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礙的判斷標準及危害

  當心理活動異常的程度達到醫學診斷標準,我們就稱之為心理障礙,每一個健康人都會或多或少地表現一些,只有達到一定強度和一定時間的,才算得上是心理障礙。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心理障礙的判斷標準,希望能幫到你。

  心理障礙的判斷標準

  1、比較:只是一經驗作為標準,有兩個方面的經驗:一是個體自己的主觀經驗,二是觀察者的經驗。

  個體自己可以感到不同於以往,如體驗到情緒低落、不高興或壓抑,並且感到痛苦,因而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觀察者根據自身的經驗觀察到患者的行為不同於以往,亦可以認為是異常。這種判別方法往往會受到觀察者本人的經驗、知識水平、觀察角度和情感傾向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2、心理活動性質的改變:如果觀察到患者的心理活動有明顯的質的改變,如出現幻覺、妄想、明顯的語言紊亂或行為異常,則提示是心理障礙。

  3、社會適應標準:因人的行為與環境是相互協調、相互一致的。因此心理正常的人總是能夠調整自身的需要、動機、情感和願望,以適應社會準則、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社會要求。在正常情況下,個體的行為能適應環境,並參與改造環境;他的行為應符合社會準則,根據社會要求和道德規範行事;

  4、統計學標準:統計學標準認為,人們的心理測量結果通常呈正態分佈,居中的大部分人屬於心理正常範圍,兩端這都被視為“異常”。因此,確定一個人心理正常與否,要看其偏離正常人心理特徵的平均水平程度。

  心理障礙的危害

  幻覺、妄想的影響下,病人可能發生自殺、傷人、毀物和危害社會治安等行為。妄想中最常見的是關係妄想和被害妄想,即病人認為別人的言行都與他有關,都是要加害於他,都是他的仇人。

  因而隨時可產生”你要害我,不如我先下手為強”的念頭,於是病人會對他的妄想物件產生攻擊性暴力行為。

  幻覺中以幻聽、幻視最多見,病人聽到的常常是令他不愉快的談話內容,看到的常常是令他恐怖的景象。

  心理障礙的定義

  心理障礙:在臨床上,常採用“心理病理學”的概念,將範圍廣泛的心理異常或行為異常統稱為“心理障礙”,或稱為異常行為。當然,這裡的“行為”一詞是廣義的,泛指一切可觀察的動作或活動,包含了人類功能的幾乎所有方面。其所以採用“可觀察的”這種字眼,是為了使心理或行為的研究成為客觀的科學研究。

  通常所說的“心理障礙”有一個比較一般的定義,指沒有能力按社會認為適宜的方式行動,以致其行為後果對本人或社會是不適應的。這種“沒有能力”可能是器質性損害或功能性損害的結果,或兩者兼而有之。心理障礙是對刺激的反應的異常表現。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