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應該多久掏一次

  掏耳朵掏出血一般都是毛細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會感到非常疼痛,這時一定要防止耳朵進水以防感染,併到醫院就醫。那麼,耳朵多久掏一次才好呢?

  半個月左右掏一次耳朵

  有些人可能比較愛衛生,覺得掏耳朵舒服,其實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為耳朵本身有一種自潔功能,分泌物會自然地脫落到耳外,建議不要經常掏。***一般半個月左右掏一次***

  掏耳朵的壞處

  有的人耳朵癢了,常常用髮卡、火柴棍兒、挖耳勺等掏耳朵,其實這樣做有很多害處。

  在人的外耳道外側軟骨表面的面板中有耵聹腺,能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稱為耵聹,俗稱“耳屎”或“耳蟬”,它像“哨兵”一樣守衛著外耳道的大門。這種物質有的遇空氣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時“藏”在外耳道內,具有保護外耳道面板和粘附外來物質***如灰塵、小飛蟲等***的作用。

  外耳道面板比較嬌嫩,與軟骨膜連線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迴圈差,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影響張口和咀嚼

  掏耳朵注意事項

  掏耳朵用什麼工具

  在清潔時耳朵時,最好使用鬆軟、乾淨的棉籤,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實 並不好。尤其是不要用髮卡、火柴棒、牙籤等尖利、不衛生的器物,可以選擇藥房售賣的醫用棉籤輕輕把耳屎清理出來。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乾燥和排出的, 可以自己用醫用棉籤,蘸少許的藥用酒精,擦拭清潔外耳道即可。

  亂掏耳朵易損傷聽力

  “經常掏耳朵,反而更容易刺激耳道里分泌物的產生,而且習慣一旦形成,不去掏的時候,會覺得耳朵裡特別癢,越掏越想掏。這樣除了刺激分泌物產生,還很容易將病菌帶進耳朵引發感染。”胡海文擔憂表示,更麻煩的是,掏耳朵的時候,如果方法不得當,會將耳屎推向耳道深處,堵塞耳道,影響聽力。

  如果是用力過度,損傷了外耳道面板或是耳膜,細菌趁機侵入形成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嚴重者甚至長出可惡變的乳頭狀瘤,對聽力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專家建議,別把掏耳當成一種習慣,待耳垢需要清理時再掏不遲。

  不要給孩子掏耳朵

  孩子面板嬌嫩,且外耳道發育未成熟,稍有不慎,易傷到外耳道面板,輕者 引起皮膚髮炎;重者傷到鼓膜,會影響到孩子聽力。再者,自行掏耳時,器械若沒有做好消毒,還易使細菌進入耳朵,引起耳朵發炎。因此建議,孩子耵聹過多,可 到醫院耳鼻咽喉科,讓醫生用專業器械清理耵聹,避免損傷外耳道和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