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後遺症有什麼症狀

  中風是危害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疾病,中風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後遺症,這些後遺症也會危害我們老年人的身體。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腦中風後遺症症狀

  1.麻木

  腦中風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生活中如果患上了腦中風就要積極地進行相關的治療,才有利自己的健康。

  是腦中風後遺症中比較常見的,表現為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面板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

  2.嘴歪眼斜

  表現為鼻脣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口角歪向健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

  3.中樞性癱瘓

  腦中風還會出現中樞性癱瘓的現象,主要就是會出現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還有一些常見的病理性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4.周圍性癱瘓

  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縮,但無病理反射。

  5.偏癱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症狀,也是常見的腦中風後遺症。

  6.失語

  失語是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喪失。

  7.失認

  患者如果不積極地進行相關的治療,那麼就會出現相應的認知能力的喪失,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失認是指病人認識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及對身體部位認識能力的缺失,是腦中風的症狀之一。

  8.失用

  失用,即運用不能,病人肢體無癱瘓,也無感覺障礙和共濟失調,但不能準確完成有目的的動作。

  失用包括

  觀念運動性失用、觀念性失用、結構性失用、穿著失用、口——面失用和肢體——運動性失用。

  中風後遺症的治療方法

  1、中藥康復治療

  對半身不遂者,在軟癱期多使用有益氣活血通絡作用的補陽還五湯加減。在硬癱期多用有養血平肝熄風活絡作用的四物湯合天麻勾藤飲加減。

  對語言障礙者,常用有祛風化痰作用的解語丹加減。腎虛者合用左歸飲加減。老年痴呆者,常用益脾腎補腦髓化瘀豁痰開竅的河車大造丸合安腦丸。在藥物的加減選用和每味藥的用量方面都有新突破,這是療效高於傳統用藥的關鍵所在。

  2、鍼灸康復法

  除用常法取穴外,還採用針刺某些特效穴確能提高療效,如下肢癱軟針隱白、肩關節不能活動者針對側“中平負”,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負”、頸部無力者針“筋縮”等。

  在針刺手法上,要求每針都能出現痠痛脹或定向走竄的感覺,對有些穴位,如軟癱針隱血時應讓患肢出現抽動抬腿動作則療效會明顯迅速。

  若配合靈龜八法按時取穴法往往會出現奇效。由於採用了不同於傳統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針刺手法,使殘肢功能的恢復上了新臺階,甚至使原來都認為不可能站起來的癱瘓患者上下樓梯、出入家門。

  3、科學的運動功能訓練

  包括肢體的被動運動、主動運動和抗阻運動,以及“作為康復治療法”等。這套現代康復醫學運動功能訓練方法,應當在康復技師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

  4、其他康復方法

  如:“中風治療儀”的運用、在被動運動期配合推拿康復法、氣功誘導康復法等,都有一定效果。重視心理治療,建立患者良好心理狀態,使患者主動參與進行肢體運動的康復訓練,對殘疾功能的恢復也極為重要。

  這裡還應包括一項“康復護理”,以便配合實施康復計劃的完成,也可防止患者二次傷殘的發生。

  中風後遺症鍼灸治療

  上面我們說到了用鍼灸進行治療中風後遺症,那鍼灸如何治療中風後遺症呢?想知道朋友不妨就來看一下吧。

  1、主穴

  肩髎、曲池、八邪、手三裡、外關、合谷、血海、足三裡、陰陵泉、豐隆、三陰交、太沖。

  2、配穴

  ①口眼歪斜

  地倉、峽車、下關、攢竹、絲竹空、承泣、太陽。

  ②吞嚥困難

  頸咽六針。

  ③尿頻、尿急

  氣海、關元、天樞、中極。

  鍼灸治療中風偏癱還應根據患者病情、時機,在中醫師的辯證指導下進行,切勿盲目施針,以防造成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