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對惡作劇孩子的方法

  有一些孩子特別喜歡搞惡作劇,常常給周圍的朋友和小夥伴帶來大大小小的傷害,讓父母親惱怒煩惱。那麼怎樣應對孩子的惡作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待惡作劇孩子的不良做法

  1、是惱怒訓斥,體罰痛打。家長不問緣由不論場合,聲色俱厲,嚴辭呵斥,甚至拳腳相加,讓孩子飽受皮肉之苦。

  2、是溺愛袒護,輕描淡寫。家長明知孩子的做法不對,可是卻以孩子還小,大了自會好為理由不做批評教育,只想息事寧人地告訴孩子“不要再這樣”了事。

  3、是不認真對待,甚至曲解誇讚。有些孩子惡作劇的物件是別人,因此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點子多”,“機智能幹”,而把它作為一件好事加以誇耀。

  4、是探尋原因,批評引導。對孩子的惡作劇家長既不護短,也不粗暴處理,而是探尋其行為的緣由,指出其作法的錯誤或不妥處,引導孩子提高認識,改正錯誤。

  顯然,前三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第四種。

  

  1、要從品德培養的高度來認識孩子的惡作劇行為。惡作劇行為往往是孩子無意間偶然的靈機一動,並不是其品德意識直接而真實的反映。但不重視它,任其發展,也將養成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這是處理這類問題的立足點。

  2、要積極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惡作劇的後果,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識。惡作劇是一種非理智行為,其後果總是事與願違。家長要向孩子講明其危險,引導孩子認識這種行為不光對孩子自身有一定的危險,而且給他人也帶來一定的損害,從而教育孩子從小樹立關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3、要認真分析惡作劇的動機,注意區別對待。孩子惡作劇的動機有所不同,有的是對家長未滿足其要求的報復,有的是出於對事物的好奇,也有的是認識上的侷限,等等。因此,不可一概而論,而要區別對待,該批評的要批評,該引導的要引導,該教育的要教育。

  4、發現孩子惡作劇時要及時處理,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同時要講究場合,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樂於接受。

  餃子搞惡作劇孩子的方法

  善於發現

  做父母了,對於已經上學的孩子要時刻注意、觀察。不要以為孩子去了學校就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了。自己的孩子,父母依然是第一任的老師,是孩子的首要榜樣,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防微杜漸。

  瞭解原因

  孩子做了惡作劇,首先要搞清楚原因。孩子可能因為好奇,覺得好玩,甚至是為了發洩不滿情緒。當孩子出現惡作劇的行為時,父母首先要弄清行為背後的原因,然後再加以引導。

  對症下藥

  在弄清楚惡作劇的原因之後,要對症下藥。如果因為好奇,父母可以多加講解,開闊孩子的眼界。如果因為好玩,可能是孩子平時受到的關注不夠,分散自己的注意引起家長的重視。如果為了報復,則要引導孩子分析原因,舒緩心情。

  後果預想

  要告知孩子,惡作劇是有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的行為。可能因為這樣的把戲,讓自己或者其他人受傷,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制止

  孩子進行了惡作劇,絕對不可以放任,要堅決制止。

  行為引導

  要讓孩子之多,惡作劇是讓人覺得討厭的事情,如果這樣做,會失去身邊的好朋友,讓自己被大家孤立起來,後果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