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服飾禮儀

  中西方由於歷史條件、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和文化觀念的不同,導致中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包括飲食、禮儀、教育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服飾文化的差異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那麼中西方的服飾禮儀是怎樣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服飾禮儀

  在中國傳統服飾的色彩上,漢族視青、紅、皁、白、黃等五種顏色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為宜。但從唐代以後,黃色曾長期被視為尊貴的顏色,往往天子權貴才能穿用。 另外,我國還有服飾上的“五行色”。“金木水火土”分別是指“白綠灰紅黃”,“君子佩玉”——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以佩玉為道德與修養的標誌,“羊脂玉”更是玉中極品。玉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如意的象徵。白色有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鬱鬱蔥蔥的樹木是自然的風采,是生命與環境的象徵。綠色寄寓著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蜿蜒起伏的萬里長城和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四合院民居的灰色,灰色具有樸素魅力。紅色的宮牆,紅色的燈籠,紅色的婚禮,紅色的春聯。紅色是激情和運動的顏色;紅色是喜慶與祥和的顏色;紅色是民俗與文化的顏色。黃色的琉璃瓦,金秋的樹葉和豐收的農田,是最亮麗的色彩。黃色代表著獨特的自然景觀及人文與歷史的精彩和輝煌。黃色在中國的色彩文化中具有崇高的象徵意義。給人明亮與歡快的感覺。

  中國傳統裝飾紋樣歷史表明,中國傳統紋樣從產生時就和圖騰觀念相聯絡。 由於圖騰的內容迫使中國傳統紋樣的創造是以一種仿生形紋樣開始,是某種自然界或生物界的象徵物,而與類情感之類無緣。這一點和西方現代構成無形象性有著很大的區別。西方現代平面構成的情感即體現藝術家主體的情感是著眼於具有普遍意義的類情感,也就是以主體的生理情感作為基礎要素,來表現膨脹、收縮、集合、放射等形式效果。

  就服飾的圖案而言,中式服飾喜好運用圖案表示吉祥的祝願,從古至今,從高貴綢緞到民間印花布,吉祥圖案運用的極其廣泛。比較出名的一些有如下一些:魚龍變化,即天上一雲龍,水中一鯉魚,或一龍首鯉身,或一鯉魚翻越於龍門之上;麒麟圖,為一獸,頭長一角,獅面,牛身,尾帶鱗片,腳下生火,其狀如鹿。還有包括十二章文飾、天女散花、松鶴延年和五福捧壽等。這些圖案寓意深刻,如龍鳳呈祥、龍飛鳳舞、九龍戲珠等圖案,不僅隱喻著圖騰崇拜,而且抒發著“龍的傳人”的情感;像鶴鹿同春、喜鵲登梅、鳳穿牡丹等圖案,則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西方服飾禮儀

  在羅馬時代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與紫色,白色是純潔、正直、神聖的象徵,更是一種魅力的代表,所以西方人均喜歡用白色作為新娘的婚紗禮服。紫色是一種高貴和財富的象徵。在一般情況下,紅紫色有年輕感,青紫色有優雅的女性感。中世紀時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裝潢得燦爛輝煌,引導人們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飾上充滿了宗教氣氛的色彩。法國人特別喜歡丁香色和薔薇色,也很迷戀含蓄的天藍和聖潔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色和灰色調;在英國,黑色被認為是神祕、高貴的色彩,但西方有時也會被用於沉默,不吉利或者悲哀的喪服,所以,黑色有意想不到的複雜和強烈感。

  西歐服裝上的圖案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斷變化。古代多流行花草放樣,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流行華麗的花卉圖案,法國路易十五時期,受洛可可裝飾風格的影響,流行表現S形或漩渦形的藤草和清淡柔和的庭院花草放樣。近代有影響的流行圖案花樣有野獸派的杜飛花樣,利用幾何緒視原理設計的歐普圖等等。

  西洋古典服裝的外形強調橫向感覺,常採用橫向擴張的肩部輪廓、膨脹的袖型龐大的裙撐、重疊的花邊等,使服裝線條產生誇張和向外放射的效果。西洋服裝的外型特點與西方人熱情奔放的氣質,起伏明顯的臉部輪廓以及比東方人高大挺拔的體型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