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介紹

  曲靖是雲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東部,東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毗鄰,南與文山州、紅河州接壤,西與昆明市連線,北靠昭通市和貴州省畢節市,是邊疆中的內地。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曲靖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大全,希望能夠為大家的曲靖旅行錦上添花。

  曲靖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周建屏故居

  位於雲南省宣威市倘塘鎮倘塘村委會下街村23號,現由周建屏的侄孫周樹南、周才明、周巨集衛3家寓居。

  周建屏,名宗堯,字興唐,又名子炎。1892年8月26日出生在宣威縣倘塘村,是贛東北反動依據地開創人之一。他早年投入滇軍,曾參與過辛亥反動、倒袁護國起義和北伐戰爭。1927年經朱德引見參加中國共產黨,並參與“八·一”南昌起義;1929年被派到方誌敏指導的贛東北依據地工作,先後任江西紅軍獨立第1團團長、獨立團改編江西紅軍獨立第1師師長,獨立師整理擴編紅10軍軍長;1933年3月,在閩浙贛省的第二次全省工農兵代表大會上,中選為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5月,在閩贛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中選為省反動委員會執行委員;10月,任紅19師師長、紅軍獨立24師師長並率軍參與了第五次反“圍殲”戰役;1934年2月,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受騙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同時,紅軍北上抗日,周將軍率獨立24師留在贛粵邊境展開了艱辛卓絕的游擊戰爭;1935年任贛粵邊區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36年抵達延安後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二科科長、陝北武裝部部長;1937年紅軍主力改編後任八路軍115師343旅副旅長、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割槽司令員;12月率部參與晉察冀依據地粉碎日軍“八路圍攻”的戰役,使晉察冀邊區成為模範抗日依據地。1938年6月13日因脊髓炎不治,不幸病逝。

  東山公園

  東山公園位於城東5公里處的東山山腰,景區主要以東山寺、海會塔和反動烈士陵園組成,是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級旅遊景色區。 東山寺又名松鶴寺,始建於明初,由祖師殿、靈官殿、大士閣、白齋洞、迴廊、海會塔等主要建築物構成,是佛、道教合一的建築群落。原寺主要建造在懸崖峭壁上,後因屢次大火,經屢次修復之後,現原懸崖寺廟已僅殘存區域性,主要寺體已遷至山腰那塊神奇呈現的平地上了。寺內古木森森、庭院重重,又有清泉噴湧,于山腰峭壁之上有平地、清泉,實為一大奇蹟也。 東山寺以樹為衣,以水為鏡,千年“梅王樹”、森森古柏林濃隱蔽日;九龍池水明澈見底,添寺院許多靈氣。遊人流連於寺院,處處可見畫棟雕樑於婆娑影影中翼但是出。祖師殿內,佛像栩栩如生,香菸嫋嫋,木魚聲聲;迴廊依山勢而建,遊人步行其間,才上又下,左回又折,似無量盡...... 海會塔古樸雅典,莊嚴莊嚴,為東山寺一大景觀。

  田壩紅軍烈士墓

  位於雲南省宣威市田壩煤礦花果山上。

  1936年3月23日,紅二、六軍團在宣威城北虎頭山與前堵後追的國民黨軍隊激戰數日,重創敵人後,於3月25日轉移到田壩一帶。在田壩休整兩天,率領大眾打土豪,分浮財,還經過寫標語、貼公告、演講、文藝演出等方式普遍向大眾宣傳紅軍的抗日主張和反動道理。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深沉的友誼。兩位在虎頭山戰役中身負重傷的連隊幹部因治療無效犧牲于田壩彎子村,紅軍大部隊分開田壩轉移後,留在龍德村的兩名紅軍傷員被尾追紅軍的滇軍殺害。4名紅軍烈士犧牲後,當地大眾將烈士的遺體就地掩埋。解放後,當地政府為烈士立了碑。田壩煤礦興建後,煤礦黨委為了用紅軍肉體教育職工,教育後代,把紅軍烈士墓地歸入礦區建立的總體規劃停止建立。1979年上半年施工建造,當年國慶完工。紅軍烈士墓聳立在礦區中心的花果山公園中。墓碑高5.5米,為黃色瓷磚鑲大理石而成,碑體正面刻有“紅軍烈士碑”,反面刻有“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兩行金色大字。基座外方內空,四面鑲嵌著刻寫敘文的大理石,基座內用骨灰盒安放著四烈士的遺骸,墓地前方山頂上還建有一座紅軍留念亭,前往瞻仰憑弔的大眾紛至沓來。

