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著裝禮儀

  說到醫生著裝,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白大褂了,那麼你們知道醫生的著裝禮儀嗎?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中國古代的醫生身著郎中服,而西方的醫生最開始並不是穿著白大褂的,關於白大褂的由來還有一段歷史故事。

  歐洲的醫務人員原來都穿著大禮服。自從生物學家巴斯德成功地用消毒法制止了疾病的傳播後,英國著名醫生列斯特就把“巴斯德消毒法”應用於醫學,並主持了醫院的改革,將原來的服裝改成了白大褂。

  19世紀中葉的歐洲,那時的醫院還沒有消毒的概念。醫生們都穿灰袍子,護士們都穿修女服。目的是避免給自己的衣服蹭上血,選擇灰色和黑色,是想讓它們看起來沒那麼髒,因為這些衣服從來是不洗的。當時大批病人因為細菌感染而喪生,人們並不知道病人的死亡正是醫生的衣服造成的。

  改變這一切的人是後來被譽為“微生物之父”的法國人——路易斯·巴斯德,他有過5個兒女,只有兩個活到了成年。另外3個死於傷寒。這件事促使他開始研究感染。

  他發現細菌是各種傳染病的起因和媒介,且高溫加熱可以殺死讓啤酒變苦的微生物。並創造了“巴氏殺菌法”,並很快應用在食物和飲料上。巴斯德又意識到許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由此建立起了細菌理論,並強調醫生要使用消毒法。

  從此,醫生們開始穿乾淨的白大褂、開始將手術器具高溫消毒、手術前洗手、病人的傷口要在消毒後綁上繃帶等。這大大降低了手術感染的發生概率。白大褂也順理成章地取代了灰長袍,成了醫生的正式工作服。到了今天,“白大褂”成了醫生這個職業的代名詞。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身上的白大褂,這是乾淨,消過毒的象徵。

  醫生著裝須知

  著裝,保持工作帽和工作服乾淨、整潔,不得有缺如、殘損,工作裝洗後須燙平整。男性醫務人員穿白大褂不應穿短褲、牛仔褲、T恤,上衣應當著襯衫,著深色褲子或西褲。女性醫務人員穿白大褂不可穿超短裙、低胸衣服、露臍裝、高跟鞋或露趾涼鞋,裙裝長度必須過膝且不能穿著太蓬鬆的裙裝。

  裝飾,頭髮應保持自然色,不可染髮,不應使用過多髮膠。女醫生應當紮好頭髮,豎於腦後或盤起。不可塗指甲油,不可化濃妝。不可裝飾過多,如戴戒指耳環、手鐲等;因工作需要或眼病外,不準戴有色眼鏡。

  現在許多醫院,甚至是衛計委都下檔案要求規範醫務人員的著裝,可見著裝是醫生最容易做到也最容易忽略的細節。因此倡議,同事們應該重視著裝,從患者的第一印象做起,從我們的儀容儀表做起,讓患者看到你的第一眼就肅然起敬。

  醫生著裝須知

  醫生在穿著醫師服的時刻,一定要注意服裝的整潔,從而給予病人可信任的感覺,表現出醫生該有的幹練與氣質。

  醫生長期工作於醫院的環境,服裝難免接觸細菌,經常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服裝一定要保持乾淨,要經常進行清洗。畢竟醫生的服裝一定要處於平整的狀態,儘量不要有褶皺,或者是大片汙漬。

  醫生在穿著時刻,要佩戴工作卡,要有醫院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