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啟示作文

  在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匡衡的人非常的好學,但家中晚上沒有蠟燭照明,所以只好把牆壁鑿一個洞借取鄰居的光亮。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篇啟示作文吧!

  古時候,有一個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勤奮好學。但是他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但他又沒錢,買不起蠟燭。

  他的鄰居很富有,一到晚上,十幾間屋子都被蠟燭照得通亮。

  有一天,匡衡鼓起勇氣對鄰居說:“能否借你家的一寸之地來讀書呢?”

  鄰居一向看不起比自己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吶!”

  匡衡聽後非常生氣,於是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他回到家,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光就從這洞中透了過來。就這樣,匡衡利用這牆壁中射過來的一縷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他把家中的書都讀完了。

  同學們,古時候的人夜晚讀書,使用的都是蠟燭,而我們現在使用的都是電燈,條件要比古人好很多倍。匡衡可以鑿壁借光,想盡辦法來讀書,現在我們的讀書條件這麼好,有些人還不能靜心讀書學習,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

  所以,我們要像匡衡一樣,好好學習,長大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文/荷寧***三年級***

  公眾號:61作文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