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真假的鑑別方法與分類的祕訣

  古時候的書籍現在拿起來讀又是一種不同的意境,那麼對於這種意境只有真正的在真書裡面才可以體會,那麼你知道有哪些鑑別古書的方法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古書真假的鑑別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古書真假的鑑別方法

  一、封面。古書封面為四周單線邊欄,分為三行,右行為編著撰選者姓名,中行為書名,左行為刊印人或齋、堂名。

  二、裝訂。古書裝訂在宋以前均為卷軸形式和摺疊頁裝。冊裝書的出現是在宋代以後,冊裝最初是蝴蝶裝,後來進到了包背裝。線裝書是在明代中葉以後才有的。

  三、版式。古書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後期出現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間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間又出現白口書,之後一直到清代,黑白兩種書口同時流行。

  四、字型。古書字型主要有兩種,一種宋體字,另一種是元體字。儘管時有非歐非顏,非柳非趙的所謂“館閣體”出現,但那並非主流。

  五、紙張。宋代印書多用麻紙和以竹為原料的玉扣紙。元刻本常用竹紙或皮紙,比宋版用紙稍黑。明代印書,前期多用江西棉紙,後期多用竹紙,晚期盛行毛邊紙。清代大多采用開花***又稱桃花紙***,但在實際應用中,幾乎以前所用的各種紙張,清刻本中都在運用。

  六、諱字。避諱講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隨帝王名字的改變而改變,這對判斷古籍年代極有參考價值。歷代避諱常見的有改字、空字、缺筆。秦漢時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諱,諱名不諱姓。用缺筆字代諱字發端於唐,又在宋版書上特多。金元刻本無諱字,多俗體、簡體。明前、中期亦不避諱,明刻諱字始於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諱尤其苛嚴。

  古書籍版本的類別

  以刻印時間區分:宋刻本——北宋本和南宋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三朝本、遞修本、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後印本。

  以刻印地點區分:浙本、建本、蜀本、江西本、平陽本、朝鮮本、日本本、越南本、梵本。

  以刻印單位區分: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京本、監本、興文署本、經廠本、殿本、內府本、藩本、局本、揚州詩局本、書院本、公使庫本、汲古閣本、陳宅書籍鋪本、建安餘氏本。

  以裝訂形式區分:卷子本、經摺裝本、旋風裝本、包背裝本、線裝本等。

  以製版工藝區分:寫本、拓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鈐印本、石印本、影印本、餖版、拱花。

  以寫本種類區分:寫本、稿本、抄本。

  以活字種類區分: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銅活字本、鉛活字本。

  以字型、行款區分:大字本、小字本、軟體字本、硬體字本、X行本。

  以紙張區分:麻紙本、樹皮紙本、竹紙本、公文紙背本等。

  以顏色區分:朱墨本、朱印本、藍印本。

  以板式區分:巾箱本、兩節版本、三節版本、百衲本、配本、黑口本。

  以刻印質量區分:邋遢本、大花臉本、書帕本、寫刻本、精刻本。

  以內容區分:單刻本、合刻本、抽印本、叢書本、增訂本、刪本、節本、足本、殘本、校本、注本、批點本、真本、偽本、序跋本、插圖本、過錄本、X卷本。

  以用途分:進呈本、底本、樣本。

  以流傳情況和價值區分:俗本、孤本、祕本、善本、焦尾本、XX藏本。

  古書的修復保養方法

  黴菌

  收到發黴的書籍,就要第一時間放它到乾爽的地方,用吸塵機吸走發黴孢子,情況穩定後,再用工具颳走黴菌的主要部分。而殘留的黴漬,可先用熱水清洗,再用雙氧水處理。

  乾裂

  先給它一點霧氣,讓它變軟,再用纖維紙託底,避免裂縫伸延。而修復好的書籍,可存放在較為穩定的環境裡,減少受光線的影響,作長久儲存。建議書籍最好存放在相對溼度達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之間、空氣流通、溫度低於二十五度、沒有陽光直射的環境。但亦鼓勵用者定期將書籍取出翻閱,以便檢查它們是否一切正常。

  有蟲

  舊書假如保護不周就輕易生蟲受損,假如書籍生了蟲子,就把書用塑料袋包好,然後放進電冰箱冷凍12個小時左釉冬蛀蟲就會被凍死。

  水浸

  無論幹或晒乾,紙張都輕易變皺變黃,這時假如把浸水的書面撫平,放進冰箱冷凍兩天後,書便能恢復原樣。另外,將舊書先用酒精球擦一遍,然後把書放進塑料袋裡,放進冰箱冷凍兩天,這樣既殺死了細菌,擦淨了汙垢,舊書又能平整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