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成長勵志故事

  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空的時候看些勵志的故事總會對自己有好處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六隻猴子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6只猴子分別關在3間空房子裡,每間兩隻,房子裡分別放著一定數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樣。第一間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間房子的食物分別從易到難懸掛在不同高度的適當位置上,第三間房子的食物懸掛在房頂。

  數日後,他們發現第一間房子的猴子一死一傷,傷的缺了耳朵斷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間房子的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間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間房子的兩隻猴子一進房間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於是,為了爭奪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動干戈,結果傷的傷,死的死。

  第三間房子的猴子雖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難度過大,夠不著,被活活餓死了。

  只有第二間房子的兩隻猴子先是各自憑著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後,隨著懸掛食物高度的增加,難度增大,兩隻猴子只有協作才能取得食物,於是,一隻猴子托起另一隻猴子跳起取食。這樣,每天都能取得夠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來。

  做的雖是猴子取食的實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人才與崗位的關係。

  崗位難度過低,人人能幹,體現不出能力與水平,選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內耗式的位子爭鬥甚至殘殺,其結果無異於第一間房子裡的兩隻猴子。

  崗位的難度太大,雖努力而不能及,甚至埋沒、抹殺了人才,有如第三間房子裡的兩隻猴子的命運。

  崗位的難度要適當,循序漸進,如同第二間房子的食物。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能力與水平,發揮人的能動性和智慧。同時,相互間的依存關係使人才間相互協作,共渡難關。

  :從醜小鴨到白天鵝

  我沿著弗賴堡的一條綴滿陽光的街道慢慢行走。這是一個位於德國西南部風景如畫的小鎮。春天提前而至。不用多久,這裡附近的***就會充溢著成群的遊客。那裡有著名的美景,當然還有布穀鳥時鐘。

  那時候我十九歲,是有生以來頭一次遠離了我的繼母。在之前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她都跟我說我是多麼醜陋、沒用、跟別人格格不入。我親生母親患有精神病,於是我的童年時代是在兒童院和養父母家裡度過的。

  那時的我做著自己熱愛的事:研究和學習。我被一所當地的大學錄取了,學習文學、哲學和心理學。為什麼我還是不開心呢?似乎每當我看著鏡子,或者嘗試與其他人平和相處時,繼母的幽靈就會鑽進了我的腦袋,對我評頭品足。我太羞怯了,即使在這個陌生城鎮迷了路,都不願向陌生人問路。

  正當我隨心地穿行於弗賴堡的街道時,忽然,一個胖墩墩的人跳到了我的面前。

  “像你這麼漂亮的女孩,難道不需要百科全書嗎?”他說著,努力地睜著疲倦的雙眼看著我的眼睛。

  我馬上意識到這不過是一個急於招攬生意的推銷員低階的招徠伎倆———畢竟,我是高等哲學班裡惟一的女生。

  但這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這一刻某種東西照亮了我靈魂中黑暗的角落。

  像你這麼漂亮的女孩,難道不需要一本百科全書嗎?

  從來好像只有兩種女孩:一種是怯怯的書呆子***就像我這種***,另一種是聲高卻言之無物的俗豔的芭比娃娃。猜猜男孩子們會喜歡哪種。我是個年輕的女性,當然想要受歡迎,有吸引力———但是我也想成為表現真我、思想深邃的人。

  像你這麼漂亮的女孩,難道不需要一本百科全書嗎?

  我腦海裡呈現出了一個巨集偉的畫面。我想像著掛在博物館裡的一幅畫,畫中是一位年輕而有內涵的女士,背景是花團錦簇的花園。她身穿長裙,靠在一棵樹邊。她會意的微笑使她迷人的臉容光煥發。她攬著一疊書,沒有半點造作。畫下的一塊金屬牌刻著這幅畫的標題:“手捧百科全書的漂亮女孩。”

  時髦而得體,這就是我想成為的那種女孩。

  我買下了百科全書,一個月買一冊。為了買它,我作了不少犧牲,但是如果可以步行的話,誰還需要坐電車?如果有乳酪的話,誰還需要吃肉?每當收到一個珍貴的包裹時,我都花上好幾個小時驚異於封面的寶藍色,金色印字的光亮,自然還有閱讀書中的內容。

  在往後的幾年裡,我逐漸走出了自己的保護殼。我發現我們能夠享受生活,正因為生活充滿著樂趣。我有了朋友。我戀愛了。事實上我也學會了在迷路的時候問路。

  數年後,我的繼母因癌症而去世。在去世之前,她給我打了電話,問我是否能去看望她。

  在從慕尼黑去往科隆的火車上,我凝視著萊茵河童話般的景色,想著我們之間的相處會是怎樣,以及自己能否原諒她。事情原來並不複雜。我們並坐在一起許多舊照片,也聊起她在愛沙尼亞的童年。她沒有用多少話語來祈求我的原諒,但是我感覺到了她的用意。

  當我道別時,我感覺到了解脫,終於解脫了。

  大約十年前,我與一個美國人結婚並移居到美國。我沒有帶上百科全書。既然有了可以輕易查詢資訊的網際網路,誰還需要笨重而又過時的“磚頭”?

  我現在常回德國。我把百科全書存放在我姨家,回去時也住在那裡。有時候,我會撫摸著褪色了的寶藍色封面和那佈滿灰塵的金色印字,還會隨手翻開其中一冊。我銘記著那個陌生人說出冒昧之辭的那一刻,因為對於一個迫切需要好的評價的年輕女孩來說,這就是她生命中特別的時刻。

  而我自問,這個陌生人是誰呢?……

  :吃西瓜

  禪師跟弟子一起歇息,他拿出一個西瓜,切成兩半,跟弟子每人吃一半。

  吃西瓜的時候,弟子問:“師父啊,既然你做的每件事都有一定的意義,你跟我分享這個西瓜也是在教我什麼道理吧?”

  禪師一言不發,繼續啃西瓜。弟子繼續說:“你的沉默一定是隱藏著一個問題——我吃西瓜體會到的快樂到底在西瓜裡還是在我的舌頭上?”

  禪師還是什麼也不說。弟子繼續興奮地說:“既然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有意義的,我想我已經找到那個問題的答案了:那種快樂是愛的行動,存在於我們中間,沒有西瓜就沒有快樂的載體,沒有舌頭……”

  “夠了!”禪師打斷他說,“真正的傻瓜是那些認為自己很有智慧,試圖花所有的時間去闡釋所有事情的人。西瓜很好吃,這就夠了,不要打擾我吃西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