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老人心理健康的特徵

  隨著老年人群的增長,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為社會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而想要長壽,健康的心理是少不了的,那麼,長壽老人有哪些心理特徵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長壽老人的心理特徵,希望對你有幫助。

  長壽老人的心理特徵

  1、心胸開闊,樂觀豁達

  長壽者大都心胸開闊,為人熱情直爽,樂於助人,不易發怒。事實證明,心胸狹窄、憂愁多者,患病機會多;而心胸寬廣、樂觀向上者,患病機會少。

  2、與人為善,知足常樂

  許多長壽老人都是心地和善,不發怒,不奢華,勤儉樸素,敬老愛幼,能與家人和他人和睦相處,使他們的體質內環境長期處在平衡有秩的狀態。

  3、熱愛生活,善於生活

  古今中外許多傑出人物,都有明確的生活目的與奮鬥目標,到了八九十歲仍能勤奮工作。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工作,還有著科學的生活方式,愉快的情緒,使身體各器官協調,並處於良好的狀態。

  4、忘我無私,剛毅耿直

  秉性耿直,堅強剛毅,坦率直爽,忘我無私,是那些事業心很強的長壽者的共同特點。剛毅、耿直的人胸寬氣壯,神經系統有較強的協調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驟變;忘我無私則心胸坦蕩,有利於長壽。

  5、興趣廣泛,有所追求

  書畫棋琴能陶冶情操,使人心情愉快;有所追求,使人動腦思索,延緩大腦衰老。許多長壽者愛好棋琴書畫,對工作負責,精益求精。由於藝術的陶冶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鍛鍊了身心,獲得了長壽。

  長壽老人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1、老年人感知覺、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下降,情緒趨於消極

  老年人感知覺敏銳度逐漸下降,身體機能狀況越來越差。根據個案訪談物件來看,老年人看待問題更傾向於主觀判斷,且難以接受其他人的勸告,進而使個人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等出現失調;個人情緒也會因自身無奈接受身體老化及老年時期遇到的重大事件,情緒、情感趨於抑鬱、焦慮等。

  2、老年人意志力薄弱

  老年人普遍容易受到一些生活事件的打擊,尤其是有關事故、死亡的新聞、親友的離世等,普遍表現出迴避、逃避的態度,消極抑鬱。

  3、老年人自我價值認同度低

  通過個案訪談發現,多數老年人認為自己是家庭的負擔,這也是其不願與子女同住及選擇安老服務中心的主要原因。此外生活中的各項事務對老年人而言也都是考驗。在實地觀察中還發現,老年人很難憑藉自身的生活經驗和閱歷獲得他人乃至社會的尊重與認同。這些狀況加速老年人自卑心理的出現,形成較低的自我認同感。

  4、老年人身體狀況

  一般來講,老年人普遍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老年人身體有各種疾病其安全需求未得到滿足,其心理就會失衡,容易形成錯誤的認知。

  長壽老人心理健康的護理

  1、確立生存意義、正確對待身體的變化

  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樣。老年人應客觀地意識到歲月不饒人,要正確地對待身體的變化,要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不要抱僥倖心理,麻痺大意,欺人自欺,延誤治療;也不要被疾病嚇倒,要坦然面對死亡,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不僅應老有所養,還要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2、保持與外界環境的接觸

  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這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悅心情,又可以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工作,認識到退休是將工作崗位讓給青壯年,有利於提高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從而有利於社會發展,避免“養老金死亡”。退休後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發揮餘熱。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使生活豐富多彩。

  3、生活規律、適度腦體勞動

  讓老年人學會安排規律的生活與合理的作息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質狀況有選擇性、有規律地進行運動。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極拳等體力運動,下棋、打牌等腦力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緩記憶力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的減退,思維能力和精力等高階心理功能的減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