,就必須要對這個字的點畫或偏旁進行詳細的分析。

  分析字要從兩個方面下手:一是分析字的點畫;二是分析字的結構。

  分析點畫主要看點畫在長短、粗細、斜正、曲直四個方面的變化。書法是個性化的藝術,寫字也需要個性化。每個字的點畫都體現了寫字人的個性追求和個性特點,都有區別於他人之處。

  關於點畫的特點,在後面章節裡還要講到。

  分析字的結構,要按下列步驟進行。

  ***1***找準外形特徵

  字的外形大體分七類,即:瘦、斜、扁、小、扁方、長方、正方。分析字首先要把外形特徵找準,以免把外形臨走了樣。

  ***2***確定主次關係

  字的點畫有主次之分,主筆在一個字中雖然只有很少的幾個,但寫好了主筆,字也就寫好了大半。字的主筆常常向外伸展,次要的筆畫常常向內收攏。確定了主次,也就明確了哪些點畫該伸展,哪些點畫該收縮了。為此,分析和確定主筆是很重要的步驟。

  ***3***劃分偏旁比例

  同一個偏旁,在不同的字中出現,所佔的比例就會不同。只有把某一字的偏旁比例劃分準確,臨習時才會把偏旁比例寫和諧、寫勻稱。

  ***4***確定點畫間的位置關係

  字是由點畫組合而成的。在一個字裡,每一個點畫都與相鄰的點畫有著特定的位置關係。找準點畫間的位置關係,才能在臨習時用這些點畫重新組合出字帖上的那個範字來。

  下面我們選楷書、行書各一字進行分析示範。

  警字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邊的敬字又分為左右兩部分。這個字的外形是正方形的字。主筆是中間的長橫。偏旁比例是上下各佔一半。其點畫之間的位置關係,最需要注意的有,上半部分中的“句”字的短撇伸到了草字頭兩豎的中間。“句”字的口探出短撇之外。反文的第一個撇向上伸;第二撇本是長撇,現在已收縮為短撇,其收縮的原因是給下面言字的上點留空當;反文的捺因為不是主筆,已收縮變為長點。下面言字的上點已探到“敬”字的空當裡,而其長橫已向上升,緊貼在敬字中的橫折鉤上了。言字的長橫比上面的敬字長,敬字的左右兩部分各向裡收縮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言字的兩短橫短於口,口為扁口。

  天字的外形基本上屬於正方。形體呈側勢。其主筆是向左伸展的橫、向右伸展的捺和向下伸展的撇。其點畫之間的位置關係,主要應注意:第二橫已向左伸,成為向左的主筆,其右端收縮,與第一橫的右端上下取齊。撇捺採取了撇縱伸捺平展的結構形式,撇已變化為斜豎撇,向下伸得較多,比捺腳低了一大截;捺向右平展,探出較長。天字的撇首衝著上橫的左側,切過第二橫右側三分之一切點處。

  四、臨帖——從分析走向記憶

  臨帖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一是讀帖。要像讀書一樣去讀帖,去分析字。讀帖就是分析,讀帖的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

  二是臨寫。臨寫有臨和摹之分,下面會重點講到。

  三是背臨。背臨就是通過記憶來默寫帖裡的字。這是強化記憶的過程。

  歸納臨帖的整個過程,可以用四句話概括,即:

  讀帖析字須用心,摹臨結合始入門,

  臨比改法可寫準,背臨方能記得真。

  第一句講讀帖和分析字,前面已經講過了。

  第二句講描摹和臨寫之間的關係。描是描紅,摹是用白紙蒙在帖上照著下面的字帖依樣畫葫蘆。描摹對於熟悉字的形體是個捷徑。但描摹不需要分析,字帖上有什麼就寫什麼,不用費心費神,反倒不容易讓字入腦入心,形成記憶。而臨寫由於是看一眼寫幾筆,不看明白就無法落筆,所以容易增強對所臨之字的記憶。因此開始臨帖時可以採取摹臨結合的方法。

  第三句講的是臨寫的方法。臨寫講究“臨、比、改”三個字。有的人臨帖,拿過一個字來,滿滿的寫一頁,頭幾個字還可以,後面越寫越差。原因是他寫之前範字,但寫起來就忘了再看範字,越寫範字在他頭腦裡的印象越淡,越模糊,字自然就越寫越差了。正確的方法是臨寫幾個字之後必須對照範字進行比較,找出臨寫的差距,然後在下面的臨寫時改過來。這樣反覆臨寫,反覆比較,糾正不足,才可能把字臨準。“臨、比、改”是臨寫必須遵循的方法。

  第四句講的是背臨。背臨就是指通過讀帖與臨寫把所臨之字背下來,儲存在記憶裡,不再看帖也能把所臨之字默寫下來。這是臨帖裡的一個重要環節。要做到心中有字,必須把所臨寫的字背下來。心裡有了字,手上才能寫出來。背臨的階段就是完成記憶的階段。

  五、巧用時間——速成的時間之法

  練字要想持之以恆,堅持長久,除了習學者本身的毅力和恆心,科學的安排時間尤為重要。

  我認為,“每日一刻鐘”這個理念就比較科學。剛開始練字,時間可以投入多一點,因為剛一接觸練字,帖不熟、字不熟、筆也不熟,都需要時間去了解,去熟悉。這一階段,每天拿出半小時乃至一兩個小時都可以。入門以後,在鞏固和提高階段,每天只要有一刻鐘到半小時的時間就足夠了。每天拿出一點時間,研究一兩個字,臨幾遍,背下來,一年下來,就可以掌握幾百個字,而臨習一部字帖,只要掌握其中幾十個字,就可以把握住這部帖的精華了。練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最講求水滴石穿。每天讀點兒寫點兒,鞏固已經或正在形成的良好的書寫習慣,天長日久,定有所成。而每天拿出一刻鐘來練字,不僅可以做到,還是一種休息。

  六、百字練習法——速成的內容之法

  前面講過,臨一部帖,只須把握其中幾十字的精髓,就可以讀懂弄通這部帖了。鋼筆習字入門也是如此。只要選不同偏旁***常用偏旁***的百餘字讀懂寫準,字其實就入門了。為此,本書特精選了唐宋詩十首寫成“楷書百字譜”和“行書百字譜”供本書的讀者臨習。

  百字譜,並非百字。十首七言絕句,二百八十字,除去重複之字,仍是百字有餘。但以絕句構成百字譜,容易引起臨習者的興趣,臨習的成果也可成為習作供自己和友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