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中醫養生

  清明中醫養生是怎樣的呢?養生的方法有很多,中醫在衣食住行上有什麼方案呢?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清明節中醫方面的養生方法,供大家參考。

  清明中醫養生原則

  中醫養生來講,清明亦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中醫認為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

  因此大家穿寬鬆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比如公園,廣場,樹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儘量多活動,使陽光增長有路。而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大,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執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有些人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應該避免。“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為人們春季的食慾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時節,天氣潮溼,日夜溫差大。醫生用“節氣灸”療法在節氣當天或前後15天內灸治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支、過敏性鼻炎、感冒;“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腧穴進行艾灸,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據節氣的不同,對應治療和預防的疾病也不同,如立春、小滿、芒種時正好灸治消化性疾病,而立秋、立冬、春分時則是預防治療中風的好機會。

  清明中醫養生吃什麼好

  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降低血壓、健胃消食,還能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據《本草綱目》載,“薺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經,具利尿、明目、和肝、強筋健骨、降壓、消炎之功”;《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薺菜高纖維、低熱量,還有減肥、潤膚、美容的功效。

  多食菠菜:菠菜為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哈佛大學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視網膜退化的危險。貧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湯;視力模糊者可取鮮菠菜、羊肝各500克,將水燒沸後入羊肝,稍滾後下菠菜,並加適量鹽、麻油、味精,熟後即可食用。

  清明運動療法:跪拜、踏青、放風箏

  按照中國傳統禮數,掃墓時要對祖先進行跪拜,完成彎腰伸背、手掌雙膝觸地、叩頭及地,繼而撐掌起身的一系列動作。它活動了人體主要的關節和骨骼肌,三頭磕下來就會覺得手腳舒展,氣血融通。

  其實,跪拜磕頭的動作一直被道家作為導引術的一部分,中醫證明確實有通經活絡,防止血管硬化、栓塞的作用,老年人經常模仿跪拜磕頭的姿勢鍛鍊可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這句老話不止是告訴人們虔誠孝順可以長壽,也道出了堅持導引鍛鍊可以強身的道理。

  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盪鞦韆等放鬆身心的中輕度體育活動。在風和日麗的春天,舉家老小集體外出,適當地跑步跳躍,可以疏通冬日的氣血積鬱,讓精神壓力得以緩解,使心胸開闊,心情愉悅,能使人體正氣增強,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