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有什麼好的降溫方法

  寶寶發燒是家長們最擔心的事情了,你知道寶寶發燒了怎樣降溫才是最正確的嗎,具體會有哪些的降溫方法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寶寶發燒降溫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學習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寶寶發燒降溫方法

  1.物理降溫的方法

  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去過多的衣服或鬆開衣服有利於散熱,給小兒使用35%—45%的酒精或溫水進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佈的地方,如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大腿根部,這樣能達到退溫的效果。

  2.發燒的吃藥方面

  引起小兒發熱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時最好不要濫用消炎藥物,因為“是藥三分毒”,若是濫用消炎藥物可引起小兒肝腎功能的損害,增加病原菌對藥物的耐藥性,不利於身體康復,小兒發熱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對症下藥,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3.發燒的飲食

  多喝開水,不想喝開水可以改喝果汁之類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是以稀飯、湯水、麵條為主。

  4.家庭需常備的發燒的藥品

  小兒泰諾林、美林都是強生的,這2種誠寶都用過,退燒效果好,吃完後出很多汗從而退燒,但是吃的次數不能多,吃多了副作用大,一定要按照說明進行服用;

  退熱帖貼在額頭或者後頸上,退熱效果也很好。

  退熱栓塞在屁股上,退熱效果也很好,個人感覺很麻煩,塞進去後寶寶用力哭就出來了。

  新稀寶片可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效抵抗病毒的入侵,從而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發燒發熱,這產品在目前市場反饋還是挺不錯的。

  幫寶寶快速退燒的偏方

  放血退燒的偏方

  對於38.5℃以上的高燒,尤其是高燒驚厥的孩子,可以試試末梢放血的治療方法。

  主要是給鬱閉在身體內的,遊離於經絡之外的陽氣一個出路,你會發現高燒不退的孩子基本上無論吃了幾次西藥退燒藥,身上沒有汗,乾燒。但是如果在末梢能放一點血,孩子經過疼痛的刺激能發出汗來,陽氣得以從汗毛孔釋放出來,燒就能逐步降下來了。

  當然,治療方法要跟時間緊密相連的,不同時間的放血的部位也不相同。但是如果實在是高燒不退的緊急情況,最簡單的是十個手指末端***中醫講叫十宣穴***都少量放出一點血來,燒也能逐步退了。

  放血的方法也很有講究,首先,家長要準備一隻醫院那種採血針,不能用我們平時測血糖那種彈式針,因為這種針紮下去根本不會覺得疼,而我們要的就是讓他疼一下;然後,給孩子十個手指都扎破;最後,從手掌勞宮穴,順手手指捋,一直捋到指端末梢,把血擠出來。

  穴位退燒方法

  1、十宣穴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稜針點刺放血,出血3到5滴為宜。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稜針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3、曲池、合谷、外關穴

  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池與合谷均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

  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

  半夜突發高燒退燒小偏方

  1、生薑一小塊***約10克***,搗成糊狀,敷在手腕處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貼在高骨處,用醫用紗布裹住後,貼上膠布固定,一般40分鐘左右就可以退燒。

  2、薄荷15克,水500毫升,燒煮5—8分鐘即可,待水溫涼後,用紗布蘸取反覆擦洗腋窩、前額,大腿根,直到孩子燒退為止。

  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寶寶發燒千萬不要亂用藥,在醫囑下給寶寶進行護理和治療。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