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文章

  本學期健康教育已進入尾聲,回首這一學期的工作,有成績也有不足。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一起來看一看吧。

  篇一

  活動主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班

  活動時間:XX年10月26日

  活動地點:801教室

  活動負責人:王金尤

  活動參與:公共事務管理09-1班全體同學

  活動背景:據心理學家分析,大多數才踏入大學的新生,都會經過一過心理調適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們會逐漸的融入到大學的生活當中,充分的享受快樂和充足的時光。

  和中學時代相比,大學裡的學習叢內容、目的、方法、壞境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最根本的不同在於,大學的學習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對大學學習的適應以及應對來自學習方面得壓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關鍵環節。

  上大學前我們已經交了好多朋友,在一個未成年的世界裡,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單純、隨意。

  進入大學一年多了,同學們對大學生活已經適應了,為了更好的增強班級的凝集力、鞏固友誼,我們公共事務管理09-1班舉行了心理活動,讓同學們一起在活動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增進彼此的感情。

  活動目的:大學同窗好友的友誼,是每個人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通過這次活動希望能將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到每個同學身上,通過大家的參與以增進彼

  此的瞭解,認識彼此,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一份責任,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心理狀況,有效地幫助別人走出心理問題的陰影,把笑臉帶給每個人。

  活動內容:活動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開始,主持人用簡單明瞭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了本次心理活動的主題,活動背景以及活動流程。分別為:人際關係對心理的影響,彼此進行優點的點評,對大學生幾個心理問題的討論,針對問題進行角色扮演和活動感想進行總結環節。

  1、人際關係對心理的影響

  本壞節主要由主持人首先向參加活動的同學進行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分析,定勢效應,暈輪效應,蝴蝶效應等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心理現象,有趣的演示以及人際交往中解決人際衝突等策略的內容“人際交往時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人際關係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也影響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變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際關係是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重要保證正常的人際交往才會有正常的心理壞境所以進行這場教育是必要的,進入高校後,學校也很少有系統的課程培訓,所以導致很多學生智商很高情商卻很低,往往處理不好與他人相處、溝通、交流。”

  2、彼此進行優點點評壞節

  本次活動主持人要求每一位同學坐在同學中間接受大家的點評,通過大家的點評,知道了原來自己子別人心中的位置。

  3、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討論

  為了緊扣心理活動主題,主要由同學進行了分組討論主要的心理問題。

  4、遊戲互動

  本壞節由主持人向每一個小組的同學確定一個命題,讓每個同學進行復分析後進行角色扮演。

  5、活動感想環節

  主持人談了對此次活動的看法和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些認識,至此活動給了大家一個很深的啟迪,我個人認為在生活中使人感到輕鬆、自在、激發樂趣,具備開朗、活潑的個性,讓對方覺得和你在一起時愉快的。培養幽默風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風趣而不顯輕浮,給人與美的享受,與人交往要謙虛,待人要和氣,尊重他人。

  對於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挫折要積極正確的對待,要憎愛生命,提高面對危機的應對能力,增強勇氣和信心,學會與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困境。

  活動意義:通過本次心理活動進班級,同學們增進了彼此間的交流和利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活動中同學們都積極參與並積極踴躍的發表了自己對這次活動的感言,感觸都較為深刻,讓大家都從活動中受益。相信在這次活動後的大家不此拉近了同學們的距離,而更準確的說是拉近了一顆心、兩顆心„„..乃至更多心的距離,心靈的距離進了,自然就感受到了成長中的快樂,在愉悅快樂胡氣氛中拉近同學間的距離,建立更堅固的友誼,與積極的態度看待人生。

  篇二

  摘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國家和社會所關注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經歷了起步、探索、發展、深化階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留下了不少寶貴的經驗,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不斷反思以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從回顧、總結、反思三個方面,對建國以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了闡述。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經驗總結

  一、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顧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德育工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內,被劃歸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範疇,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研究和專業實踐基本被中斷和停止。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恢復和重新發展心理專業以後,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新的認識。許多從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者發現學生中相當多的問題,並不完全是思想品德方面的問題,而應該是屬於心理範疇的問題,於是,他們開始嘗試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時在大學裡掀起的西方心理學熱,為他們積極大膽地衝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束縛,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提供了理論依據。 國際環境的影響、國內狀況的變化以及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凸顯,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迫在眉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國際心理衛生運動尤其是中國心理衛生運動的開展對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第二,心理衛生學科的逐漸確立,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普及、培訓,造就了一批有志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志,逐漸形成了一支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

