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服飾禮儀差異

  中西方的差距大致上可分為:膚色,語言,教育,飲食,禮儀,衣著,時間,生活習性,人際交往,社會制度,宗教信仰。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一、東西方審美上的差異性

  中國美學和西方美學是有著兩種不同思想文化體系的美學。他們各有自己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環境,各有自己不同的發展史及傳統習俗等等,因此種種導致了中西方視覺審美的差異。

  中國古代審美心裡偏於表現,以言志緣情為基礎,這使得中國傳統美學更加註重審美的愉悅性而消弱了它的寫實內容,大量運用寫意、抒情的方式,因此有充足的條件使中國美學趨向藝術意境的表現。得於此在視覺藝術上中國創造了自己的書法藝術、特別是在中國畫中表現的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運用人物、山水、花鳥等為題材,體現中國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西方古代審美心裡更加偏重於表現,以摹擬寫實為基礎,使西方傳統美學注重審美的真實性,增強了它的寫實性,運用模仿、再現的方法,因此有充足的條件趨向寫實理論藝術。因此發明了素描,油畫,及在雕塑上的表現,都體現了其對於現實存在、數理比例的高要求,注重視覺形體、物體結構及本質構造。

  二、東西方服裝審美區別

  從人類社會出現開始,人們就產生了對美的主觀反映,隨著美學和美感的不斷髮展,也就出現了作為審美意識表現的服裝藝術。審美理想指的是特定的民族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中所形成的審美追求的集中體現,是一定社會的物質文明生活及意識形態在審美領域中的最高結晶。

  中國服裝審美文化大致是在黃河文明的基礎之上,在一個相對於西方來說比較固定和封閉的地區環境下形成的。隨著文明的不斷進步以及中原朝代的更迭,中國服裝文化有了高度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傳承性。西方服裝審美文化是建立在地中海文明的基礎之上的,跨越了亞歐非三個大陸版塊,相繼混合了多種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文明。

  伴隨著不同種族在亞歐非三大陸的不斷遷移,文化不斷移動、交流碰撞直至融合,最終形成了歐洲基督教文化為中心的服裝文化。而由於不斷的文化融合,西方服裝文化表現出了強烈的複雜性與包容性。相對於中國服裝文化來說,更加多樣化。

  西方文化比起東方大陸文明來說比較開放,融合外域文化更是其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種明喻文化。一個地處遠東,一個地處西歐。中西方地域文化起源的不同,決定了服裝文化的不同。

  中國黃河文明中蘊含著農業文明,自古中國人的性格就如同大地一般寬廣和溫和,形成了以含蓄包容為特徵的中國文化。再加上漫長的封建社會政治體系,構築了自己發達的文化體系。中國服裝文化的起源如同中國文化一樣是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地理環境中發展繁榮起來的,具有單一而鮮明的特色。

  而西方服裝文化的起源來自於他廣闊的地理環境中不同文明的相互交錯和影響,是伴隨著民族的大遷移而形成的。西方服裝文化經過來自北方日耳曼民族大遷移,逐漸處於不斷融合,不斷積累,不斷揚棄的變化中,形成一種活躍積極的性格特色。西方構築了一種與東方美學截然不同的審美文化體系。在服裝審美方面,西方人特別崇尚人體美,重視表現人體的性差異,毫不忌諱表現出性感,這與東方儒家文化截然不同,常常將服裝作為人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來看待。

  尤其是當畢達哥拉斯運用數學方程來解算人體比例,研究出人體的黃金分割比例,更加顯露出西方形體寫實風格與東方意境寫意風格的差別。另外,西方服飾以立體裁剪為基礎,大都表現出三維效果,強調立體感和合體感,追求身體與服裝之間的最大程度的契合,追求裝扮風格與整體造型相適應,同時採用各種立體飾物比如花結、荷邊、絲帶、切口等裝飾服裝,所用布料上的花紋、圖案雖然簡單,甚至許多服裝製作材料是單色的布料,但是風格卻自然協調,易於激起觀賞者審美的愉悅感。

  審美意識是一個人在自己的審美活動之中,呈現出的對不同的審美物件的能力反映,包括審美感知、審美感受、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審美標準等不同方面,即為通常所說的美感。他是審美活動進入人們心理思維階段後所產生的意識活動。而服裝審美意識則是人們在審美活動中通過服裝所感受,以思維意識形態表現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