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地黃是秋後挖掘地下塊莖,防止觸傷皮部,去掉莖葉,貯藏於溼潤的沙土中備用者稱“鮮地黃”,其表面棕黃色或紅棕色,具半圓形結節,節上有芽痕,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地黃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地黃的功效和作用

  《別錄》:"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腕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搗飲之。"

  《藥性論》:"解諸熱,破血,通利月水閉絕,亦利水道,搗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虛而多熱,加而用之。"

  《食療本草》:"主齒痛,吐血,折傷。"

  《四聲本草》:"黑鬚發。"

  《醫學啟源》:"涼血,***潤***面板燥,去諸溼。酒浸上行。"

  《藥類法象》:"涼血,補血,補腎水真陰不足。"

  《本草從新》:"消小腸火,清燥金,平諸血逆,消瘀通經。治吐衄崩中,熱毒痢疾,腸胃如焚,傷寒瘟疫痘證,諸大熱、大渴引飲,折跌絕筋,利大小便。"

  清熱生津: 鮮地黃味甘微苦,性寒,以清熱止渴力勝;多用於熱病煩渴,消渴大飲,熱痺腫痛,地黃汁以清熱止血力強,多用於大量咳血,產後血崩等證。

  涼血止血:本品氣薄味厚,甘苦而寒,能洩陽明以平火,涼血熱而歸經。

  養陰生津:本品氣清質潤,味甘氣涼,能清胃熱,養胃陰,益胃氣,生津液。用於:餘熱未淨,胃陰不足;此證多由熱邪漸解,胃中津傷所致,症見:口乾、舌燥、口渴等。

  地黃的禁忌

  脾胃有溼邪及陽虛者忌服。

  地黃的食用方法

  生地黃雞

  材料:

  烏骨雞1000克,生地黃250克,麥芽糖150克。

  做法:

  ***1***將雞宰殺後除去毛及內臟洗淨。

  ***2***生地黃洗淨後切成細條。

  ***3***生地黃與飴糖相混合後塞入雞腹內,用棉線紮緊。

  ***4***將雞置於瓷鍋中用文火燉熟,不加鹽、醋等調品。

  生地豬肉湯

  材料:

  生地黃30克,豬肉***瘦***100克,鹽1克,味精1克。

  做法:

  ***1***將豬瘦肉洗淨後切成片。

  ***2***將生地洗淨與豬瘦肉一同置於鍋內,加入適量清水。

  ***3***用武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煎煮約30分鐘。

  ***4***最後加入適量調味品調味,去生地即可。

  生地黃粥

  材料:

  粳米100克,生地黃30克。

  做法:

  ***1***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乾水分。

  ***2***將生地黃用溫水浸泡,漂洗乾淨。

  ***3***取沙鍋放入冷水、生地黃,煮沸約15分鐘。

  ***4***濾去藥渣,加入粳米,用旺火煮開後改小火,續煮至粥成,即可盛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