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盜汗是指入睡後出汗,醒來後汗自乾的一種症狀,那麼,對於這種異常的症狀要怎麼治療呢?以下便是小編為你解答的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盜汗的症狀

  1、輕型盜汗: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溼,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洩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2、中型盜汗: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洩出,甚則可使睡裝溼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型別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3、重型盜汗: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洩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溼,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溼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盜汗的原因

  一、成年人盜汗的原因

  1、冬春季節變換是“盜汗”高發期,中醫認為盜汗是因多為“陰虛”所致,即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季,儲存在人體內的“精氣”已不足,體質下降就會出現盜汗,伴有潮熱、心煩、失眠、乏力等症狀。另外,工作、家庭壓力大,體力、精力透支,可能導致神經紊亂,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補“氣”,就很容易出現盜汗了。

  2、身體排汗對身體是一種保護,而夜間盜汗的原因很多,除與睡眠環境空氣流通狀況、寢具透氣與否有關外,有些疾病如結核病、心內膜炎或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現夜間盜汗的情況;此外,內分泌失調,如有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以及有情緒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間大量流汗。

  二、寶寶盜汗的原因

  1、小孩生理性盜汗的發生率很高,小孩面板幼嫩,含水分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容易出汗。若在入睡前活動過多,臟器功能代謝活躍,睡眠時就會出現面板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的現象,以利於散熱。另外,睡前吃東西會使胃腸蠕動增強,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造成入睡後出汗較多,這屬於生理性盜汗。

  2、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慾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盜汗的治療方法

  1、五砂散

  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散0.5~1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於患者臨睡前敷於肚臍,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翌日晨起時取下,如無效可重複使用,一般連用3天即可湊效。本方適用於各種證型的盜汗,對因肺結核引起盜汗,也有比較顯著的療效。

  2、玉屏風散加減

  白朮12克、黃芪20克、防風12克、炙甘草10克、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貼。若汗出嚴重者加麻黃根12克、烏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棗仁12克、茯神18克、桂圓12克。即可。

  3、當歸六黃湯加減

  當歸12克,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熟地黃各6克,黃芪12克,水煎服。本方主要用以治療陰虛火旺、盜汗面赤、心煩尿赤、舌紅。若陰虛火旺輕者,可去黃連、黃芩,加知母,以瀉其火而不傷其陰。適用結核病。

  “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心陰耗傷十分嚴重,應積極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自我養護。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


猜你感興趣:

1.女人盜汗的原因及治療

2.睡覺盜汗怎麼辦

3.成人男子盜汗的原因及治療

4.小孩盜汗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5.出虛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