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除夕春節的詩句

  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這天晚上叫“除夕”,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的晚上,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年三十。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北方人風俗一致,除夕過年包餃子;南方各地風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湯圓、或吃團圓飯等。家裡家外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往往除夕通宵不眠,叫守歲。但是這些詩句,你都看過嗎?

  28首除夕、春節古詩,賀新年!

  1、《元日》

  年代: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年代:唐

  《田家元日》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3、年代:宋

  《己未新歲》

  餞歲愁雖劇,迎年喜亦深。

  桃符帶草寫,椒酒過花斟。

  車馬久無跡,兒孫聊慰心。

  更欣春意早,處處有鳴禽。

  4、年代:宋

  《元日》

  筍班玉立五雲階,曾醉天家舞馬杯。

  坐困庚樓分月久,明從堯殿帶春來。

  洪鈞暖入宮橋柳,金鼎香傳驛使梅。

  爆竹一聲春夢曉,沈香亭北牡丹開。

  5、年代:宋 作者: 晁補之

  《失調名》

  殘臘初雪霽。梅白飄香蕊。

  依前又還是,迎春時候,大家都備。

  灶馬門神,酒酌酴酥,桃符盡書吉利。

  五更催驅儺,爆竹起,虛耗都教退。

  交年換新歲,長保身榮貴。

  願與兒孫、盡老今生,祝壽遐昌,年年共同守歲。

  6、年代:宋 作者: 史浩

  《喜遷鶯》

  雪消春淺。聽爆竹送窮,椒花待旦,繫馬合簪,

  鳴鴉列炬,幾處玳筵開宴。介我百千眉壽,齊捧玉壺金盞。

  最奇絕,是小桃新坼,爭妍粉面。

  女伴。頻告語,守歲通宵,莫放笙歌散。

  酒暈朝霞,寒欺重翠,卻憶鳳屏香暖。

  笑拂滿身花影,遙指珠簾深院。

  待到了,道一聲穩睡,明年相見。

  7、年代:宋 作者: 李處全

  《玉樓春》

  年光箭脫無留計,才過立春還守歲。

  要知一歲已尋儂,聽打個驚人噴嚏。

  椒盤薦壽休辭醉,坐聽爆竹渾無寐。

  明朝末後飲屠蘇,白髮從渠相點綴。

  8、年代:宋 作者: 孫惟信

  《水龍吟》

  小童教寫桃符,道人還了常年例。

  神前灶下,祓除清淨,獻花酌水。

  禱告些兒,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但吟詩寫字,分數上面,略精進、盡足矣。

  飲量添教不醉。好時節、逢場作戲。

  驅儺爆竹,軟餳酥豆,通宵不睡。

  四海皆兄弟,阿鵲也、同添一歲。

  願家家戶戶,和和順順,樂昇平世。

  9、年代:宋 作者: 劉辰翁

  《鷓鴣天》

  舊日桃符管送迎,燈毯爆竹鬥先嬴。

  鹿門亂走團欒久,才到城門有鼓聲。

  梅弄雪,柳窺晴,殘年猶自冷如冰。

  欲知春色招人醉,須是元宵與踏青。

  10、年代:宋 作者: 劉辰翁

  《金縷曲/賀新郎》

  歲事崢嶸甚。是當年、爆竹驅儺,插金幡勝。

  忽曉闌街兒童語,不為上元燈近。

  但笑揀、梅簪公鬢。莫恨青青如今白,願年年、語取東君信。

  巾未墮,笑重整。他年不信東風冷。

  鼓連天、銀燭花光,柳芽催迸。

  漫說沈香亭羯鼓,自著錦袍吟憑。

  待吹徹、玉簫人醒。

  不帶汝陽天人福,便不教、百又餘年剩。

  歌此曲,休辭飲。

  11、年代:元 作者: 邵亨貞

  《戀繡衾 辛丑元日》

  門前爆竹兒女喧,野人家、時序尚然。

  盡說道、春來好,老來人、長怕換年。

  東風到底無崖岸,也殷勤、相過小園。

  第一是、朱顏改,縱花開。

  12、年代:元 作者: 王寂

  《轉調蹋莎行 元旦》

  爆竹庭前,樹桃門右。

  香湯□浴罷、五更後。

  高燒銀燭,瑞煙噴金獸。

  萱堂次第了,相為壽。

  改歲宜新,應時納祐。

  從今諸事願、勝如舊。

  人生強健,喜一年入手。

  休辭最後餘、酴酥酒。

  13、年代:宋 作者: 陸游

  《丁酉除夕》

  浮生過五十,光景如飛鴻;寒暑俛仰間,四序忽已終。

  殊方感漂泊,晚境嗟龍鍾。

  桃符輿爆竹,嬾復隨兒童。

  不寐非守歲,燕坐夜過中。

  氣定神自凝,海日何曈曨。

  豈惟三彭逃,坐覺六人空。

  徂年勿惆悵,閱事方無窮。

