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硬筆書法之隸書

  《岳陽樓記》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被收入進多種古代散文選本和中學語文教材。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4

  5

  《岳陽樓記》藝術手法:

  就藝術而論,《岳陽樓記》也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第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複那些老話沒有意思。范仲淹就是採取了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他的一套。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岳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確實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鍊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岳陽樓記》名家評價:

  南宋理學家朱熹《江陵府曲江樓記》:“予於此樓,既未得往寓目焉,無以寫其山川風景、朝暮四時之變,如範公之書岳陽也。獨次第敬夫本語,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後有君子,得以覽觀焉。”

  北宋詩人陳師道《後山詩話》:“范文正公為《岳陽樓記》,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尹師魯讀之曰:傳奇體爾。傳奇,唐裴鉶所著小說也。”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可齋雜槁》尤焴原序:“文正《岳陽樓記》,精切髙古,而歐公猶不以文章許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確實典重,鑿鑿乎如五穀之療飢,與世之圖章繪句、不根事實者,不可同年而語也。”

  明人孫緒:“范文正公《岳陽樓記》,或謂其用賦體,殆未深考耳。此是學呂溫《三堂記》,體制如出一軸”“然《岳陽樓記》閎遠超越,青出於藍矣。夫以文正千載人物,而乃肯學呂溫,亦見君子不以人廢言之盛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