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插艾草的作用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不少的人們都有在門上插挨草的習俗,據說可以驅蚊除病還能辟邪祈福。當然,艾草並不止有插在門上應節那麼簡單,它還有著很多的功效,快來一起看看吧!讓我們來學習學習!

  端午為什麼要插艾,原來艾葉這麼牛!

  民諺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因此每至端午之際,老百姓常把插艾葉和菖蒲作為節日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葉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辟邪祛病。還會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艾葉在食用和藥用上的好處多的說不完。

  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而五月初五,也是道教的地臘日,祭“地臘”風俗,被認為是端午習俗的起源之一,臘,是古代漢族的一種祭祀儀式,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道教把全年分為五臘,稱“五臘日”,“五月五日為地臘,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道教逐漸深入中國人的生活當中,因此五月初五的地臘祭祀活動,融入成為端午節習俗併成為重要組成部分,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農曆五月是“陰陽爭”的一個特殊月份,五月天氣漸熱, 各種毒蟲紛紛出動,在衛生條件不好時癘疫常常發生,出於對入夏以後自然生態與心理生理所產生的各種變化,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

  早在北宋時,民間就流行端午畫天師符,明清基本上沿襲了這一傳統,每到端午節,“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人們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可見,明清時期貼上天師符咒已經成為端午節的通例,甚至直到現在,江南一帶五月剛開始就在廳堂內張貼天師符、鍾馗捉鬼圖等,直到六月初一才取下。

  在門上懸掛艾草、菖蒲,是端午節驅毒的另一種方法。在端午這一天,人們要到野外去光著腳踩踏青草,預防病痛,還要採集艾草,懸掛在門上,這樣既能借艾草的香氣闢毒,因為艾草煎湯洗浴能治某些面板病,而將幹艾草點燃後其煙霧可以驅蚊蚋。除艾草之外,民間還有懸菖蒲的風俗,對於菖蒲的藥用功能,道書中說菖蒲是“水草之精英”,並詳細介紹了菖蒲的採摘、炮製、服食的方法。

  艾葉是野菜,也是一味中藥,南方人經常食用,而北方一般藥用較多。艾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能散寒除溼,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具有很強的藥用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

  艾草,也有人管他叫做艾蒿,他與我們中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艾草是一種含有奇異香味的草類,對於驅除蚊蟲有非常好的效果。

  艾葉治女性百病

  1

  艾葉治妊娠卒眙動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轉搶心,或下血不止:艾葉一雞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

  2

  艾葉治腸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葉10克,辣蓼10克,車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3

  艾葉治氣痢腹痛,睡臥不安:艾葉***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末,酒煮爛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4

  艾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

  5

  艾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湯服10克。

  6

  艾葉治溼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幹艾葉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

  7

  艾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

  8

  艾葉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乾薑5克。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

  9

  艾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劑,煎服二次。

  10

  艾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葉煎服。

  11

  艾葉治糞後下血:艾葉、生薑。煎濃汁,服三合。

  12

  艾葉治婦人白帶淋瀝:艾葉***杵如綿,揚去塵末並梗,酒煮一週時***300克,白朮、蒼朮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晒乾炒***,當歸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下。

  13

  艾葉治產後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陳蘄艾二斤,焙乾,搗鋪臍上,以絹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氣出,則痛自止。

  在我國,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草的習俗,“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薰艾葉”民俗處處可見,人們把艾草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空中,剪成虎形,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

  據考證,艾葉用於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現在的第一部方書,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艾葉的療效與用法。以後在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在我國盛產優質艾葉的湖北蘄州,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種植,家家收藏艾葉。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葉的藥用價值。

  艾葉在民間的應用十分普遍。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艾葉的研究和應用更加全面深入。在化學成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除了含揮發油以外,還含有鞣質、黃酮、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其中,艾葉油具有平喘、祛痰、鎮咳、抗菌、抗過敏、鎮靜等多種藥理活性。藥理實驗結果證實,艾葉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和抗凝血、增加免疫能力、解熱鎮靜等作用,為艾葉的擴充套件應用提供了理論根據。在臨床上,艾葉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呼吸道疾病。

  艾草泡腳的幾種方法

  方法一:艾草加上花椒能夠除腳汗、腳臭、腳氣、溼疹。

  方法二:艾草加上紅花可以改善腿部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迴圈不好,手腳麻痺和區域性瘀血等情況。

  方法三:艾草加上生薑能夠有效的治療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溼、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一系列的疾病。