  14、年代:宋 作者: 陳與義

  《除夜二首》

  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鬢毛隨節換,盡情燈火向人明。

  比量舊歲聊堪喜,流轉殊方又可驚。

  明日岳陽樓上去,島煙湖霧看春生。

  15、年代:元 作者: 高士談

  《庚戌元日》

  舊日屠蘇飲最先,而今追想尚依然。

  故人對酒且千里,春色驚心又一年。

  習俗天涯同爆竹,風光塞外只寒煙。

  殘年無復功名望,志在蘇君二頃田。

  16、年代:宋 作者: 蘇轍

  《次韻王適元日並示曹煥二首》

  井底屠酥浸舊方,床頭冬釀壓瓊漿。

  舊來喜與門前客,終日同為酒後狂。

  老大心情今已盡,塵埃鬚髮亦無光。

  江南留滯歸何日,萬里逢春思故鄉。

  放逐三年未遣回,復驚爆竹起春雷。

  祈年粗有樽中桂,寄遠仍持嶺上梅。

  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將崖蜜代官醅。

  二君未肯嫌貧病,猶得衰顏一笑開。

  17、年代:宋 作者: 陳天麟

  《除夕偶成呈同舍兼簡陳仲恕》

  東皇送暖下青都,雪在梅梢半有無。

  爆竹舊聞驅罔象,傳杯今舊飲屠蘇。

  暗中石火頻過眼,忙裹銀絲欲上須。

  不解玉堂供帖子,雙扉聊與換桃符。

  18、年代:宋 作者: 鄧深

  《除夕把酒》

  爆竹驚今夕,屠蘇薦詰朝。

  去來時轉眼,新舊歲中腰。

  立地符先釘,倚門錢未燒。

  土人珍裂餅,聊以薦金蕉。

  19、年代:宋 作者: 范成大

  《丙午新正書懷十首》

  窮巷閒門本閴然,強將爆竹聒階前。

  人情舊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減年。

  口不兩匙休足縠,身能幾屐莫言錢。

  掃除一室空諸有,龐老家人總解禪。

  20、年代:宋 作者: 葛起耕

  《除夕》

  爆竹傳聲又歲除,流年不駐隙中駒。

  屠蘇未用斟春酒,餺飥先教促曉廚。

  彩絢戶庭更鬱壘,歡傳院落競樗蒲。

  老來樂事關心懶,吟對梅花捻斷須。

  21、年代:宋 作者: 李洪

  《元日》

  元日歡情客裡稀,追陪人事強開眉。

  不知爆竹催年去,但怪屠蘇到我遲。

  梅蘂欲撩東閣興,宦情終愧北山移。

  未甘直道猶蕭索,詹尹何辭為拂龜。

  22、年代:宋 作者: 劉克莊

  《歲除二首》

  兒童燒爆竹,婦女治椒花。

  獨有龍鍾叟,淒涼感歲華。

  23、年代:宋

  《次韻王適元日並示曹煥二首》

  放逐三年未遣回,復驚爆竹起春雷。

  祈年粗有樽中桂,寄遠仍持嶺上梅。

  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將崖蜜代官醅。

  二君未肯嫌貧病,猶得衰顏一笑開。

  24、年代:宋

  《癸酉元日》

  一聲爆竹又驚春,荼壘中間寫此心。

  忽忽行年週六甲,便便痴腹擬三壬。

  酒泉郡裡寧甘飲,飯顆山頭尚苦吟。

  強健得閒元是福,何妨終老住雲林。

  25、年代:宋

  《旅舟度歲呈範堯臣》

  柏琖椒盤且罷休,呂蒙城下泊孤舟。

  昏獨照還鄉夢,久客新添別愁。

  爆竹無聲驚寂寞,梅花有意伴淹留。

  明朝例是加年事,不信公侯不白頭。

  26、年代:宋

  《癸守歲職兒桃源黃溪村居》

  今年爆竹楚江濱,別歲迎春僅隔辰。

  小築偏邊聊爾爾,幽居心遠自申申。

  兒從豹變當斯世,我得鷗間著此身。

  學易假年天若許,橫書長作傍梅人。

  27、年代:宋

  《春夜雪再用韻十首》

  數聲爆竹入新年,萬子千紅信為傳。

  巽二攙先施妙手,花開傾刻更堪憐。

  28、年代:宋

  《除夜宿石塔寺》

  醉後先眠客莫嗔,誰能守歲費精神。

  幸無爆竹驚寒夢,休羨椒花頌好春。

  今歲明年才隔夕,人情物態頓趨新。

  遙憐兒女團欒處,政欠屠酥第十人。

  關於除夕和春節的古詩詞摘錄

  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這天晚上叫“除夕”,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的晚上,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年三十。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北方人風俗一致,除夕過年包餃子;南方各地風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湯圓、或吃團圓飯等。家裡家外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往往除夕通宵不眠,叫守歲。