  第三,大學生心理衛生問題逐漸增多,隨著社會的發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開發潛能,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也已越來越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第四,健康觀念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轉變,使高校醫務人員開始重視心理社會因素在健康、疾病中的作用。

  第五,德育理論界的研究認為,德育應該包括四方面,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個性心理健康的培育,從而使一些從事大學德育的教師參與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這個時期,以介紹國外學校心理諮詢理論與實踐為主要內容,從20世紀80年代起,一些院校開設了心理學健康教育講座或選修課,開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諮詢等。這可以說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起步階段,為後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階段

  20世紀90年代以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進而成為政府行為和普遍的社會行為,也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和形式。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都十分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相繼頒佈的一系列相關文

  獻中一次又一次地對高校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色彩日漸濃厚。

  許多高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開展宣傳教育,建立了學生心理健康組織等,調動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拓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渠道。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不少高校還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通過研究來總結工作經驗,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帶動、指導工作的開展,探索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階段

  這一時期,國家和高校在理論和實踐上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其深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05年頒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決定,決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國際敵對勢力與我們爭奪下一代的鬥爭更加尖銳複雜,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衝擊;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社會生活方式和人們價值取向多元化,給大學生的心理髮展和思想觀念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觀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鬥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在落實《意見》的實踐中,各地高校都充分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進一步推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近年來,不少高校累積了寶貴的經驗,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在人、

  財、物的投入上正在逐步落實,通過廣泛的學術交流,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內容、原則、方法、途徑等方面達成了共識。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逐步走向規範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

  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經驗總結

  1.政府政策導向有力,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迅速發展的根本指標

  政府的政策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標,指引著學校前進的方向。學校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的探索到政府的逐步重視,經歷了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由此迅速的發展起來,逐漸形成體系,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議程。

  2.高校的高度重視以及多方力量的參與,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進的基本保證

  由於國際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凸顯,高校開始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一些院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講座,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課堂,成為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通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諮詢室、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講等方式,對其進行規範化的管理和豐富的理論實踐研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基本保證,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短時間內和大範圍的全面推進,在摸索中逐步走向成熟。

  3.工作方法多樣化,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序運轉的必由之路

  良好的途徑和方法,靈活多變的工作方式,能夠給教育過程帶來活力,以保證教育目標得以最大限度的實現。沒有切實可行的、適應大學生心理特徵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就很難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面對隨著社會環境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大學生的心理,一定要開闢多種工作方式,貼近大學生的心理髮展實際,這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序運轉的必由之路。

  4.提升教師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的關鍵所在

  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有效開展的關鍵所在,是決定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核心要素。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把心理健康教育視作一種職業、一種行業、一種專業,高校應通過多種形式,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幹,專兼結合、專業互補、學科融合、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要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知識素養,通過倡導高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培養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業人員,進行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工作,大力發展心理健康教育類相關專業等途徑,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職業化水平和專業化水平。

  三、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

  1.發展迅速,但整體水平不高,發展程度參差不齊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迅速,總的看來,體現在從無

  序到規劃;從自發到自覺;從冷到熱;從開始介紹引進到發展自己的研究;從社團行為到政府行為。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和形式,不少高校累積了寶貴的經驗,通過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實踐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逐步的走向專業化、規範化的道路。

  儘管如此,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並不高,發展程度參差不齊。從巨集觀來看,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規範化、專業化程度還較低,與學生、社會、時代發展要求還相去甚遠;地區發展差異較大,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一般來說,沿海如上海、江蘇、北京、浙江等地區的院校以及一些重點院校比較重視這一工作,能及時接收和響應政府政策,發展相對要快些;對於其他一些邊遠地區,大多數院校還沒有開展,對提高大學生整體心理素質是不利的。

  因此,在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各個地區的發展程度,要注意提高整體的水平,讓大多數院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我國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2.以防治心理障礙為重點,關注心理髮展不夠

  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從心理諮詢工作開始的,學生有了心理問題,輔導人員從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入手。長期以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預防治療為主,以發展成長為輔。