  艾葉的常見用法

  1

  戴

  艾葉香囊是端午最溫暖的記憶,市面上賣的香囊原料來路不明,如果加入劣質香料,反而損害健康。而自己動手做香囊一點都不難,將艾葉打磨成艾絨,塞入碎布縫製的袋內即可。

  2

  洗

  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溼、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溼疹有一定療效。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艾葉足浴包:將晒乾的艾葉打磨成艾絨,裝入茶包內密封,晚上泡腳時先放在木桶裡沸水浸泡一陣,隨後再泡上15分鐘左右,神清氣爽。

  3

  抹

  蚊蟲肆虐的季節,靠殺蟲劑和電蚊香驅蚊難免有健康隱患。正逢艾葉上市,自制幾瓶艾葉防蚊液,送給親友是別緻的禮物,給寶寶用起來也安心。如有不懂的請搜公眾號脈脈答 醫生***,做法:將適量艾葉浸泡于山茶油中,置於玻璃瓶里約一個月,等艾葉的成分都析出到油中後,就會散發濃郁的艾香,再將這浸泡油過濾後加入薰衣草、薄荷、檸檬草等精油,裝入滾珠瓶,就是隨身攜帶的最環保的防蚊“利器”。

  4

  吃

  中國古人就有食艾葉的習慣,艾葉粥清涼解暑又易消化,實為夏季之佳品。做法:將大米淘洗乾淨,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將少量新鮮艾葉洗淨,切碎,大米加水燒開後再加入艾葉一同用文火熬成粥,最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鹽或者糖、蜂蜜,清香撲鼻又略帶苦味的口感,下火祛暑。

  端午前後艾草有何用處 有5大功效

  1、抗菌消炎

  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當出現創傷時,將艾葉點燃,對著傷口薰,其發出的藥力可以作用於傷口,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比較痛,但是能快速地對區域性進行滅菌和消炎,有利於傷口的癒合。

  2、調經止血

  艾草還具有散寒除溼,調經止血的功效,對女性月經不調、經痛腹痛都有一定的療效。女性可以用艾草來泡澡,條件不允許的話,泡腳也是不錯的選擇。可加速人體的血液迴圈,改善手腳冰涼、痛經等症狀。加之其抗菌的功效,還能起到除腳氣的作用。

  3、緩解面板瘙癢

  不少嬰幼兒甚至成人都會因為溼疹等病症導致面板過敏瘙癢,把新鮮的艾草洗乾淨,然後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開,把艾草取出,將艾草水倒進浴缸泡澡可以緩解症狀。

  4、增強免疫力

  艾草的驅寒、除溼、抑菌、消炎的功效,用它泡腳或泡澡可以使人的免疫力明顯提高,特別對於傷風感冒有很好的療效。

  5、製作食品

  南方習慣將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蒸熟做成艾餈,軟糯可口又清香美味。另外新鮮的艾草葉子和芽也可當做蔬菜食用。

  艾草的食療方有哪些?

  1、艾葉甜湯:準備15克艾葉和20克白糖,將兩者共同熬煮成湯飲用即可。艾葉甜湯能治療經期煩躁、尿紅灼痛、口苦口乾和脈數無力等症,能有效清熱利溼和活血化瘀。

  2、艾葉餅:準備適量艾葉和糯米粉,首先將艾葉打成漿,然後把艾葉漿倒入糯米粉和成麵糰並做成一個個艾葉餅,最後烙熟即可食用。艾葉餅有美容功效,適合女性朋友坐月子當點心吃。

  3、艾葉母雞湯:準備15克艾葉和一隻老母雞,將老母雞洗淨並切塊,同艾葉共同熬煮成湯月經期食用即可。母雞艾葉湯能補氣益血和健脾寧心,能有效治療失眠、心悸和腹痛等症。

  4、艾葉紅糖水:準備15克艾葉、5克生薑、五枚大棗和適量紅糖,將所有配料共同用水煎煮服用即可,能有效治療痛經等症。

  5、艾葉雞蛋:準備10克艾葉、兩個雞蛋和15克生薑,首先在所有材料中加適量水把雞蛋煮熟,然後撈出雞蛋去殼再放入原湯,最後再稍作熬煮即可食用。艾葉雞蛋能很好的治療月經過量的症狀。

  艾草能治婦科疾病、抑菌抗病毒、止癢、平喘、止血、利膽和減肥,藥用價值是很高的。我們平常可以適當的常做艾葉甜湯、艾葉餅、艾葉母雞湯、艾葉紅糖水和艾葉雞蛋等艾葉食療方來養生,對健康是很有利的。不過艾草揮發油含量較高,切勿過量食用,以免抑制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