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提高人際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曾說過:“我們和他人的交往,實際上是在玩各種遊戲。”?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人際關係的方法

  堅持黃金法則

  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是相互的,發生著映象反應。你所給予別人的就是給予自己的。包含好幾層含義:你信任別人,也是信任自己;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愛別人,也是愛自己。所有正向能量的給予都是同時發生的;反之,當你指責別人,認為都是別人造成的錯誤時,雖然你一個手指頭指向別人,但另外三個手指頭都是指向自己的。也就是說,當你貶低別人時,也在貶低自己,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這是很有益的提醒。給予出去的正向能量,比如關懷、尊重、理解、愛等等,一點都不要吝嗇,物質是有限的,人的心態是無限的,給出去的越多,擁有的也越多。

  這就是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黃金法則:你想要什麼就先給出去,自然就有了,等到靜下心想明白這一點,你會發現自己隨時可以給予。不過,很多時候我們都誤以為自己沒有,老想到別人那裡去求,沒有求到就會很失望。物質的有限性讓我們時刻意識到資源不足,有匱乏感,你多我就少,無意中把自己處於和別人競爭的關係。當你明白並體驗到心靈的無限性時,對內心就是極大的解放,親密關係的質量也會提升很高。

  管理好心理預期值

  這裡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對別人有著過高、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果對方達不到,你就很容易失望,以為是別人的過錯。就像一則過去流行的小故事所說,孩子夜裡哭鬧著要吃餅乾,父親跑遍了半個城鎮,雙手捧回獻上,孩子見了依舊大哭——我要長餅乾,不是圓餅乾。固著的期望就像長餅乾,始終覺得你不理解我,給的都不是我想要的。當我們看不見其他選擇時,也就看不到對方所付出的努力,關係就變得很擰巴,自己身處其中也會感到痛苦。

  二是面對別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時,你是否有勇氣真誠地說出,我就是達不到你的期望。當我們能這樣真誠地表達出想法時,關係仍然可以走得很順暢。很多人難以說不,違心地去迎合別人,有時候迎合的還不是別人對你的真正期望,而是他/她猜測別人的期望。這種想象和投射的成分,就讓他/她覺得和人相處很緊張,別人帶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實質由心理距離較遠的一方決定,當張三認為我們是好友,李四認為只是熟人時,雙方就是熟人關係,明白這一點,也就不存在當你拿對方當知己,也覺得對方應該視你當知己,這種應當不存在。真正的人我和諧要看關係的品質,古人說,不可語言而語言,是失言;可以語言而不言,是失人。

  擁有平等心

  我們太喜歡和別人做比較,暗含著我實在不知道我是誰,只能拿周圍的人做參照,我比別人某些方面強會得意,不如則會自卑。如果大家都是熱愛、尊重生命的,看到人生而平等,無論教育、種族、背景等等,每個人都是寶貴的生命體。那就比較容易理解這個人錢多,那個人錢少,地位高低,都只是外衣。一輩子活在只認衣服不認人的狀態還是挺可惜的,那又如何與別人有真正的連結。最寶貴的感情,都是超越交換的,含有無條件付出的成分,這點在父母對年幼的孩子上表現得最明顯。

  如果把地球70億人所有的角色立場,表現出來的感情等等畫一個同心圓,那麼每個人的人生閱歷、看待問題的視角只佔一個小小的角度,和不同的人交往打交道,角度不同,太常見了,相同才是小概率事件。這時候,你是選擇平常心、平等心對待,還是評判心?從評判心出發,就會覺得自己的角度比他人高,就有資格去修正他人,這樣不容易擁有和諧關係。如果能換位思考,而不是待在自己的角度裡出不來,關係會大為不同。

  不要碰觸對方的死穴

  人與人之間為什麼要交往、互動?根本上是因為我們有心理需求,這和早年成長經歷有關,也和心結、缺失、創傷、挫折有關。早年沒有得到的,就成了成年後的需求。人際交往中,先要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的心理需求,再通過一些細節去揣度別人的需求。比如對方在乎的,敏感的點要小心碰觸。通過揣摩,知道對方的需要和不需要。有的人際交往,不知道對方要什麼,也不知道給什麼,把自己認為好的拼命地給對方,但不是對方的需求,就形成了不滿和抱怨。尤其在親密關係中尤為明顯,別碰對方的死穴。

  在人的內心中最受不了兩樣東西——分離和喪失,一輩子的痛苦就在糾結於此。而終其一生,最核心的心理需求就是安全感和自尊。這四個要點很重要,和別人互動時,要婉轉小心地碰觸。那個心理學上著名的恆河猴的實驗,就體現了一個人需求不只是物質上的滿足感,最深層還是對愛、柔軟、溫暖的渴望,以及這些所帶來的深度安全感。

