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字草書書法字帖

  如何用鋼筆寫出精美流暢,桀驁不羈的草書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草書章法重在用筆

  如果從大處著眼,草書的章法更重要於用筆。因為看一幅作品,首先是整體作品給人以印象,再細看才注意到筆法。章法就如人的姿態、氣質,用筆點畫是眼目。一人姿態優美,氣質高雅,眼目稍有瑕,也不掩瑜;如果一個人行為齷齪,氣質低俗,就是眼目含情脈脈,也是可厭的。這麼比方也是說明章法在草書中的重要性,下面就草書中幾種章法形式略述之。

  行距、字距皆疏朗型。章草書多是這種形式,如上面說過的懷素《小草千字文》也近這種形式。這種章法給人的感覺是輕鬆愉悅,因其字間雖斷開,但氣脈相連,所以無急迫感。這種章法對書寫者要求較高,寫得不能如布算子,毫無生氣。要克服這種毛病,首先是要培養、訓練筆氣,寫時字間要有顧盼,字勢要有攲側俯仰,遠招近喚,不使氣斷乃佳。

  行距寬、字距緊型。草書的章法多為這種形式。如王羲之的《十七帖》、黃道周、王鐸等的草書條幅等都是如此。這種形式因行距空白起到了隔開兩行字的作用,整體顯得有秩序,字的動與行距空白的靜形成鮮明對比,產生美感。行草書用這種形式最多。書寫這種章法的作品,因字距間多有牽絲連帶,故行氣易貫,但要注意字的大小、斜正,要做到字勢不雷同、不單調。我們看王羲之、王鐸這類章法的字,因其字間變化豐富,覺得耐看。而黃道周的章法由於字字多右肩高挺,便稍顯單調。這類章法行距雖寬,但每兩行之間還是要有呼應,儘量做到不要字字對稱,而應插空才好,王鐸在這方面就特別在意。

  打破行距、字距型。狂草書多為這種形式,如懷素《自敘帖》、徐渭、祝允明、傅山的一些作品。這種章法給人以狂風暴雨般的感覺,氣勢常壓人胸臆,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這種看著似亂的章法最難掌握,因為它們看似無序,其實追求的是大秩序,往往一下筆就得照顧全篇,一幅中每個字、每筆畫最佳位置的追求是這種章法的規則。從氣韻方面說,這種章法是指向氣韻生動的,其中的墨跡的黑和不規則字距間的白之間形成對比,它的高階要求是白如氣息般流動,如圍棋裡講的不能“氣死”。這種章法的掌握一要靠多寫,從字的連帶、照應中找“氣感”;二要讀書、閱世、參化物理,養胸中之“丘壑”。只有胸中有奇氣,筆下才會有煙雲。古人說書畫高手有煙雲養其身心,故多長壽,其實這“煙雲”就是這種章法中黑白間形成的生動之氣韻。中國書畫、特別是草書,它的極致就是這氣韻生動。這現象不能用數理去測量、定標準,它是一種“神祕”的感受,不到其境的人常否定它的存在,認為玄虛。豈知中國藝術之至境就是這幽妙玄虛。相信隨著科學的高度發展,將來一定會解釋清楚它。到那時,中國藝術,特別是我們這裡講的草書必將為全人類所重視,因為它直切入生命意義、宇宙變化本身。

  上面對草書章法的三種形式作了說明,當然這三種章法形式的作品可以寫到任何形制的載體上,如中堂、條幅、扇面、手卷等。雖然書寫形制不同,但都是從一字、一行寫起,所以我們有一個捷徑去掌握它,那就是從兩筆、兩字、兩行關照起,解決了這幾個“兩”字,以此類推,可及於萬而不亂。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