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飲食與健康調查報告

  健康飲食不僅反應我們的生活習慣,同時還預示著我們的身體健康程度,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1、對大腦的危害。雖說腦組織的重量只佔人體重的2-3%,但腦的血流量每分鐘約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鐘約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時約為5克。青少年的腦組織正處於發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還高。如血糖過低,腦意識活動就會出現障礙,長期如此,勢必影響腦的重量和形態發育。

  2、對消化系統的危害。正常情況下,頭天晚上吃的食物經過六小左右就從胃裡排空進入腸道。第二天若不好吃早餐,胃酸及胃內的各種消化酶就會去“消化”胃粘膜層。長此以往,細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會遭到破壞,很容易造成胃潰瘍及十二指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

  3、造成動脈硬化且更易導致肥胖。有不少青少年學生是怕長胖而不吃早餐的。這種做法毫無科學道理。人體對熱量的需求是有標準的,不吃早餐,勢必加大中、晚餐的進食量。而晚餐後一般運動量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積累而導致肥胖。另外,長期不吃早餐還會使膽固醇、脂蛋白沉積於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硬化。

  4、讓你反應遲鈍:早飯是大腦活動的能量之源,如果沒有進食早餐,體內無法供應足夠血糖以供消耗,便會感到倦怠、疲勞、腦力無法集中、精神不振、反應遲鈍。

  5、慢性病可能“上”身:不吃早餐,飢腸轆轆地開始一天的工作,身體為了取得動力,會動用甲狀腺、副甲狀腺、腦下垂體之類的腺體,去燃燒組織,除了造成腺體亢進之外,更會使得體質變酸,患上慢性病。

  6、腸胃可能要“造反”: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進食,胃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會造成胃酸分泌過多,於是容易造成胃炎、胃潰瘍。

  7、便祕“出籠”:在三餐定時情況下,人體內會自然產生胃結腸反射現象,簡單說就是促進排便;若不吃早餐成習慣,長期可能造成胃結腸反射作用失調,於是產生便祕。

  8、會讓你更靠近肥胖族:人體一旦意識到營養匱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最後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為不吃早飯會有助於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飯,還會使午飯和晚飯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

  營養學家們的證實,早餐是每個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轉變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會讓午餐吃得更多。

  二、其次,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4∶3,這樣子就能讓你在一天內所吃的精華在體力最旺盛的時間內消耗掉。

  在飲食搭配上:

  21%的人攝入脂肪、油、甜品過量;

  20%的人攝入奶製品過量;

  13%的人攝入高蛋白食品過量;

  18%的人攝入蔬菜不足;

  36%的人攝入水果不足;

  22%的人攝入穀類不足;

  有11%的人飲食中營養不夠豐富;

  而只有12%的人勉強符合健康的膳食寶塔。

  綜上所述,初中生的飲食狀況不容樂觀,除了對他們的飲食行為進行調查,我們還細緻的調查了他們的飲食意識:

  只有約1∕5的人有強烈的健康飲食觀念;而超過1∕2的人不夠重視;

  三、總體來看,學生的健康飲食觀念較為淡薄,因此初中生必須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進一步加強正確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做到

  春天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有機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的菜餚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春天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有機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的菜餚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夏季天氣炎熱,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麥菜等,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適量攝取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

  秋季氣候乾燥,天氣轉涼,是滋養肺氣的時機,可在飲食中適量加入辛辣食物,如姜、蒜等,即可提高免疫力,有可增強血液迴圈。

  冬季天氣寒冷,屬水,是滋養腎的好機,因此,此時應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的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早飯一定要吃,這是每天早上必不可少的。儘量不吃油膩的食物,早上吃太多油膩食品,如油條、油餅、巧克力、漢堡包等,上午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經過油炸的麵粉,如油條,其中的營養還會流失。

  飯後不要馬上上床睡覺。這樣會使大腦的供氧量慢慢減少,容易引起心口灼熱及消化不良,還會發胖,應該站立半個小時在睡覺,這個時候可以適當的做做家務活,比如:洗碗,拖地等

