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哪些特點

  在學生時代,每個人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急劇變化。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

  青春期,正處於從兒童到少年的轉變,心理和生理上都會發生巨大變化,首先是身體的急速增長、第二性徵的成熟,正因為身體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如自我意識增強、情緒波動、對異性產生好感、興趣易轉移等。由於青春期求知慾強,以及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渴望瞭解一些新鮮的刺激的奇怪的資訊,但要這些必須正規的渠道獲取這些知識,否則很容易誤入歧途。

  青少年性意識產生的另一個特點是對異性的傾慕和追求。女生嚮往異性的心理是,認為男生剛強、可信賴,能幫助人;男生則認為女生美麗、純潔、親切、可愛。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心極強,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

  2、叛逆:

  十三四歲時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急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3、嫉妒:

  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4、失落:

  對現實生活有諸多抱怨,為未來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他們帶來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種印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為萎縮,瞻前顧後等。

  6、孤獨:

  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

  如何正確面對孩子在青春期時期對異性產生好感這件事?

  十三四歲的孩子正是敏感多疑的時期,異性之間在日常的學習交往中稍微有過多的接觸,便會立刻有人傳出各種閒言碎語,使他們不敢進行正常的接觸。這是由於封建觀念的不良影響,使有些人對男女青少年的交往特別敏感,認為似乎男女之間只能有愛情,不能有友誼。

  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要對孩子做出有力引導,告訴孩子異性交往也可以正確的方式進行,同時也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如以下幾點:

  ***1***有利於智力上取長補短。

  ***2***有利於情感上互相交流。

  ***3***有利於個性上互相豐富。

  ***4***有利於活動中互相激勵。

  ***5***有利於增進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