  多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以患有心理疾病的少數大學生為工作重點,出現問題才給予關注,忽略了大學生本身的心理髮展模式。因此,為了減少心理障礙的發生,心理健康教育者開展了積極的預防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這一工作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關注全體大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依循“發展—提高”的模式來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只是重點關注少數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遠不能滿足現實和大學生成長的需要,兼顧全體大學生的工作模式還需進一步轉變。

  3.操作模式以課程模式主,實施途徑單一

  課程模式主要是以開設專門的課程或講座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它重視心理學理論知識的系統科學的傳授,著眼於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質的優化和心理潛能的開發;具有明確的課程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結構性、系統性都比較強。但是對於心理健康教育來說,採取課堂理論教學的方式,難以編寫出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來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方法和技術的傳授,往往會變成針對性不強的心理學基礎課;現行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計劃不利於開展這些教育。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僅必須符合大學生生理和心理髮展的實際,與教育的性質、任務和目標相結合,還要採取多種多樣的操作模式,如諮詢輔導模式、發展性心理輔導模式、心理教育綜合課模式等,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於大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可以說是決定性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關鍵途徑,也是黨和國家,以及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工作。一方面,政府的引導、學校的重視、社會的關注,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切實落實政府政策,將心理健康課程引入課堂,開展相關的活動宣講心理健康知識;學術團體的理論研究,醫務工作者的實踐支援。另一方面,大學生應重視自身心理素質的完善,主動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提高自己。

  回顧這30年我們取得的成就,如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思不足之處,能為以後我們順利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而高校應義不容辭地承擔這個責任,繼續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輝煌。

  參考文獻:

  [1]歐曉霞,曲振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王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篇三

  思政部心理教研室自XX年9月申請開展全程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以來,XX級學生已運行了2個學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從教學執行、教學成果、創新與特色、教學管理、教學服務及保障等方面做一下總結:

  一、教學執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學生開設的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必修課程。課程以全程式教育貫穿學生一、二年級四個學期,課程總學時32學時,其中大一上下學期分別為12學時,大二上下學期分別為4學時。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層面達到以下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和基本概念,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瞭解大學階段人的心理髮展特徵及異常表現,掌握自我調適的基本知識。

  技能層面: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調適技能及心理髮展技能。如學習發展技能、環境適應技能、壓力管理技能、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際交往技能和生涯規劃技能等。 自我認知層面: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發展的自主意識,瞭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徵,能夠對自己的身體條件、心理狀況、行為能力等進行客觀評價,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夠進行自我調適或尋求幫助,積極探索適合自己並適應社會的生活狀態。

  二、教學成果

  XX年,心理教研室取得了一定的教學科研成果,從發表論文,編寫教材,結題課題,都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緊密相關,其中結題遼寧省“xx”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研究》,結題課題《大學生心

  理危機干預模式研究》,結題課題《對大學生考試作弊不良行為的調研分析與預防機制研究》,發表論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的探索》,編寫教材《對話心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吉林大學出版社。

  XX年姜萍老師被評為學生心目中的優秀教師,王春霞獲得XX優秀教學質量大賽二等獎。

  三、創新和突破

  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與探索,本課程形成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和課程教學組織方式,我們把它概括為“一、二、三、四、五、六”的創新性模式,即圍繞“一箇中心”:即大學生髮展、進步與成才;發揮“兩個作用”:即教師的教書育人作用與學生的自主自助作用;堅持“三個特性”:即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實現“四個延伸”:將課堂教學與課外作業相結合向學生自主學習延伸;心理測驗與心理輔導相結合向學生心理自我建設延伸,個體心理諮詢向團體心理諮詢延伸,課程教學與理論研究相結合向健康教育理念建構延伸;做到“五個結合”:理智啟迪與情感培養相結合,理論傳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教師教學與學生討論相結合,心理遊戲與情景體驗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諮詢活動相結合;突出“六個重點”:即心理健康標準與培養、學習與創造心理、自我意識與人格發展、戀愛與性心理、挫折及危機應對、心理成長與情緒健康。

  ***一***內容上創新

  本年度在本科教學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有所創新,課程內容體系先進新穎,針對性和實效性強,選擇與大學生成長、成材密切相關的內容。

  第一講 心理健康 助我成長

  一、健康從心開始

  二、心理困惑有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