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剪紙有多少年的歷史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最早的剪紙的歷史,希望可幫助大家!

  參考答案:

  據考證,從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銀箔、皮革或絲織品進行接空刻花製作裝飾品.1950一1952年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弧形裝飾物.這些用銀箔鏤空而成的裝飾物,雖然不能說就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剪紙藝術的前身!

  剪紙的史籍記載:

  剪紙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即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後來逐步發展,在節日中,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故事人物,貼在窗戶上***叫“窗花”***、門楣上***叫“門箋”***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繡花樣之用的。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在古代詩詞典籍中,也被廣泛的記載:

  1. 唐朝的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這樣的詞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裡所講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

  2. 唐朝的李商隱《人曰》詩:“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剪綵也就是剪紙。

  3. 唐朝的段成式《酉陽雜俎》說:“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蟠,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

  4. 南宋的周密所著《志雅堂詩雜鈔》中寫有:“舊都天銜,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又中原有餘承志者,每剪諸家書字,畢專門。其後有少年能於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極精工。”即是“開封”府,“剪花樣”指的自然是“剪紙”。

  5. 廣州建德縣誌雲:“林文輝,字綱齊,剪紙為字,飛動如龍蛇,點差不差毫髮,室人裝潢成軸,易薪米以自給,人稱之曰剪”。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即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後來逐步發展,在節日中,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故事人物,貼在窗戶上***叫“窗花”***、門楣上***叫“門箋”***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繡花樣之用的。

  剪紙的歷史: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國剪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3世紀***,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

  《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中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採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摺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中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黴爛的材料,人們不會像珍寶一樣儲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中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乾燥,紙張也不易黴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把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非常美麗的圖案。

  嘆為觀“紙”***9***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綵、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把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製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範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綵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中國民間常常把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紮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中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誌,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手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裡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