  坐著不蹺二郎腿。因為這會使腿部血流不暢,影響身體健康。 多喝酸牛奶,它的營養成分比牛奶更多,更有助於消化吸收。具有一定的防病保健功能

  不要暴飲暴食,不偏食,多多運動,每天都堅持合理的用餐。 青春期體格發育極為迅猛,加上學習緊張、活動量大,因此需要攝入更多的熱量。熱量主要來自主食米、面和脂肪、蛋白質,因此中學生應首先吃好三頓正餐。中學生代謝旺盛,骨骼生長快,肌肉組織細胞數量直線上升,要特別注意鈣、磷、鎂和維生素A、D的供給。大量組織的形成需要鐵,供給不足則可發生貧血,因此鐵質的補充更為重要。要摒棄挑食、擇食的習慣,合理的糧菜混食、葷素搭配,不僅可使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齊全,相互得到補充***即營養的互補作用***中學生的飲食除注意以上幾點外,還應考慮此期的特點:在飲食習慣上,容易發生飲食無節制、暴飲暴食、偏食、忌食、挑食、愛吃零食以及節食怕胖等行為,因此應幫助他們改掉這類不良習性。

  家庭膳食要量夠優質,菜譜應多樣化,每日供應肉蛋類葷菜100-150克、牛奶或豆漿1瓶、糧食500-750克、蔬菜為300-500注意補充各種維生素。因中學生用眼多,維生素A供應充足有助於保護視力,又可預防呼吸道感染;維生素B與機體能量消耗有關;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寒冷季節還應考慮維生素D製劑的補充,以提高鈣的吸收。

  綜上所述,我們認識到了飲食與健康的關係:得出了得到為什麼出現“中學生的飲食與健康”問題的答案;知道了中學生怎麼飲食才健康,我們調查得出的結果已達到了我們這個課題的目地。

  篇2

  “民以食為天,食以潔為本”,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隨著近幾年的不斷髮展,人們對飲食健康越發的重視,新聞媒體對食品安全方面違法違規現象的曝光率不斷升高,也讓大家認識到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許多問題。

  1、街頭食品加工者構成十分混雜,有農民、菜農、在職工人、城市閒散勞動等。一般文化素質低,法制觀念淡薄。

  2、街頭食品經營設施簡陋,衛生防護設施不健全。

  3、街頭食品攤點一般集聚在人群密集,流動大的公共場所,比如學校門口,空氣中的塵埃細菌極易汙染食物。

  4、管理混亂食品衛生監督不力,街頭食物的衛生根本無法保證。例如油炸食品可能經過多次汙染。首先不能保證它是新鮮的,其次不能保證它洗乾淨了而且經過消毒,然後你也不能保證油的質量,最後連調味品的衛生也無法保證,還要在一個不衛生環境中就餐。按理說不會有人敢吃它,而中學生就偏偏喜愛這類食品

  1:你平時吃一些路邊食品嗎?如油炸食物 燒烤等等

  2:你有問過關於衛生方面的話題?

  3:在選擇食品時你最在意的是?

  4:你知道三無產品嗎?

  5:你會主動詢問價格嗎?

  6:你介意使用PPA溶液之類所浸泡過的食品?

  經過問卷調查,證實有45%的同學愛吃油炸食品,因為食後沒發現不適,就繼續吃下去有59%人平時吃燒烤,11%人不吃;23%人認為街邊燒烤不安全, 7%人認為安全;29%人不瞭解街邊燒烤小店的食品安全狀況,11%人瞭解;30%人均表示不會太在意價格;20%人贊同燒料泡PPA溶液,20%人不贊同。

  總體來說,這次的調查結果顯示了市民的冷靜,基本在我的意料之中。,其實這些帶著細菌的不衛生食物正一天天吞噬著你的健康。中學生身體正處於生長期,更要注意合理膳食。作為中學生每人每天總熱量為2400大卡,攝入蛋白質70克,可達到飲食營養基本平衡。要儘量多食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和豆類。我們對這點也進行了書面的調查。結果顯示,58%的中學生常吃水果,2.5%的中學生從不吃水果。愛吃蔬菜的中學生只佔35%。要多食含氨基酸的食物,以保證精力充沛,增強理解力。如牛奶、魚、蛋等。要少食含糖食物、高脂肪食物。最近荷蘭學者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量食用油炸和烤制食品不僅會造成營養的不均衡,還會增加患心臟病的機會,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食品中富含的轉脂肪酸對心臟有害。所以中學生應儘量剋制自己少吃此類食品。

