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養生的基本方法

  現在社會很多的人壓力比較大,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刺激精神調養,要注意情志養生,有效進行護理,而且要注意與自己的社會關係平時需要注意多休息,而且要注意精神保健,要注意社交活動,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情志養生的方法包括哪些?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1.培養幽默的情趣

  偉大導師列寧曾說過:“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感的表現。幽默輕鬆,表達了人類征服憂患和困難的能力,它是一種解脫,是對生活居高臨下的“輕鬆”審視。一個渾身洋溢著幽默的人,必定是一個樂天派。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和矛盾,若以幽默對待必會增添無窮妙趣。有這樣一個以幽默巧避“家庭戰爭”的故事。古希臘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脾氣暴躁的人。有一天,哲學家正和他的一群學生談論學術問題,他妻子突然跑來,不由分說大罵一通,接著又提起裝滿氷的水桶猛地一澆,把蘇格拉底全身都澆透了。學生們以為老師一定會大怒,然而出乎意料,他只笑了笑,風趣地說道:“我知道,響雷過去,一定會下雨的。”大家聽了,不禁哈哈大笑,他妻子也害羞地退了出去。

  這種以幽默來處理家庭矛盾的方式,即使對方把弦繃得很緊,也會緩和下來,做出熱情的反應。醫學研究表明,幽默是一種積極的心理預防形式,善用幽默的人最健康,因為幽默能使人心情舒暢,能夠調節人體神經中樞,有利於排洩積鬱,解除疲勞和煩惱。所以,經常生活在幽默風趣的氣氛中,臉上就會經常顯現出健康輕鬆的微笑。

  2.別讓自己寂寞無聊

  當一個人寂寞無聊的時候,最容易陷入一種憂煩的氛圍之中,這時最好不要獨處於寂寞之中,應該主動地多接近一些樂觀、通達的朋友,遠離寂寞。接近待人誠懇、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朋友,無形之中會使你變得豁達開朗,忘卻憂愁,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創造生活的潛在能力。

  孤獨和孤僻會給人帶來精神上的空虛和痛苦,必然會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使神經一體液的調節失去平衡,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下降。隨著機體內“防線”的崩潰。病邪的入侵也就有可乘之機了。再則,孤獨和孤僻造成精神上的寂寞和頹廢,往往帶來舉動上的自我摧殘。或借酒澆愁,或以煙解悶……不一而足。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位女性,丈夫兩年前不幸病故。自此,她深感自己陷入了寂寞、淒涼的深淵,孤獨使她曰漸消瘦,體重減少了 22.6千克,而且感到精疲力竭。

  事實上,社會關係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比吸菸、高血壓和肥胖更嚴重。這是因為,社交能滿足人們精神方面的某種需要。人體為了保護機體健康,既需要營養、體育、休息和生理等方面的滿足,也需要安全、友誼、成就、信任和尊重等精神方面的滿足,以保持良好的心理,達到身心平衡。

  3.專注於工作也是在養生

  志有所專,樂以忘憂是現實生活中運用最廣的情志養生方法。它是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專心致志地去從事它,於是在享受興趣帶來樂趣的同時,忘卻了其他事情,達到養生的目的。其實,我們每天的工作都是一種養生,都是“志有所專”的具體表現,只不過我們自己沒有察覺罷了。

  現在社會有很多的老年人成為了孤獨老人,所以平時家屬們應該注意照看他們,通常情況下,很多的人過度勞累,這樣容易造成身體受到影響,大家需要注意全面進行調解,而且要注意護理事項,合理進行飲食,積極地保持樂觀情緒,不要過度的在意失和得。

  中醫情志養生的方法

  1.移情相制

  移情就是將注意力轉移。《素問·移情變氣論》指出:“古之致病,惟其移情變氣,可祝由而已”,“祝由”療法,系祝說發病的原由,轉移病人的精神,以達到調整病人的氣機,使精神內守以治病的方法,故又稱“移情變氣”。也即通過語言、行動等祝由方式,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內守狀態,移易精氣,變利氣血,調動病人自身的去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後,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面,整天圍繞疾病胡思亂想,陷入苦悶煩惱和憂愁之中,對於這類病人,可採用言語誘導的方法,轉移病人的注意力,解除思想顧慮,轉內痛為外痛,移心病為腿病,以不治為乃治,每每會收到不藥而癒的療效。

