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孩子交流

  才能讓孩子聽話,跟孩子交流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跟孩子交流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跟孩子交流的方法01

  一、要放下權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權利。

  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適當時放棄那雙充滿“愛”的手,讓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長。

  三、父母要以身作則,要知道單純的“言傳”往往很難讓子女發自內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樣,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四、要能疏導孩子的情緒,尤其是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要積極耐心地幫助其疏導不良情緒。

  五、教會孩子溝通的本領,讓孩子主動說話並能正確的表達。這其中,教會孩子自信是最為關鍵也是首要的一步。

  六、常識孩子,告訴孩子:“你真棒”,賞識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發孩子潛能,最有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

  七、掌握批語和懲罰的方法,批語和懲罰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

  八、給孩子一個寬容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充分體會你的愛,這是家庭教育最為根本的一點。

  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也營造出一種明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放下家長權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跟孩子交流的方法02

  第一點,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最初孩子對周圍的世界是不瞭解的,他們常常會感到恐懼,茫然,無助,孤獨和好奇,他們需要成年人的呵護,通過學習,他們一點一滴地接觸這個世界,過程中,非常需要父母理解他們的各種感受,對孩子欣賞,包容和鼓勵,比如孩子很可能會害怕天黑,害怕打雷,害怕小蟲子等等,父母應該理解他們的感受,及時給予安慰。

  第二點,啟發孩子的思考。

  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讓孩子記住答案即可。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常常被扼殺在搖籃裡,造成很多孩子自己查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弱。

  我孩子以前的數學老師曾經說,他們班有一次考數學,出了一道題目以前沒有在課堂上講過,除了一個孩子在課外學過奧數當堂做出來了,其他孩子都放棄,沒有嘗試自己去解決。

  在和孩子聊天時,也可以孩子有很多有趣的思考,比如有一件事情:

  我孩子以前讀小學每天坐公交車,他觀察到有時上了車,司機關了門還有人在後面追著喊等等,這時候應該等他麼?大多數人等一個人,是否浪費大家的時間?過了一陣,他告訴我說,還是應該等等,因為如果不等他,他很可能會遲到,等他一會,就幾秒鐘,大家都不會遲到,所以從結果上看,避免了一個人的損失,還是值得的。

  孩子去觀察世界,從他的視角去思考問題,養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對他的成長是很有益的,我們應該鼓勵孩子這麼做,通過溝通去啟發孩子的思考。

  第三點,我們通過溝通和孩子分享對與錯的概念。

  我父母這一代人,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來管我們,但是我們在吃晚飯時,或者夏天出去散步時,聽父母聊天談親戚間的事或者同事間的事,並加上自己的評論,我覺得從他們那裡學習了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這是對我最好的教育。

  第四點,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想法。

  很多孩子不理解為什麼父母特別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總覺得那是因為父母虛榮,喜歡和別人比。我非常喜歡和孩子分享龍應臺曾經說過的那段話: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如果孩子對父母的想法多些瞭解和理解,我相信他們就不會那麼叛逆了。

  第五點,建立愛的關係。

  我們只有和孩子建立友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他們才會更願意有良好的表現,才會更願意接受父母的教導,而良好的溝通,是我們建立親子關係的橋樑。

  溝通是資訊的傳遞,不同的時間與場合,會有不同的效果。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溝通可以每天進行,對於中小學生,和孩子溝通放在週末會比較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