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非洲反思範文

  《彩色的非洲》是一篇描寫非洲色彩斑斕的自然景觀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觀的略讀課文。小編收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教學《彩色的非洲》以後我感悟到了:如今的課堂是改革的課堂,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的課堂,是生龍活虎的課堂。二十四字模式的貫徹和嘗試,使課堂更加充實,更加活潑,更加豐滿。《彩色的非洲》是縣裡驗收我們東關學校時,我公開講的一節課。

  講課前,我收集參閱了大量的資料,精心備課。備好後,又請專家,高人修改指正,所以這節課感覺備課方面很充分,很細緻。學生方面,我們已經實行課堂改革一年多了,學生在自主、合作方面已經很順手了。所以,上完這節課後感覺上得很實在,上得很成功,感覺較完美。

  上課後,我出示世界地圖,向學生介紹了非洲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人種狀況。接著我讓學生開啟書,指名讀“閱讀提示”,並提出“閱讀提示向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於是學生通過閱讀,找出了要求“想一想,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都表現在哪些方面?結合課文和你搜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非洲的印象。”這就是這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因有了本課的學習目標,有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所以有了學習的動機和方向。

  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展開了自主嘗試,邊默讀課文,邊圈點勾畫,邊進行批註,邊旁批心得體會。用簡潔的語言,用簡潔的詞語。學生們勾出了描寫非洲“色彩”的詞語:***湛藍、碧綠、黑白相間、藍底白花、紅綠相間、赤橙黃綠青藍紫……***學生們劃出了描寫非洲色彩斑斕的主要句子:***非洲的自然景觀是彩色的,動物是彩色的,植物是彩色的,人們的衣食住行也是彩色的,藝術更是彩色的***,劃出了概括中心的中心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總結全文的總結句,還有一些修辭手法的句子。學生們在句子段落旁邊批出了自己的感悟體會,***如:非洲的景色與眾不同,別具一格,迷人的世界,令人神往,藝術的天堂,美的境界,我想長上翅膀飛到非洲看看……描寫的淋漓盡致,描寫的讓人如臨其境……***真是自主學習,是實實在在的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為學生的自我發展奠定了基礎。

  篇2

  課堂因有討論而生動活潑。因有合作交流而豐富多彩。

  自主學習完畢後,我讓學生小組交流,想一想,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都表現在哪些方面?於是整個鴉雀無聲的教室立即沸騰起來了,四人小組圍坐在一起,由小組長帶領先說,然後組員補充,然後再把小組裡的疑難困惑找出來,準備一會兒一同在班裡彙報。組員們七嘴八舌,爭先恐後,人人都有說的份,個個都有表達的機會。小組交流後,小組開始就知識的“一個方面”進行彙報,於是整個教室仍是情緒高昂,一個小組彙報剛完,馬上就有學生站起來補充,在彙報到“非洲的動物是彩色的”“非洲的植物是彩色的”“非洲人的衣食住行也是彩色的”這幾部分時,同學們都展示了自己在底下蒐集到的有關方面的資料。當一個小組提出疑問和困惑後,其它小組幫助解決,真是群策群力呀。

  以前,我講這一型別的課,總是在開正課時,先讓學生把所有蒐集到的資料一下子都先彙報完,然後再開正課,那樣做感覺很單一。這次,專家指導後,我才明白,在一邊學課文的同時,一邊介紹蒐集到的資料,既能掌握書中的知識,又能增加課外的知識,增進對非洲的瞭解。這樣做把知識柔和在了一起,便於學生的消化理解吸收。真是一舉兩得呀。在學生彙報的同時,我還提出了,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知識的?學生一一說出了蒐集資料的途徑:***有的是通過聽廣播蒐集的,有的是通過看電視知道的,有的是通過上網瀏覽明白的,有的是通過讀書看報知道的,有的是在與親戚朋友的通訊中瞭解到的等等。

  篇3

  1.有疑而入,朗讀貫穿教學始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學會質疑。課堂伊始,我和學生聊非洲所認識的非洲,學生們說出了貧窮、落後的一些現象,於是我再用這樣一個詞語來形容非洲“彩色的”,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接著播放農遠錄影,讓學生談感受,找出中心句,使學生對文字有個整體感受,同時學習作者前後呼應的寫作特點。

  接著將課文濃縮成幾句話,在自主閱讀中讓學生完成填空,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

  2.注意教給方法,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文字總起句入手,整體把握,整體感知,再引導學生重點精讀、品讀,指導學生採用“讀、找、畫、議、寫”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涵。

  3.自主介紹一處喜歡的風景,積累優美詞句。

  本文有許多描寫風土人情的優美詞句,可以培養學生積累詞句的能力。因此,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增加了“介紹非洲”這一個內容,然後說說理由:“你為什麼喜歡?有哪些詞句是你喜歡的?”

  這樣,在說說讀讀中,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積累詞彙的能力。

  最後,在回讀文字中,教師進行思想昇華的教育。

  遺憾總是伴隨著課堂。在教學中,也有幾處教學細節處理不當:

  1.我讓學生找課文中其它的過渡句,結果學生花了很長時間還是找不出來,最終還是教師被動地出示。這樣讓人覺得是為了生硬地找過渡句而找。不如學生找不出來時就及時出示,稍作講解。

  2.因為理文脈時大量時間的花費,致使後面的語言賞析部分也就不能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去進行,有點匆匆走過場的感覺。而這些都是教師對於學生的預設不到位,沒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為了完整呈現教學流程而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