  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又稱農曆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或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共內人夜坐守歲》

  [南樑]徐君倩

  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

  簾開風入賬,燭盡炭成灰。

  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

  《歲盡應令詩》

  [南樑]庚肩吾

  歲序已雲殫,春心不自安。

  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

  金薄圖神燕,朱泥卻鬼丸。

  梅花應可折,倩為雪中看。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唐]孟浩然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除夜》

  [唐]李世民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科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

  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除夜》

  [唐]曹鬆

  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

  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燎暗傾時鬥,春通綻處芬。

  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

  《除夜宿石頭驛》

  [唐]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三年除夜》

  [唐]白居易

  晰晰燎火光,氳氳臘酒香。

  嗤嗤童稚戲,迢迢歲夜長。

  堂上書帳前,長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長,次第來稱觴。

  《新年作》

  [唐]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守歲》

  [宋]蘇軾

  俗知垂歲盡,有似赴壑蛇;

  修麟半以沒,去意誰能遮?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日,少年猶可誇。

  《除夜》

  [宋]朱淑貞

  休嘆流光去,看看春欲回。

  椒盤卷紅燭,柏酒溢金盃。

  殘臘餘更盡,新年曉角催。

  爭先何物早,唯有後園梅。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

  [宋]姜夔

  細草穿紗雪半消,吳宮煙冷水迢迢。

  梅花竹裡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除夜》

  [宋]戴復古

  掃除茅舍滌塵囂,一柱清香拜九霄。

  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霄。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筵開聽頌椒。

  野客預知農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新歲》

  [宋]陸游

  改歲鍾馗在,依然舊綠襦。

  老庖供餺飥,跣婢曖屠蘇。

  載糗送窮鬼,扶箕迎紫姑。

  兒童欺老聵,明燭聚呼盧。

  《除夜雪》

  [宋]陸游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爆竹行》

  [宋]范成大

  食殘豆粥掃塵罷,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間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

  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餘威可驅癘。

  《分歲詞》

  [宋]范成大

  質明奉祠今古同,吳儂用昏蓋土風。

  禮成廢徹夜未艾,飲福之餘即分歲。

  地爐火軟蒼朮香,飣盤果餌如蜂房。

  就中脆餳專節物,四座齒頰鏘冰霜。

  小兒但喜新年至,頭角長成添意氣。

  老翁把杯心茫然,增年翻是減吾年。

  荊釵勸酒仍祝願,但願尊前且強健。

  君看今歲舊交親,大有人無此杯分。

  老翁飲罷笑捻鬚,明朝重來醉屠蘇。

  《賣痴呆詞》

  [宋]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買。

  二物於人誰獨無?就中吳儂仍有餘;

  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

  兒雲翁買不須錢,奉賒痴呆千百年。

  《鷓鴣天·丁已除夕》

  [宋]趙師俠

  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春風解綠江南樹,不與人間染白鬚。

  殘蠟燭,舊桃符,寧辭末後飲屠蘇。歸歟幸有園林勝,次第花開可自娛。

  《迎新春》

  [宋]柳永

  嶰管變青律,帝裡陽和新布。晴景回輕熙,慶嘉節,當三五到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簫鼓。漸天如水,素月當午。香徑裡,絕纓擲果無數。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時,朝野多歡民康阜。隨分良聚,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此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水調歌頭》

  [宋]辛棄疾

  頭白齒牙缺,君勿笑衰翁。無窮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臭腐神奇俱盡,貴賤賢愚等耳,造物也兒童。老佛更堪笑,談妙說虛空。坐堆豗,行荅颯,立龍鍾。有時三盞兩盞,淡酒醉濛鴻。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盤狹路,拄杖倚牆東。老境竟何似,只與少年同。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元旦試筆》

  [明]陳獻章

  天上風雲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已酉新正》

  [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迎春歌》

  [明]袁巨集道

  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

  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

  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靚裝十萬人。

  額羅鮮明扮綵勝,社歌繚繞簇芒神。

  緋衣金帶衣如鬥,前列長宮後太守。

  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

  採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

  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

  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繡褲槌大鼓。

  金蟒纊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

  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

  一路香風吹笑聲,千里紅紗遮醉玉。

  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

  拾得青條誇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

  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東風齊著力·除夕》

  [明]張大烈

  爆竹驚寒,疏梅送臘,歲轉韶華。振天簫鼓喧鬧。在鄰家,處處桃符貼換。簪方勝秀隱嬌娃。迎春早,寶釵端下,玉鬢排斜。

  心事暗中誇,惟願取箕疇,斂福頻加。金尊滿祝,初添海屋霞。且飲今霄歲酒,膽瓶開,明日鮮花全收來。隔簾春色,淡柳抽芽。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詞》

  [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迎春》

  [清]葉燮

  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