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隸書書法作品

  《愛蓮說》是北宋周敦頤的作品,,他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讚賞。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原文據清儀封張伯行正誼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作者與背景】

  >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實,避英宗舊諱而改名。作為我國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其哲學思想、倫理思想得到我國學術界的重視和挖掘,而其心理學思想至今仍無人問津。事實上,如同我國曆史上的許多思想家一樣,周敦頤也對我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他論述“心性義理”的觀點、關於“得刑以治,肅之以刑”的司法心理思想和實踐,以及他關於形神關係的揭示、為聖的方法與道德修養的論述,都閃耀著心理學思想的光輝。周敦頤作為打破理學家所謂孔孟而後道統中絕千年幽暗的理學開山祖師,深入研究他的心理學思想,對於開掘我國宋明理學時期的心理學思想遺產,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周敦頤***公元1017―1073年***,原名淳實,因建濂溪書堂於廬山之麓,學者稱之為“濂溪先生”。北宋湖南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周敦頤的著作收在《周敦頤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其主要著作《太極圖說》和《通書》等篇,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心理學思想。

  【全文賞析】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託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周敦頤,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聞達。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誠如北宋文學大家黃庭堅所譽:“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愛蓮說》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歎的物件,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闢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概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汙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裡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臺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託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煉,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欣賞: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