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秋節吃什麼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中秋節習俗,你知道天津中秋節吃的食物嗎?下面小編就告訴你天津中秋節吃的食物,一起看看吧!

  天津中秋節吃的食物

  月餅

  最初,月餅是用來祭供月神的祭品。“月餅”作為一個專用名稱,最早見於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只是一種普通的餅狀食品。月餅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始於明代,明代的各類書籍中出現了大量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描述。清代時,月餅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不僅製作精美,品種也不斷增加。

  河蟹

  八月中秋,螃蟹應節上市,在中秋節這天,天津人全家要在一起吃螃蟹,尤其喜歡吃河蟹,還講究吃膏脂肥美的長臍。天津人以往每家每戶都有月餅模子,家庭主婦自制月餅叫做“家常烙”,製作方法和蒸餅兒一樣,但用餅鐺烙制,這個習俗如今在靜海縣部分村落依然存在。此外,在花好月圓之夜猜燈謎也是天津中秋特色之一。

  天津中秋節吃的菜

  清蒸大閘蟹

  材料:大閘蟹,調料:鎮江香醋,白糖,生薑

  做法

  1.把大閘蟹放在清水裡洗淨, 養半天,使它排淨腹中汙物, 然後用細繩把大閘蟹的兩個夾子和八條腿紮緊成團狀;

  2.把薑末、鎮江香醋、白糖調和成蘸料;

  3.鍋中放入足夠的清水, 水中放幾片薑片, 水開後把蟹倒放,入蒸鍋約15分鐘左右至熟;

  4.取出後解去細繩,裝入盤中即可.

  扒牛肉條

  材料:牛肉500克,蔥段、薑片各適量調料醬油15克,精鹽20克,紹酒15克,八角5克,香油1小匙,水澱粉1小匙

  做法

  1、將牛肉整塊放入冷水內泡透,洗淨血水放入沸水鍋中汆燙,撈出洗淨血汙,刷淨鍋,另加清水放入洗淨的牛肉、蔥段、薑片,置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蓋嚴鍋蓋,用小火燜煮2~3小時,熟透撈出晾涼。

  2、切去熟牛肉上的脂皮及不整齊的邊,頂絲***即與肉紋垂直方向***切成長8釐米、寬3釐米、厚0.4釐米的條,淨面朝下整齊地碼入碗內,加入醬油、精鹽、紹酒、蔥段、薑片、八角及煮牛肉的原湯,上籠用旺火蒸20分鐘取出,去掉八角、蔥姜,瀝出湯汁,將牛肉扣入平盤內。將蒸牛肉湯倒入炒鍋內,加入醬油燒沸,用澱粉水勾芡,淋入香油,澆在牛肉上即成。

  蔥燒海蔘

  材料:自發海蔘,蒜頭,蔥頭,姜,蠔油,鹽,糖,味精,高湯,生粉

  做法

  1、高湯放幾片薑片煮沸後,放海蔘進去,煮大約十分鐘後取出,控去水分備用。2、熱油鍋,放兩匙油燒至七成熱時,放進蔥頭慢炸至金黃色時,撈出蔥頭,蔥油備用。

  3、再熱油鍋,大火爆香蒜頭至金黃後轉中火撈出蒜頭,倒入蠔油高湯煮沸後加鹽、糖、味精等調味後,再放入海蔘慢火煨三分鐘,再轉大火滾後用生粉勾芡,再淋入蔥油,即可裝盤上菜。

  北方中秋節的習俗

  北京

  兔爺是北京老傳統玩具,它最早出現在明末,用來祭月的,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兔兒爺,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

  古人素有將圓月視為美滿、團圓的象徵,因此八月十五敬月習俗源遠流長。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山東

  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東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中秋節之夜,於廣場中搭一彩臺,佈置成月宮景狀,並設玉兔、桂樹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歡慶歌舞之後,姑娘們將一些繡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臺下拋去。如有觀眾接得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臺領獎。有些未婚的小夥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戒指相贈。此後,雙方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河北

  中秋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在院子裡擺上特製的大月餅、水果等供品,全家人坐在一起等待著月亮“露臉”,時間到後,就會由媽媽帶頭拜月,等拜完月亮後,孩子們就可以按照家中的人數,把大月餅切成幾塊一起分吃。有些地方還會和北京一樣,供奉兔兒爺,而供品則是煮熟的毛豆。

  河北萬全地區的人們稱中秋為“小元旦”,過中秋節時要在月光紙上繪太陰星君,懸掛關帝夜閱春秋像;河北河間地區的人們稱中秋雨為苦雨,中秋節若下雨,意味著當年收穫的青菜味道含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