  “六·六”起義留念碑

  位於雲南省宣威市格宜鎮一中校內。

  1947年6月6日,由中共雲南省工委直接指導的雲南第一支反蔣武裝力氣——“六·六”分隊在宣威格宜法馬坡年多樂山正式成立,時有指導主幹13人,蔣永尊任-表,擔任全面工作,謝敏擔任軍事指揮,柴愛國擔任大眾動動即鄉村工作,陸達邦為直屬警衛隊隊長。分隊成立後,樹立了特別支部,成立了7個黨小組,有黨員63人。“六·六”分隊的成立,揭開了雲南反蔣武裝鬥爭的序幕,對雲南武裝鬥爭的展開具有深遠的影響。分隊在格宜、寶山以及雲貴邊境地域活動了近5個月的時間,鼎力宣傳發起大眾,停止軍事鍛鍊和-工作,培育了大批幹部,發起了屢次武裝-,積聚了許多在敵佔區展開游擊戰爭和展開大眾運動的珍貴經歷,為後來滇東北地域武裝鬥爭的開展奠定了根底。

  為緬懷先烈,啟迪後人,1995年8月樹立留念碑。2006年6月13日被命名為曲靖市第二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西澤依據地留念塔

  中共滇東北中央委員會 邊縱第六支隊西澤依據地留念塔 位於雲南省宣威市西澤鄉政府駐地以北2000米。

  1948年12月,中共雲南省工委決議成立中共滇東北地委,並同時組建地委直屬部隊——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永焜支隊,統一指導滇東北地域的反動武裝鬥爭,宣威是重要的反動依據地,而西澤由於天文位置、大眾根底好等緣由被作為樹立反動依據地的重點地域。1949年3月,地委機關、支隊司令部、軍政幹校進駐西澤,在西澤立足辦公,隨後組建了前方醫院、印刷所、修械所。中共滇東北地委和第六支隊在西澤展開清算、反霸鬥爭,停止減租、減息、防奸防特等工作,並組織民兵、游擊隊參與支前、阻擊敵人,做了大量工作,西澤人民在反蔣戰爭中作出了積極的奉獻。

  為留念英烈、教育後代,2007年12月建此留念塔。2008年2月被命名為曲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宣威反動烈士陵園

  位於雲南省宣威市景色秀麗的東山公園南側。

  宣威是中共雲南公開黨建黨、展開武裝鬥爭和解放較早的縣之一。有長久的反動歷史,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不少優秀兒女到外地尋求反動謬誤,投身反動,並把反動謬誤帶回家鄉,播下反動火種。30年代,在紅軍長征兩次過宣威的反動影響下,300多名有志青年參與紅軍長征,宣威反動力氣疾速開展,不少公開黨員一馬當先,率領大眾與國民黨反動派停止鬥爭,宣威境內曾經發作過幾次較大範圍的農民-。40年代初期,宣威公開黨組織有了較大開展,以-為主要內容的反動活動此起彼伏。40年代中後期,宣威成為滇東北地域反蔣武裝鬥爭的基地,雲南第一支反蔣武裝“六六分隊”就在宣威降生。宣威武裝鬥爭風起雲湧,在長達20多年的公開反動鬥爭中,宣威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下,前赴後繼,英勇鬥爭,為解放宣威、解放雲南、解放全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奉獻。

  為了讓先烈們的事蹟永垂青史,鼓勵後人,宣威縣委、縣政府決議興建宣威反動烈士陵園。工程於1987年5月1日奠基,10月1日完工,10月11日舉行落成儀式,被列為縣級文物維護單位。2002年10月22日,被曲靖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曲靖市首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曲靖旅遊必去景點

  寶山武裝起義留念碑

  位於雲南省宣威市寶山鎮二中校園內。

  寶山反動歷史長久,抗打敗利後,寶山、格宜一帶長期被上級黨組織列為展開武裝鬥爭的重點地域之一。

  寶山中學地處寶山、格宜的中心腸帶,是公開黨工作的重點之一。為留念在寶山發作的幾次武裝起義,緬懷反動先烈,1996年8月樹立寶山武裝起義留念碑。

  邊縱第六支隊整編留念碑亭

  位於雲南省宣威市落水鎮一中校內。

  1949年8月1日,中共滇東北地委和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永焜支隊在宣威落水洞大雲山召開萬人大會,正式宣佈以永焜支隊為根底,將永焜支隊、宣威支隊、沾益支隊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六支隊,下轄三個主力團。這次整編使滇東北多支人民武裝得到兼併,力氣愈加壯大,為滇東北地域的解放做出極大奉獻。為發揚反動肉體,教育後人, 1986年11月,落水鎮人民政府特立此留念碑亭。後又陸續樹立留念展覽室等裝置,進一步豐厚留念內容。