  為了使中學生朋友可以更衛生的飲食,根據我們在調查中的心得體會,提出如下建議和一些方法供參考。

  1、選擇有沒有許可證的飲食攤點。

  2、個人就餐空間應儘量大,防止唾液傳播疾病。

  3、吃瓜果儘量先洗手後削皮。

  4、不吃過期變質的食品,為了做到這點,應儘量去國營超市選購食品。在同學中85%的人表示願意去超市購買食品。

  5、不買小廠家生產的無包裝食品。

  6、就餐前,先觀察就餐環境以及經營者個人的衛生狀況。

  7、飯前洗手,以防病從口入。

  8、不要用塑料製品盛放高溫食物。

  9、不吃顏色鮮豔的肉類食品。

  飲食健康不只是注重飲食的衛生,還要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根據不同的性別、年齡、職業選擇不同的食品。中學生處在生長髮育的飛躍期,是一生中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的生長速度,性成熟程度、學習能力、運動成績、勞動效率等都和營養狀況有密切關係,所以我們必須注重合理膳食。

  隨著最近本地接連發生的幾起中學生在外飲食中毒的發現,中學的飲食安全問題已成為倍受各方關注的焦點。提示應該加強中小學生營養衛生知識的教育和飲食衛生行為的培養。

  六、學習體會

  以上是我們小組研究的成果,希望能對中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提供一些幫助。通過這次課題研究,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培養了自己動手的能力和持之以恆的研究態度,而且讓我更明白了中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發展自身素質、學習課外知識、瞭解社會現實的平臺。

  篇3

  從2008年的三鹿奶粉,到今天的重慶火鍋底料,從我們信賴的大品牌到一家家小企業,都出了類似的問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不禁要發問:今天的我們還能相信什麼?大型超市裡有比雞肉價格便宜得多的雞柳,燒烤街上有比羊肉價格便宜得多的肉串,都賣得那麼紅火,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的同時可曾考慮:這些商家的利潤要從哪裡來?

  為了解答我心中的疑問,便到我的家鄉——高密進行了走訪調查。

  當我問起燒烤材料來源時,一些商家回答是打電話進貨,還有兩家說是自己做的。我問能否將供貨者的電話給我,老闆們都以各種理由搪塞著,不肯講。有一位好心的老闆開啟冰箱讓我看他進的貨,肉串、板筋等燒烤材料用盒子裝著,整齊地碼在冰箱裡。而且店主還說,進貨的價格要比賣的價格低很多,除去烤串時耗費的的燃料費,平均一串肉串要賺5~6毛錢。那兩家自己製作肉串的店,規模稍大,價格要比普通店面貴將近一元錢,因此人也少些。但是他們有衛生營業執照,正規一些。而且,這兩家店烤出的肉串羶味兒要比其他店考出的羶味兒淡一些。其中一家店的老闆告訴我,正常的羊肉是沒有那麼大的羶味兒的,有些商家為了讓消費者相信自己賣的是羊肉,不是其他肉和少部分羊肉混合成的,還特意將羊肉在羊尿中浸泡一會再冰到冰箱,顧客要時再拿出來烤,這樣羶味兒就濃了。但現在的市面上,大多數商家對這種做法嗤之以鼻。但也有極少的小店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坑害消費者,甚至有的還用雙氧水泡板筋。

  在一家店,我在店門口看到一名服務員用一個大盆子浸泡燒烤材料,盆子裡有無色的液體,經瞭解才得知,原來那就是我們拉肚子的時候常吃的藥——吡哌酸片,俗稱PPA的稀釋溶液。我很不解,便問那名服務生為什麼原本很苦的藥片顧客會嘗不出來?藥片如果被稀釋了還會起到原來的作用嗎?服務生用司空見慣的語氣回答我說,由於藥片被稀釋成了溶液,所以原來藥片的苦味是很難被察覺到的,而且一般的消費者都十串二十串的點,因此吃的多了,藥物在體內的濃度也就大了,從而防止消費者因吃不好而拉肚子的現象發生。

  真不知這家店的老闆是出於好心還是怕顧客吃了不好的肉串拉肚子找上門來,影響自己的生意。總之,這樣的舉動很難讓消費者信服。

  令人堪憂的是,這些店大多都沒領過健康證件!而且燒烤用的扦子,都是重複用的。

  第一天的調查結束後,我連夜制了一份民意調查表***如下***,準備第二天對第二天的調查結果很快出來了,有19人平時吃燒烤,11人不吃;23人認為街邊燒烤不安全, 7人認為安全;29人不瞭解街邊燒烤小店的食品安全狀況,1人瞭解;30人均表示不會太在意價格;20人贊同燒烤材料泡PPA溶液,10人不贊同。

  總體來說,這次的調查結果顯示了市民的冷靜,基本在我的意料之中。當然,也有讓我驚訝的地方——人們對於燒烤材料泡PPA溶液的做法大多數投了贊成票。但我卻不贊成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如果泡PPA溶液,就說明商家本身對燒烤材料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還怎能讓我們消費者吃得放心呢?

