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析肩周炎的症狀表現

  由於引起肩周炎的病因有外傷、受寒、氣血虛弱、肝腎虧虛等不同,其臨床症狀亦不盡相同。中醫對此有一定的看法和了解,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肩周炎的症狀表現,希望能幫到你。

  症狀表現

  風寒型肩部疼痛,痛牽扯肩胛、背部、上臂、頸項,並有拘急感,天冷或受涼加重,得熱減輕,肩部活動受限,壓痛明顯,舌淡,苔薄白,脈浮或緊或沉細。多由汗出當風、貪涼受寒、久受風寒所致。

  氣血虛弱型肩部疼痛,痛勢不重,隱隱作痛,勞累後加重,休息減輕,身倦乏力,面白頭暈,手足發冷,四肢麻木,心慌氣短。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多由素體氣血虛弱,或勞累過度,耗傷氣血,或由於失血過多等致氣血不足、筋脈失養所致。

  氣滯血瘀肩部疼痛,呈脹痛或刺痛,痛勢劇烈,入夜更甚,甚至夜間難眠,痛處不移,活動受限拒按,多牽扯上肢、頸背部,情志刺激加重,肩部可有腫脹。舌質紫暗或有瘀暗或有瘀斑瘀點,脈細澀。多由於情志不遂,氣滯血瘀或外傷、勞損致肩部血瘀氣滯,經脈瘀阻所致。

  腎虛型肩部痠痛隱痛,舉動無力,勞累加重,休息減輕,頭暈目眩,腰膝痠軟,五心煩熱或面色蒼白,手足不溫。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多由腎氣虛、精血虧損,不能濡養筋脈所致。

  痰溼型肩痛綿綿難愈,筋肉疼痛,有沉重感,痛處拒按,活動受限,陰雨天或遇冷疼痛加重,得熱則舒。舌淡,苔白膩,脈細濡。多因素體溼盛或溼邪入侵、聚溼成痰,留滯肩部所致。

  中醫治療方法

  1.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的中藥就可以治療肩周炎。

  2.拔罐,拔罐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經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每週可刮1~2次。

  4.鍼灸,鍼灸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選用1~1.5寸鍼灸針,用75%酒精棉球消毒面板,刺入穴位,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兩週為1療程。

  5.理療,選用鎮痛安眠枕或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可起到消炎、鎮痛、解痙、改善血液迴圈、鬆弛肌肉的作用。

  6.功能鍛鍊,功能鍛鍊對治療肩周炎來說十分重要。“醫三分練七分”,應鼓勵患者多做肩關節的運動,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對預防肩關節的粘連,肩部軟組織的拘緊、攣縮,大有好處。

  患者的食療方

  1、蛇肉湯:烏蛇肉、胡椒、生薑、食鹽各適量,燉湯,肉湯同食,日2次。具有補虛、祛風、散寒之效。對於肩周炎晚期而體虛、風溼阻絡者是比較好的肩周炎的食療方法。

  2、川烏粥也是一種很好的肩周炎的食療方法:生川烏頭約5g,粳米50g,薑汁約10滴蜂蜜適量。把川烏頭搗碎,研為極細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時加入川烏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後加入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溼、通利關節、溫經止痛之效。適用於肩周炎風溼寒侵襲所致者。

  3、白芍桃仁粥: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食用。具有養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是一種適用於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絡者的肩周炎的食療方法。

  4、桑枝雞湯:老桑枝60g,老母雞1只,鹽少許。將桑枝切成小段,與雞共煮至爛熟湯濃即成,加鹽調味,飲湯吃肉。具有祛風溼、通經絡、補氣血之效。適用於肩周炎慢性期而體虛風溼阻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