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更是提高整個民族文明、衛生、健康素質的根本措施。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前言

  我現在已經是大二下學期快進入大三了,以前選選修課的時候,總是挑自己感興趣的,第一是因為自己的愛好,第二就是因為自己學起來不會有太大的壓力,選修課想去就去,上課也隨便聽聽,期末考試比其他課簡單多了,交篇論文就可以了。

  不知是怎麼的,我選的課總沒選上過,被調到其他課去了,這學期也是這樣,我本來選的是日本文化與交流,結果就變成了大學生身心健康。第一節課是另一個老師帶的課,她說

  第二節課開始時個美女老師來給我們上課,當時我心裡莫名了小小激動了一下,有一點點的期望。果然,第二節課不僅見到了美女老師,還改變了我對選修課的看法:選修課時在眾多學科中緩解壓力帶給我們快樂的,在快樂中我們能夠學到的更多!

  大學生的現狀

  現在很多大學生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文明健康問題,它影響著我們生活學習的質量,也間接的影響著我們的未來的發展,一方面是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有很多學生有著不文明的不科學的生活習慣,像晚睡晚起,不規律的飲食,抽菸酗酒,不講究衛生,長時間上網遊戲,極少進行體育鍛煉等,這些問題既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也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學業,致使很多同學在身體素質日益下降的同時,也荒廢了學業,頻頻掛科,甚至面臨著退學的難題。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起來。

  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更令人擔憂。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而產生了不健康的心態,其往往表現在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一遇到挫折便會一蹶不振,缺乏適應能力,自理能力,競爭意識,危機意識和自信心,依賴性強等,這些不健康的心態嚴重的影響到了他們關於我的

  我自己有很多心理和身體上的不健康的問題。不喜歡於陌生的人交談,做事沒有主動性,沒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貪睡和無規律飲食等等,我都以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以後慢慢改。聽了這門課之後我有點恐慌了,認識到了現在對自己將來的潛在危害,開始改變自己:多去操場,按時起床,有規律的飲食……..

  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及意義

  大學生身心健康將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合二為一了,心理健康主要講了性健康:什麼是性,性行為,性疾病的傳播與預防等,身體健康主要是運動,飲食和急救等。

  中國的性健康教育起步較晚,由於傳統的文化影響,預防過早的性行為是好的,但是沒有早期的性知識是不對的,性是一種美好的東西,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待,一旦扭曲都會對家庭和社會產生巨大的危害,就我們個人而言,潔身自愛,不輕易去嘗試,注意預防性疾病。

  生命在於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當代大學生尤為重要。因此在課餘時間適當的鍛鍊比不可少,同時注重飲食上營養搭配,合理膳食,少吃和不吃垃圾食品。

  當有人在你面前倒下時,你會很驚慌,但是驚慌是沒用的,正確冷靜的對待和處理病人尤為重要,急救知識必不可少。

  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加強對青年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使大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一,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

  以往的教育工作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身心健康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身體素質普遍較差,這對大學生和社會的發展是不利的。

  因此,加強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係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篇2

  【摘要】心理活動、社會關注、亞健康、調整。

  人的心理活動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過程隨著年齡的發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點。大學生作為特定年齡段、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社會群體,心理過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記憶、思維、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據這些特性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擺在高等院校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富強、社會發展、人類文明。

  黑龍江大學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華教授說,目前的中國大學生看起來有喜有憂。喜的是,他們已有了很強的獨立性和自我經營、學習、發展的能力。憂的是,他們的心理狀況與整個社會大背景下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風氣不斷影響著原本清純的大學校園,校園已不是一片淨土,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十分集中和突出。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經步入全面發展時期,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有些高校的心理諮詢中心已具備相當的規模和水平。他們開展了許多諸如心理沙龍、心理交流等活動來宣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一批專業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隊伍正在逐漸成長。

  【關鍵詞】心理活動、社會關注、亞健康、調整。

  【正文】

  人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本篇將擇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文化與自我的方法,學會有效籌劃自已的大學生活,儘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心理健康,作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也不例外。現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衝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

  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些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不斷增多,自殺、凶殺等一些反常或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今年初發生的劉海洋硫酸傷熊事件,社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達到高潮。人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大學生怎麼了!?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衝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在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中,人們逐步認識到,健康並非非此即彼的特徵,而是一個動態的、相對的、連續變化的過程,“亞健康狀態”是由前蘇聯學者N?布赫曼提出的,即介於健康與非健康之間的中間狀態,是機體在內外環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髮生異常變化,但尚未達到明顯病理性反應的程度。從生理學角度來講,就是人體各器官功能穩定性失調尚未引起器質性損傷。“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各項身體指標無異常,但與健康人相比,生活質量低、學習工作效率低、注意力分散、生活缺乏動力、學習沒有目標、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感覺生活沒勁。軀體反映為睡眠質量不高,容易疲勞,身體乏力,食慾不振。儘管亞健康狀態並非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極易引發相應的心理問題。

