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散心好去處

  有沒有想過放下塵世的紛繁蕪雜,收起紙醉金迷,把自己投入禪院檀香的清幽飄渺之中。面對蒼松古佛,領悟“得大自在”的真諦:心大了,煩擾就變小了。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禪院!

  1、潭柘寺 ***門頭溝***

  非它莫屬:北京最古老的寺廟

  非看不可:流杯亭、神石魚、帝王樹、毗盧閣

  潭柘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民諺,平日裡香火“很旺”。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形成 "一峰當心,九峰環立"的獨特景緻。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飛瀑流泉,更有翠竹名花點綴期間,環境極為優美。

  潭柘十景:

  平原紅葉、九龍戲珠、千峰拱翠、萬壑堆雲、殿閣南薰、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層巒架月、錦屏雪浪、飛泉夜雨

  潭柘寺二寶:

  寶鍋:天王殿前有一口銅鍋,直徑1.85米、深1.1米,是和尚們炒菜所用。此鍋原在東跨院北房西次間,那裡還有一口更大的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個小時才能煮熟。

  石魚:潭柘寺觀音殿西側,龍王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傳說是南海龍宮之寶,龍王送給玉帝。後來人間大旱,玉帝送給潭柘寺消災。據說石魚身上13個部位代表13個省,哪省有旱情,敲擊該省部位便可降雨。寺中的石魚為後來複製的。

  夏季8:00-17:00,冬季8:00-16:30

  地址:近郊門頭溝區潭柘寺鎮潭柘山下

  電話: 010-60862505 60861699

  門票:55元

  素齋——潭柘嘉福飯店

  人均 :60元

  地址:近郊門頭溝區潭柘寺門口

  電話: 010-60863587 60862781

  2、戒臺寺***門頭溝***

  非它莫屬:中國佛寺戒壇之首

  非看不可:天下第一罈、千年奇鬆

  戒臺寺位於京西門頭溝區馬鞍山上,距城區35公里,始建於隋朝開皇年間***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是北京現存最為古老的皇家寺廟之一。因建有中國最大的戒壇而聞名於世,該戒臺可授佛門最高等級的戒律菩薩戒的戒壇,因此得名“天下第一罈”。

  整座寺院景緻古樸清幽,不僅具有北京寺廟的巍峨巨集偉,又兼有江南園林的精緻清雅;既有濃重的宗教文化色彩,又有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觀,因此不僅是我國佛教一座著名的寺院,同時也是一處久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天下第一罈:

  寺內肇建於遼代的戒壇,與杭州昭慶寺、泉州開元寺戒壇並稱中國三大戒壇,戒臺寺居首。“鎮寺之寶”《大乘三聚戒本》***遼代道宗皇帝親筆手抄***,奠定了律宗聖地的崇高地位。再者,由於寺內可授佛門最高戒律——菩薩戒,更成為了中國佛教的最高學府之一。

  千年奇鬆:

  “潭柘以泉勝,戒臺以鬆名”,戒臺寺千年奇鬆、百年古花比比皆是,具有極高的人文與自然觀賞價值。

  營業時間:

  8:00—17:30

  地址:近郊門頭溝區永定鎮馬鞍山***近108國道***

  電話: 010-69802645

  票價:45元

  戒臺寺飯店

  人均:50元

  地址:近郊門頭溝區戒臺寺公園內

  電話: 010-69806611

  3、紅螺寺***懷柔***

  非它莫屬:我國北方佛教發祥地和最大佛教叢林

  非看不可:紅螺三絕、潭柘仙子

  俗話說“南有普陀,北有紅螺”。寺廟始建於東晉,擴建於盛唐,坐北朝南,依山而立。整個寺院掩映在“千畝林海之中”,遠遠望去,好一派“深山藏古寺”的幽遠意境。景區有“春看花、夏避暑、秋觀葉、冬賞歲寒三友”的景觀特色。

  紅螺山頂海拔812.9米,自然景觀十分秀美。山坡平緩,便於爬山遊玩;後坡陡峭,適於攀登探險。從山頂遠望,但見一望無垠的華北大平原萬里煙波,南望首都北京的依稀可辨,密雲水庫浩瀚無垠,萬里長城蜿蜒起伏,登臨縱目,心曠神怡。

  紅螺三絕景:

  御竹林、雌雄銀杏、紫藤寄鬆遠近聞名,百萬杆翠竹與千畝古松林環擁著整個寺院,形成了一幅“碧波藏古剎”的優美畫卷。

  營業時間:

  7:30﹣18:30

  地址:近郊懷柔區雁棲鎮紅螺山下

  電話:010-60681639 60681595

  門票:54元

  紅螺素鮮齋

  人均:100元

  地址:懷柔紅螺寺大門東側

  電話:010-60682348

  4、雲居寺***房山***

  非它莫屬:中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經

  非看不可:佛祖舍利、地宮石經、嘉慶御碑、柏抱椿連心樹

  雲居寺是為了刻經而建的。南北朝時期,北魏和北周先後發生過兩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數十萬僧侶被迫還俗,寺院被毀,佛經被焚。北齊年間,僧人們開始刻制石經,以求在災難中儲存佛經。隋末唐初,靜琬法師雲遊至此,發現此處盛產石料***漢白玉、艾葉青***,且雕刻工匠技藝精湛,於是在天然形成的石洞雷音洞裡開始了刻經事業,先後持續了約三十年。自靜琬法師開雲居寺的先河,此來已1400餘年。

  雲居寺是藏經的寶庫,有三絕之妙:一絕,雲居寺和石經山的石經共計14278塊;二絕,寺院收藏的紙經超過22000卷;三絕,雲居寺保著7000多塊木板刻經是清代《龍藏》經的一部分,全經目前剩餘77000餘塊,總重量達到400噸,是我國木版經書之最。

  石經山坐落在白帶山東麓,距雲居寺東一公里,海拔450公尺,是房山石經刊刻的起源之處。石經山山奇、樹怪、塔秀、洞幽,是旅遊登山、訪古探幽、感受自然風光的好去處。

  佛祖舍利:

  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發掘赤色肉舍利兩顆,與中國北京八大處的佛牙、陝西西安法門寺的佛指,並稱為“海內三寶”。

  地宮石經:

  寺內藏有隋、唐、遼、金、元、明共六朝16代所刻的14278塊石經板,這些石經板先是藏在石經山依山腰開鑿的九個藏經洞中。遼金以後,山上的藏經洞逐漸填滿,後刻的石經,便被埋在雲居寺的地穴中。這些石經非常精美,相傳如果刻出錯字就得把石頭表面全部打磨重新再刻。

  嘉慶御碑:

  嘉慶十八年,嘉慶遊雲居寺,作詩曰:

  雲居有境真超俗,世相未除漫問禪。

  兼愛止仁原一理,修儒習釋總隨緣。

  在日軍狂轟濫炸之下,整個寺廟幾乎被夷為平地,這塊嘉慶御碑卻巋然不動,只是雲字少了底下的“雲”,但留下的痕跡卻似一片雲。

  營業時間:

  夏季8:30—17:00 ,冬季8:30—16:30

  門票:雲居寺40元,石經山15元

  地址:房山區房山區南尚鎮水頭村

  電話: 010-61389612 61389604

  雲居素齋

  價格:每桌200元—1500元不等,可訂餐。

  地址:雲居寺竹園路西側

  電話:010-6138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