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青春勵志讀後感

  青春就是用來成長,不斷成長的人,才會越來越強。那麼,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盧思浩,盧思浩用歌替生活下佐料,用細密為感覺打點滴,用行走為青春撰寫孤獨史,治癒跨年代的集體迷茫流行病,教你決心不把自己的世界讓出去。

  本書由36個小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都在為你的心靈療傷,也是在為這個社會的美德,禮儀,平等,真誠所存在的漏洞進行填補。其中有一個故事最讓我感動。講的是作者在墨爾本留學期間,遇到了一個殘疾人,他一直看著那個人,旁邊那個女孩就說:“不要一直盯著他看,你這樣對他很不禮貌。”每一次上課前,他們同一小組的人都會在樓道耐心的等他。看到他時,沒有一個人會去扶他上來。對此,你或許有疑問,這是否體現了同學間的冷漠和對殘疾人的漠視?顯然不是這樣,他們只是希望“他”能自己走上來,即使摔倒,也要自己站起來,繼續向上走,等他踏上最後一級臺階時,他們會說:“好樣的,你真棒。”

  作為一個殘疾人,我自身感觸很大,我以前總以為,他們不去幫我,是瞧不起我,瞧不起殘疾人,後來我才發現是我自己理解錯了,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我從殘疾的陰影中走出來,是為了讓我能夠獨自面對困難,然後戰勝它。

  不必要的幫助只會讓殘疾人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和傷害。漸漸疏遠他們,也是如此。

  希望更多人可以意識到,世界上有很多人和我們都是不同的。可能他們的基因決定了他們是少數派,可能他們的遭遇讓他們和常人不同,但這都不是他們的問題,這也不是任何人的問題。每一個存在都是合理的,嘗試理解或許是徒勞,而我們要做的僅僅是停止漠視和指責。同時也希望我們能幫助更多的人。

  篇二

  不知為什麼,每次讀劉同的文章,他的故事,他的思想,他的衝勁,都會讓我有不同的感悟,猶如感同身受,一樣有著跟他的想法,跟他的衝勁,卻沒有他的行動。而且每次閱讀的感悟都會不一樣。這本書拿到手後,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全部閱讀完畢,裡面是由33種溫暖;33段成長;33次感懷的小篇章組成的,每一篇都是扣人心絃,感動至極。

  相信跟我一樣這本書的人感觸也很多吧。如果,你和我一樣這本書還是會有很多思考,還是會回憶著自己曾經過往的成長與青春的話,那麼恭喜你同時也謝謝自己,青春從現在開始起步並且我們都是最好的自己。我們每個人都無關完美,只是,我們現在能開始努力至極,將不完美變完美,化缺點為優點,總結出一個你認為最完美的自己,然後趁現在我們都還年輕再戰一回。

  那年,我的畢業旅行。還記得目的地是韓國,此行在韓國待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去過繼承者們拍攝地點的那間咖啡店,喝著咖啡,手裡拿了筆和紙記錄著在韓國的一切,下午茶時光開啟,想著以後的生活,規劃著未來的職業生涯,幾時成家立業,如何用偉大的夢想致敬我們最好的青春。去過首爾塔,留下了犯二的足跡,那瞬間的時光被永遠定格在了照片裡,充滿著微笑,洋溢著幸福,就像讀書時一樣,單純,簡單,卻陽光飛揚。去過南山塔的情侶鎖,途中看到很多的男女朋友來至各地手牽手並肩走在一起。

  年輕人有夢想就要勇於去追求,不管走多遠都要記住不因生活的壓力,瑣事的煩雜而忘記了曾經答應多自己的事,想去的地方,努力了就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正因如此這次的畢業旅行才選擇了更遠更廣且自己一個的地方。為的就是不想像劉同書上所講的一樣:“還沒年輕,就老了;還沒成功,就失敗了;還沒綻放;就凋謝了;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日子就在這一的嘆息中漸漸消磨殆盡。”

  劉同有關於青春、夢想、感恩的瞭解與解釋是很透徹的。其實在我看來,青春就是努力,倔強,不服輸。現實總是很殘酷,但是希望在未來的日子,我們不為了生活而忘了夢想,不為了老練而丟棄了衝動,不為了成熟而失去格調。記住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是可以改變人生的厚度。

  有人是與我一樣讀了這本書的嗎?感悟又是怎樣的呢?有沒因此慢慢去改變自己,做以前只想而不行動的事呢?在無數的嘗試中成為最好的自己的?