  據一項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人生目標茫然,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缺失,生活目標隨波逐流,常有無意義感伴隨,自卑與自負兩極振盪,懶散與退縮,恐懼失敗等。事實上,任何一個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大學生,對於黃金年華、美麗大學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對自我發展的心理預期也會變得不確定,人際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滿足感不高,內在潛能不能夠充分發掘。

  導致大學生亞健康狀態的原因很多,除由於過度疲勞造成的精力、體力透支,人體生物週期中的低潮時期,身體疾病等因素外,心理疾病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人體若處於亞健康狀態時,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適,對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不能很好發揮體力和心理上的潛力。因此應重視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態,採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礙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增強或補償,從亞健康狀態轉歸到健康狀態。

  篇3

  關鍵詞:大學生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什麼是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對它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表明除了要講求生理衛生,還必須注重心理衛生,這樣才能增強心身適應能力。進入21世紀以後,科技迅猛發展,現代生活、工作節奏急劇加快,給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震盪,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主要反映在個體衣食住行、學習生活、待人接物和社會交往等方面。下面談談我自身的一些簡單情況:

  一、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為一名女學生,我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有害的健康行為已成為當今危害人們健康、導致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曾對發達國家進行調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意外死亡以及環境汙染所致疾病等都與人們濫用酒精、藥物、過度飲食、缺乏體育鍛煉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有關。大學生生活在一個集體,有一部分大學生缺乏科學的飲食方法,個別學生長期不吃早餐;另一部分學生片面聽信廣告,營養結構失調;還有一部分經常縱慾進食、節食、偏食,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1***不合理飲食

  我經常不吃早餐,其主要原因是起床晚了之後,上課時間來不及。還有就是節假日,經常起來之後早過了吃早餐的時間,就不去吃,一直等到午餐時間一起吃。我還容易暴飲暴食,一段時間不想吃飯就一天只吃一頓;有時候總是整天都感覺很餓,就不停的吃。自己不喜歡吃主食,總是把零食當主食吃。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導致了我有很嚴重的胃病,體質不好,容易生病。

  ***2*** 睡眠不規律

  由於我們住集體宿舍,干擾大,晚上睡覺的時間不統一,睡眠時間和睡眠深度得不到保證。我總是晚上睡不著,一定得到十二點以後才能慢慢入睡,早上起不來,長期這樣的睡眠導致我晚上失眠,且睡著後多夢,白天上課沒精神。我認為睡眠是保證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先決條件之一,因為如果睡眠不足就會出現煩躁、易怒、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生長髮育緩慢的後果,還會引起睡眠困難、不易入睡、夜間易醒等。科學的生活模式有利於大學生身體健康,也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學習工作效率***3***缺少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增強體質的基本手段,在戶縣校區的時候,由於開設有體育課,我選修的是羽毛球,可以進行全身的鍛鍊,除了上體育課之外,經常約同學一塊去操場答羽毛球,回了老校區之後,每天都得在本部與南區之間來回走動,專門的練習時間很少,不過,我每天上課堅持和舍友從南區走到本部,下課再走回來,我認為這也是一種鍛鍊的途徑。

  二、目前自己的心理狀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一名大學生,對此很深有感受。我自認為目前的心裡狀況還算良好,首先,我作為一名學生幹部,我性格活潑開朗,樂於與人交往,不會自閉,也不愛經常宅在宿舍,在假期喜歡和同學出去逛街,一起聊天,一起吃飯。我從初中開始住校,有著和好的適應能力和自力能力,遇到一些挫折或不如意時,我會自我調節,或者是找一兩個好朋友傾訴傾訴。我有著比較好的自制能力,在學習的時候學習,在該玩的時候會好好玩,因此,我的學習成績良好,不會因為成績問題而感到自卑。我在大二結束時開始談戀愛,雖然過程中有很多矛盾和爭吵,我會感到沮喪和不高興,但是這種情緒通常不會超過兩天,我不高興的時候不會選擇獨處,而是喜歡去熱鬧的地方,那樣我就可以暫時忘記煩惱。

  但我也有一些心理問題,隨著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尤其到了現在,馬上步入大四的門檻,使我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就業的壓力,我專業的一些問題,讓我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

  三、對未來的規劃

  一個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憐的,因為這些人沒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為命運的奴隸。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個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憶和紀念的。生命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著我們去描繪,去譜寫。作為當代大學生,我試著為自己做一份有用的未來職業和生活規劃書,將自己的未來好好的設計一下,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

  本人所學的專業為計算機軟體,現在的科技發展尤為的迅速,雖然社會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企業缺的都是一些技能很好的技術人員,並不是我們現在這種,什麼知識都懂一點,也僅僅就是那麼一點,不精通,動手能力差,因此,要成為一個有用的技術人才,只有認真學習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掌握其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