  掌握溝通中愛的語言

  語言溝通是人際交往中非常大的麻煩,夫妻間、青春期的孩子、上司和下屬,在很多關係中我們都發現無法溝通,那都是本能地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為每個人內在都有潛意識的衝動和慾望,這些需求有時候是隱蔽的,拱著我們的想法和行動。在人際互動中,待在自己的世界中,希望自己潛意識的動力被滿足,如果不自察,就會產生語言溝通方面的衝突。往往,情商比較高的人,既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內在需求和動機,同時在互動中還能體會對方的需求和動機,達到雙贏的效果。

  儘量做到不指責、不攻擊、不評價。每個人的內心都不願意被別人否定,理性告誡自己要大度,潛意識卻做不到,以婉轉的方式實現反擊這種不舒服。真的感受不舒服,可以建設性地表達出來,多說感受,說願望。比如你這樣說讓我很難受,比直接說對方更安全;可以表達願望,讓對方感受自己的內心體驗,這樣,人際的衝突就會降低。在心理諮詢室裡,80%的部分在使用非語言系統溝通,普通大眾容易忽略這點,更傾向於看這個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不經意間的動作是最真實的,互動中通過這樣的系統,很多人際中麻煩會變得容易。

  溝通內心的坎和結

  所有的人際關係,迴歸到根本都是我們和自己的關係。我們對外界的所有感受,歸根到底都有自我這部分,如果沒有自身,我們對外界就不會有感覺。說白了,我們一輩子都在跟內在的自己遊戲。

  外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顯現。用心體會哪些碰觸了我們的敏感度,早年的心結是什麼,有什麼坎過不去,這都值得我們去探索。用自我成長的方式做自我修通,開啟心結,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不覺得這麼疼了。當然,這個過程不容易,涉及到最深層的自我修通。當內在的坎和結修通得越多,整個人就變得越通透,對外界不好的感受也就沒有那麼多了,人就會變得很平和,進入心靈寧靜的狀態。在那個狀態裡,你根本不需要擔心自己的人際關係,絕大多數人都會喜歡你。你對自己也沒有那麼多不滿,對外在也沒有多不滿,這是自我心靈成長的過程。

  搞好人際關係的步驟

  端正自己的內心,心懷詭詐的人雖然可以得到一時的利益,但會慢慢失去人心。心裡善良的人縱然一時失利,卻漸漸贏得大家的喜愛。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終看的還是人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量源,有的人給人積極向上、喜樂的感覺,傳遞著正能量;有的人給人消極低落、壓抑的感覺,傳遞著負能量。大多數人喜歡被正能量感染,你喜歡哪一種呢?那就開始儲存吧!

  注意自己的言談,有的人心意本是好的,卻在表達上出現了差錯,仍舊是招人厭惡。說話要分清場合,分清主次,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有自信。行為的果效由心發出,心裡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外在的表現就會是什麼樣子。所以以自信但不傲慢的心態來面對身邊的人事物。

  身邊的人有困難時要及時給予幫助,畢竟患難見真情。給人恩惠時也不要盤算著別人有一天會報答你,更不要把自己的好處整天掛在嘴邊,招人厭煩。

  學會饒恕別人的過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要得理不饒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和麵子,不要因為自己有理就踐踏別人的底線。

  不要對人有依賴,自己要有獨立的個性。有的人見人要麼借錢,要麼就是有事求幫忙,這樣的人誰見了還不躲?所以,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最後祝願大家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豐富多彩的人生!

  提高人際關係的細節

  生活在職場工作的朋友們,一個人自己做事情是不容易的,沒有自己的朋友們圈子,是不可行的事情,尤其是我們國家比較多的人情化和人際化的關係,大家都需要有一個交際圈子,有一個自己的可以依靠的生活空間。

  人際關係是我們必須關注的事情,尤其是工作和生活的時候,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有多廣,就會做出多少事情,這是我們國家一個事實,人際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前途,這樣說其實不是很誇張,朋友們應該都很明白。

  要想交朋友其實辦法是很多的,大家可以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例如車友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際關係結交的聚會,還有很多的社團活動都很不錯,只要大家積極參與就可以提高人際關係。

  大家最需要維護的一種人際關係就是親友之間的關係,這樣的互相來往是很重要的,親友也是大家最好利用的人際關係,所以保持親密的親友關係十分重要,大家平時要多看望長輩,多和兄弟姐妹接觸,加深彼此的親密感。

  網路世界也可以認識很多不同的朋友,尤其是一些同城的交友網站和QQ群,都是大家積累人氣的好地方,所以大家有時間的時候要多進入一些這類網站,經常保持相互的聯絡,對於提高人際關係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