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雲紋雕刻圖片

  雕刻在古代中多為富貴人家的擺件或收藏品,一般家庭沒有經濟條件購買。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

  雕刻中核雕技法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舉不勝舉,從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從富賈鉅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親自動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對核雕偏愛有加。他們把小小核雕作為一種垂掛在衣帶、紈扇或是繡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一方面也可玩賞。後來至清代中期開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為墜物裝飾和點綴了,許多橄欖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藝品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裡摩挲把玩。用橄欖核雕刻的各種花船小船還可配上鏤空雕刻的象牙、紅木座架,陳設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賞。果核雕刻品價值也不斷攀生,由把玩品逐漸變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賞、健身等多重功用於一身的工藝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讓無數藏家玩家驚歎和入迷,行情始終看好,這也激發了心靈手巧的藝人們的創作熱情和才智。今天的核雕繼承前人精湛的傳統技藝,同時融入了新時代的內容和技法,把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間藝術推向又一個高峰。以往人們所瞭解的核舟表現的多是古代人物,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楊洪武雕刻的核舟“南湖紅船”把寫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創作中,寫

  實刻畫了黨的一大代表,展現了“日出東方、開天闢地”的偉大創舉,當為別開生面,既是古為今用,也是推陳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藝術賦予了新的內涵。核舟“南湖紅船”,橄欖核材質,楊洪武先生於2006年6月創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贈中國航海博物館。據悉,楊洪武此次捐贈的核雕除《南湖紅船》外,還包括《天后娘娘》、《鄭成功思念故鄉》兩件作品。

  核雕這種精緻而小巧玲瓏的微型工藝品,只要雕刻者雕鏤技藝精湛,創作的題材符合當代賞玩和收藏者們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這樣的核雕永遠受人青睞和珍愛。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為銼、鑿、鑽。銼有毛銼、光銼、圓銼。鑿刀有方鑿、圓鑿兩種。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銼、光銼將果核進行初步加工。②設計構思 ,並在果核上畫樣。③用圓銼按畫樣進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鑿刀雕刻細部,並以小方鑿刻畫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圓鑿刻畫嘴部等。⑤磨光,上蠟。最後打眼,串連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為欣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