  有一首打油詩正說明了街邊燒烤的狀況:炭火一扇滿天煙,聲音嘈雜擾民安,佔道經營行路難,滿地垃圾讓人煩。總的來說,街邊燒烤衛生狀況令人憂,卻有人專好這一口,造成的環境汙染難以預計,板筋,是雙氧水泡的;變質肉,是可變“香”的;扦子,是重複用的;健康證,是從沒領過的。

  但讓人欣喜的是,工商、城管、派出所、街道、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同街邊燒烤展開了“拉鋸戰”, 如果工商、城管、派出所、街道、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共同組成一個專門負責取締街頭燒烤的機構,再由當地居委會、巡防隊組成巡邏資訊報告組,發現一處立即報告,執法人員在5分鐘內趕到取締,發現一個取締一個,用不了多久的時間,就會有很大的收穫。因為,“街邊燒烤”的經營者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附加材料:

  街邊燒烤誘人飲食安全注意

  入夏傍晚,海政路路邊的燒烤攤又擺下了桌椅,支起了燒烤爐,紅紅火火地經營起來。如今,燒烤不僅成為人們飲食的一部分,更成為一種夏季文化。然而,在人們更加重視食品安全的今天,燒烤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對衛生安全的考慮。咱吃的燒烤衛生嗎?相關部門對此有何舉措?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

  市民:吃燒烤圖熱鬧 飲食安全“先放放”

  昨日夜幕降臨時,記者途經海政路,看到路邊燒烤攤一家挨著一家,攤位前擺著各種肉類菜色,品種豐富。而爐子上已是肉香四溢,攤主也是大汗淋漓,每家的燒烤棚下都有幾桌客人,他們吃著烤串,喝著啤酒,十分高興。“每到夏天,最期待的就是能吃頓露天燒烤,約三五好友,喝點啤酒,聊聊天,感覺很愜意。”

  記者隨機採訪了正在吃燒烤的劉先生,他表示,在戶外吃燒烤和在飯店裡吃感覺大不同,吃燒烤就是講究個熱鬧,人越多越有氣氛,而且街邊的燒烤價格也不高,“就是喜歡這種氣氛,尤其是晚上吃宵夜時會首選燒烤,這已經成了一種生活習慣了。”

  而當記者詢問劉先生是否擔心街邊燒烤的衛生問題時,劉先生的回答讓記者十分吃驚:“反正也不是天天吃,先不管那麼多了,再說燒烤不都是高溫加熱嗎,高溫殺防毒就沒事了。”

  專家:燒烤配啤酒 健康隱患大

  邊吃燒烤邊喝啤酒已經成為眾多市民的習慣,但營養專家認為,這是最不可取的。 據介紹,人們吃燒烤時喝啤酒會加重胃腸負擔,嚴重者還會導致痛風,“尤其晚上10點後吃東西會增加腸胃負擔,燒烤類食物均經過炭燒,而且多鹽、多脂肪、高蛋白,還含有致癌物質。”專家表示,當飲酒過多而使血鉛含量增高時,燒烤食物中的致癌物質就會與其結合,容易誘發消化道腫瘤;另外,如果使用的竹籤消毒不徹底,上面的細菌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燒烤攤:缺乏監管 無證“上崗”

  在海政路上,記者看到過往車輛非常多,車輛過後尾氣飛揚,沙塵不斷,各種菜品擺在外面沒有任何遮擋,灰塵和蒼蠅可隨便“光顧”,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攤主在路邊拿著扇子烤食物。

  一家攤主告訴記者,自己每天下午5點就出來擺攤了,通常都是自己在家把食物原材料就準備好了。隨著天氣越來越熱,食物的儲存也是問題,“我們都是白天就把烤串串好,每天的菜賣完就收攤,肉類食品賣不完的就放冰箱。”

  記者發現,燒烤攤的調料裝在用過的飲料瓶裡,在蓋子上鑽孔,使用時就可以直接噴出來,雖然很方便,但讓人看上去十分不衛生。

  據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工作人員介紹,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餐飲等食品從業人員必須辦理健康證,且每年都要體檢,但記者採訪瞭解到,我市流動攤點的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沒有健康證,部分攤子甚至覺得辦理健康證根本沒有必要。

  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攤主都是在自己家中加工製作各種食物原材料,所以整個過程的衛生狀況缺乏監管,在氣溫高的情況下,食品容易滋生細菌,發生變質,建議廣大市民選擇正規燒烤店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