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夏季養生

  懶人幫訊 夏季陽氣最旺,養生要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長”。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防暑降溫,適當多吃涼食、瓜果,避免感染痢疾等腸道疾病,那四季養生之夏季養生要怎麼做呢?小編帶您去看看吧!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做法推薦

  1、儘量穿淺色衣服

  深色衣服會吸收陽光,使人體溫升高燥熱;同時蚊子有趨暗的習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別是黑色。

  2、晚睡早起加午休

  大家要根據節氣變化,相對於冬春季節,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應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實的特點,更需要午睡。中午沒午睡習慣的人,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一般來說,午休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時間不宜過長,睡醒後不要急於起來,再躺上10分鐘起床為宜。

  3、注意幹稀搭配

  健康的飲食每餐要有幹有稀,易於消化。可採取肉絲、碎肉、燴肉末羹、肉丸子等製法,或與一些富有營養的食物共同燉煮、燴炒,如豬脊骨燉海帶、菠菜燴豬肝、萵筍炒肉片、紫菜蛋湯等。總吃乾巴巴的食物對人體腸胃不利,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幹稀搭配,不僅能增加飽腹感,還有助於人體消化吸收。要記住“飯前喝湯,苗條健康”。

  4、補充足量的蛋白質

  在炎熱環境下,人體的組織蛋白的分解會增加,所以不需要適量增加補充蛋白質來進行平衡,此外,還要注意賴氨酸的補充。

  5、小心脾胃受損

  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在食物中,清熱利溼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裡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6、補充水分和鹽類

  夏季炎熱,容易出汗,必需要補充水分和鹽類來平衡體內流失的水分和鹽類,否則會導致脫水現象的發生。在大量出汗或者運動後,可以通過喝鹽水來補充,而且要少量多次,避免人體蒸發。

  7、衣著隨氣候的變化

  在衣著方面,夏天必須視氣候的變化而變化:初夏氣候溫差較大,必須適時依人,即根據氣象臺所指示的“穿衣指數”和個人“穿衣指數”,防止受寒感冒。當然,進入初夏,會出現“陣雨陣熱”,就必須注意衣服的乾爽,不要因淋溼衣服而受寒化熱而傷溼。夏天的衣著要選擇透氣性好的棉織品。

  8、多吃五穀雜糧

  多吃五穀雜糧,補充膳食纖維。夏季可以通過食用例如綠豆、小米等五穀雜糧來補充人體的膳食纖維。

  中醫四季養生之夏季養生原則

  一、養陰扶陽

  “養陰扶陽”,是夏季的氣候特點決定的。暑和溼都是“邪氣”,但兩者的性質卻截然相反。

  暑屬於“陽邪”,易損耗人的津液,導致人體產生“熱變”,常用的對付方法是避暑、養陰、生津。溼屬於“陰邪”,特點是下行,比較重,比較濁。溼氣一重,人體容易受影響的器官就是屬土的脾。脾臟被困,腸胃就不舒服,於是出現肚子脹、不想吃飯、大便不成形、四肢有時候冰涼等。所以,此時也需要扶陽,如服用溫陽化溼的五苓散之類。

  二、健脾和胃

  夏天,人們大量喝水,脾胃運化水谷、水溼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體力消耗大,也需要脾胃有個良好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把脾胃保養好十分重要。

  夏季可適當吃一些帶有刺激性的調味料,如辣椒、香菜、大蒜、醋、姜、蔥等,另外,苦瓜也可以多吃點;冰鎮冷飲食用時要有度,不能貪圖一時之快傷了脾胃;還可以按摩腹部***飽食和飢餓時不要按摩***和足三裡等穴位。

  三、清心養心

  夏季在五行上與火對應,在五臟上與心對應。而這個季節,也是心臟負荷最大的季節。赤日炎炎,人體血液流動加快,心臟的工作量增大。這種天氣還容易讓人心火亢奮,應清瀉心火。清瀉心火首先要學會避暑,天既然熱了,就少到人多的地方。其次,保證充足的睡眠,學會睡“子午覺”,就是子時***23時***之前入眠,午時***11時~13時***再補午覺。另外,可以吃一些清涼的食品,如蓮子粥、百合粥、綠豆湯、赤豆湯等。>>綠豆的功效與作用

  除了以上三大夏季養生原則之外,施衛兵還提醒大家,要注意流行性乙型腦炎、中暑、腹瀉與痢疾等夏季多發性疾病的預防。預防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外界乾淨,內部清氣。一方面保持飲食衛生,注意避暑,創造一個“乾淨”的外部小氣候;另一方面保證脾胃、心、肺功能運轉良好,能抵禦外部邪氣。達到這兩點,自然可以安度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