  篇三

  “每一個想要飛起來的人都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秋微

  曾經聽過這句話這,它出自秋微之口,源於劉同之意。這句話,並非是多麼新穎的一句話。大概一兩年前,我給領導寫材料時,就曾經涉及到這個話題,然而,當時的我,只是依照領導的思想而寫,雖然略有感悟,但是始終不夠深刻。總覺得,領導講話所針對的聽眾中,不包含我。然而,今天,讀到秋微與劉同冷戰的那段經歷,忽然就讀出這句話的厚重。

  雖然,近幾年來,我很少去認真閱讀一本書,我的語文成績也是這麼多科功課之中最差的。我對於文字的尊重始終不夠。無論在寫作文、或寫一些其他東西時,遣詞用字總是存在模稜兩可的地方,如果細緻推敲起來,總是用這個也可,用哪個也行。若是被追問起來,大抵都是吱吱嗚嗚,不知所云。一仔細想起這件事情,就覺得腦子裡所有的神經都在緊繃,想到尚未完結的兩篇文稿,心裡就如百爪撓心。眼下所能做的事情,卻又僅僅是,深深吸一口氣,讓自己淡定下來,寫眼前的這篇讀書筆記。

  讀這本書是源於FS興致勃勃的轉發和推薦,在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劉同是哪個“山坳”的大神。其實,就算現在細細讀完了他十年的經歷,還是不瞭解他是誰,是做什麼的。只不過,從書中得知,大概是一個在寫作上、在媒體界有一席之地的人。但,若說是多麼大神級別的人,目前,尚未有如此感受。也許是因為,他字裡行間更多的是描述,他怎樣堅持走下去,而並非彰顯自己都在哪些名地和哪些名人有怎樣的深刻交往。

  這樣的文字,我很喜歡。但用豆瓣的五星級評法,我仍然只給三星。因為,這本書,於我而言,是隻讀一遍就夠的書。

  這本書裡很多東西,很容易激起同齡人的感慨,也解答了同齡人,或者稍微小一點兒的年輕人,在讀大學,乃至在職場上的一些困惑,是一本幫助人成長的好書。對於年輕人來說,我是推薦讀這本書的。

  真的讀懂這本書,是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多培養出一些剛毅的品質。然而,也就是這樣了。

  這是一本越讀越薄的書,你可以從許多繁雜的、小清新的、小矯情的敘述中,捕捉到一些對你來說非常有用的東西。但是,你很難將它再次讀厚,從一個簡單詞句,讀出更多的意味。就像秋微對劉同那19分鐘?關於為什麼他沒有立即轉發視訊的微博的解釋,最後只概括成一句話“每一個想要飛起來的人都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一樣。你能將它讀薄,但是,不太容易將它讀厚。因為有這點遺憾,所以,只給三星級。但是,真的是可以作為必讀書目的三星級圖書書中講述了劉同的奮鬥歷程,其實大多數寫到的都是朋友之情。通過很多劉同以前寫下的日誌,讓讀者瞭解了劉同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如何一路走到現在的。

  劉同是一個很看重朋友之情的人,書中我覺得大半是寫他跟他朋友如何如何,一起努力奮鬥,一起追逐夢想,以及過程中的分分離離。還有就是朋友眼中的劉同是怎樣的一個人。

  對我來說其實劉同的起步點還是挺高的,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有很多很好的習慣,比如喜歡總結,目標明確,自信,以及對自己有很好的規劃。從書中我瞭解到劉同是一個很善於總結的人,這個一個成功人士很重要的條件。劉同從一開始就是想著媒體人這個目標去走的,雖然過程曲折,經歷了很多心酸,但他還是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如他書上說到的,十年前就能想到自己十年後是怎樣子的。

  讀完這本書,自己多多少少也有了些感悟。從今天開始,要多總結,找好目標就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