  相制即是以一種情抑制另一種情志,達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的一種情志護理方法。如《素問·陰陽應象人論》根據五行相剋關係提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朱丹溪進一步提出;怒,以憂勝之,以恐解之;喜,以恐勝之,以怒解之;憂,以喜勝之,以思解之;思,以怒勝之,以喜解之;恐,以思勝之,以憂解之;驚,以憂勝之,以恐解之;悲,以恐勝之,以怒解之。”在臨床實踐中,張子和創立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明確主張:“悲可以治怒,以愴側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戲謔褻押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汙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以慮彼志行之言奪之”。上述五行模式的以情相勝法,正是中醫學中獨特的情志治療護理方法。運用好這些方法,將有效的提高情志護理的質量。

  2.說理開導

  通過正面說理開導,使病人認識到喜怒不節的情志失調,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和其喜怒”,“喜怒有度”,是養生長壽的根本,從而開導和引導病人自覺地戒除惱怒,調和情志,但說理開導,也要因人而異,做到有的放矢,生動活潑,耐心細緻,用實事求是的方法為病人分析病情,啟發病人自我分析來解除或緩解其心理壓力,調整情緒,從而達到治癒情志疾患的目的。進行說理開導,護理人員必須要得到病人的信賴,態度要真誠,熱情、對病人要有同情心和責任感,對病人的隱私,要注意保密,這樣,才能達到通過說理開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從而起到改變病人精神及身體狀況的目的。

  3.勸說疏導

  通過與病人交心談心,首先取得病人的信任,接近病人,詢查清楚病人真正致病的原因,《素問·移情變氣論》指出:“凡欲診者,必問飲食居處,數問其情,以從其意”。情志致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所以致病,必是與病人有切身關係,一旦病因解除,利激消失,臟腑氣機就會協調。故護理人員要與病人相處到:“問者不覺煩,病者不覺厭”,才可以詳細瞭解到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發展的演變過程,病人在患病前後的情志狀態,尤其是疾病發生後,思想情緒的急劇變化,進一步瞭解病人對疾病的態度是緊張、害怕、恐懼,還是樂觀。有否戰勝疾病的堅強意志,並可瞭解病人家屬的思想狀況及其存在的實際困難,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為病人做好思想疏導工作,消除各種消極因素,建立良好的情志狀態,從而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4.順情從欲

  順從病人的意志、情緒,滿足其心身的需要,這就是“順情從欲”。病人在患病過程中,情緒多有反常,對此,先順其情,從其意,有助於心身健康。所以對於病人心理上的慾望,在護理中注意分析地對待,若是合理的,條件又允許,應盡力滿足其所求或所惡,如創造條件以改變其環境,或對其想法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援保證等。對那些胡思亂想,淫慾邪念,放縱無稽等錯誤的,不切實際慾望,自然不能縱為和遷就。而應當善意地、誠懇地,採用說服教育等方法處理。尤其在對所患疾病有思想顧慮時,可以為病人講述有關的醫學科學知識,幫助其消除疑慮,丟掉思想包袱,對新入院病人應熱情接待,介紹環境及其有關制度。對重病人,更應耐心地向其解釋,儘量解除他們心理的不安及悲觀失望的情志狀態。對完全喪失生活能力的病人,精神壓力大,憂慮重重,對此,應該在生活上全面照顧,精心護理的同時,要幫助他堅定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5.氣功調神

  氣功鍛鍊是傳統醫學的寶貴財富,它為人類疾病的防治,發揮了重大作用。從氣功的本質來講,調神起著主導作用。它強調“人靜”就是排除內外干擾,把各種刺激反應和感覺降低到最低的應激性,使大腦進入一種特殊狀態的抑制過程。依靠這種抑制的保護,可使人腦皮層由過度興奮所致的機能紊亂得到糾正。氣功鍛鍊的具體方法,用意志來調整控制體內的生理活動,以心意練功而發揮機體積極作用,從而抵禦情緒因素的干擾,所以氣功鍛鍊,實質就是對精神和思維活動的自我鍛鍊。故護理中,根據病情指導病人進行氣功鍛鍊,無疑對情志調節將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