  虎頭山烈士陵園

  宣威虎頭山紅軍烈士陵園位於宣威市城北11公里的來賓鎮大坡村,佔空中積3.5萬平方米。四周散佈有來賓煤礦,來賓鎮黨委、政府機關,繼紅、長征、虎頭號十餘所中小學校,326國道從陵園門前經過。

  1935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嚮應、蕭克、王震同等志的帶領下,從湖南桑植動身,開端長征。1936年3月22日,紅二、六軍團挺進宣威來賓鋪一帶,次日晨與前堵後追的敵軍激戰,共斃俘敵軍近千人,繳獲0400餘支,粉碎了國民黨妄圖圍殲紅二、六軍團於烏蒙山區的陰謀。戰役中,紅二軍團四師十二團團長鍾子廷、十一團政委黃文榜,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三團政委段興壽,十六師組織科長唐輝等300餘位紅軍指戰員壯烈犧牲。為緬懷反動先烈,啟迪後人,中共宣威縣委、縣人民政府決議在虎頭山紅軍戰役遺址興建紅軍烈士陵園。陵園於1977年開工建立,1979年完工。30餘年來,陵園先後停止過屢次維修、擴建和綠化。陵園內有烈士墓、紅軍戰役留念塔、屏風、陳列館、觀景臺等主體建築。2009年3月國務院批准宣威虎頭山烈士陵園為全國重點烈士留念建築維護單位。

  來賓龍洞

  來賓龍洞位於城北三十餘公里,洞深760米,洞外青山綠水,洞內泉水叮咚,鐘乳石潔白透明,形同蚌仙撐傘,貌似金蟾戲水,莫不維妙維肖,栩栩如生。有一長約十五米的石幔,似一簾飛瀑突如其來,有“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壯觀;而“仙樹瑤臺”勝似蓬萊仙境,凝神屏息,彷彿有仙樂聲聲從遠處飄來。散步洞中,景隨步移,一步一景,美不勝收。

  曲靖旅遊好去處

  可渡河古驛道

  可渡河古驛道位於城北69公里雲、貴接壤的可渡河畔,一條北連貴州,南入雲南,開於秦、漢,洪武十五年重修的古驛道至今保管完好。驛道坎坎坷坷、曲曲彎彎,記載著古代商旅活動的頻繁和艱苦,遊人攀行在這裡,似可聞有馬蹄之聲輕敲耳鼓。

  驛道沿線自然景觀及古碑、崖刻等人文古蹟如明珠璀燦。諸葛亮徵南時屯兵的“諸葛營”,明代南征時的“古戰場”及“古炮臺”、“烽煙臺”,雖幾經滄桑,卻可想見當年紛飛的戰火、洋溢的硝煙;可渡河北岸約二百米高的峭壁上,灌木翠綠處暴露著一片白色砂岩,遠而觀之,酷似“翠屏積雪”,可渡河北岸有一“V”形山口,這裡有小溪潺潺,小溪兩旁的山坡上桃樹成林,春暖花開之際,桃花隨風飄落溪中,構成“桃花泛錦”之奇蹟;可渡河南岸新建的“桃花溪度假山莊”古樸雅靜,與“桃花泛錦”隔河相應。

  "飛來古樹”、“枯竹盤根”令人驚歎;翠屏崖150米之高處,“天長地久、水流雲在”八個陰刻大字,每字高三米有餘,赫然醒目;翠屏崖腳,一塊巨石斜依,上刻“飛虹佇鶴”四字,字為隸書,飄逸中顯露出蒼勁;位於可渡村南的“可渡關”,關門寬約四米,地處古驛道的險隘處,被列為省級文物維護單位。

  宛水公園

  宛水公園位於宣威城東南角,佔地45畝,其中水面25畝。園中小橋如帶,池水碧碧,假山嶙峋,翠竹青青,更有紅柱綠瓦的“思圓亭”、“觀魚亭”飛簷拱鬥,傍水而立。春夏之季,園中百花開放,令人心曠神怡;冬日,園中景物銀妝素裹,極有情味。

  耍水龍潭

  耍水龍潭位於宣威市境西部大麥地村西側山麓下,竹柳掩映,色澤青綠,靜不揚波。每年夏秋兩季常現奇蹟,似龍耍水,故名耍水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