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基本功的練習有哪些

  鋼琴是一門集樂理、視唱、伴奏等多學科為一體的綜合課。如果把鋼琴學習比做蓋樓房,那麼基礎訓練就是打地基。因此,“基本功”是否紮實是關係到鋼琴學習成敗的重要因素。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鋼琴基本功的練習的方法

  正確的彈奏姿勢。

  演奏者坐的位置要對準鋼琴正中,即座位高低以小臂和鍵盤為同一水平,座位前後從肘彎略大於直角為宜。雙腳置於踏板前,右腳稍前一些,有利於隨時保持在必要時就能立刻踩下踏板的姿勢。上身要端正自然,微微前傾,肩背放鬆,板凳約坐三分之一,要感覺到臀部和腳對身體重心的支撐。手臂要好似在身體兩側自然垂下的形狀,從肘部把前臂提高,肘部不可太靠緊身體,或是過份遠離身體,要使雙手左右充分地伸展。良好的手型也是學習鋼琴彈奏過程中必須特別重視的,它會直接影響到彈奏方法的練習。手的姿勢應當自然呈圓形,掌關節突出,手腕自然放平。可以總結為:指尖站、手掌圓、手腕穩、雙臂通、肩鬆馳、腰支撐。

  掌握正確鋼琴彈奏的發音。

  鋼琴彈奏是聲音的藝術,聲音彈奏的優劣,關係到音樂的風格、思想、內涵等音樂意境的表達。所以,從彈奏鋼琴所發出的第一個音開始,就要學會運用正確的彈奏法,這樣就能彈奏出具有穿透力、感染力、豐滿、淳厚的聲音。

  培養讀譜能力。

  在讀譜中應養成首先看清譜號、調號和拍號,尤其是養成將調號牢牢印在腦海中的習慣;同時,養成看、讀、記大譜表同一拍點上各種與音高、時值、奏法、指法、表情及有關符號的習慣;還要提前看、讀、記橫向進行的各種符號,不要看一個音符彈一個鍵,眼睛要有“提前量”,與手要有時間差,讓眼睛走在手的前面,養成用耳朵檢查音響是否與樂譜吻合的良好習慣。這樣持之以恆地練習,就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鋼琴學習初級階段的基本彈奏方法

  非連音***斷奏***。

  非連音的練習是連音彈奏以及各種演奏技法的基礎。只有保證了非連音的練習質量,才能為將來彈奏複雜的旋律打下基礎。非連音的音色特點在於:由於指尖具有快速反彈的力量,能發出敏銳、靈活、清脆、明亮的聲音。初學者為了體會彈奏時身體、肩、臂放鬆後自然下垂的重量,非連音奏法非常有效。其具體做法為:在彈奏第一個音前,先用手臂帶動手腕提起,然後鬆弛地落在要彈的琴鍵上,觸鍵時手掌關節及手指的一、二關節都要站穩,不能凹陷,手腕與手掌成水平位,受型呈半握狀。在彈奏時要求音與音之間抬手,把每個音都斷開彈奏。對於非連音的訓練首先從三指開始,因為三指是五個手指中最有力、最容易指揮而且又在手的中央重心較穩的手指,最容易體會到手掌的支撐感。在三指掌握了基本動作要領後,可加入二、四指,它們與三指的情況基本一致,易於掌握,然後再加入五指、一指的訓練。

  連音***連奏***。

  所謂連音奏法,即連續地彈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時,不抬起手臂和手。它要求先用手臂的自然重量落下去彈奏第一個音,將該音保持在琴鍵底部,再開啟掌關節抬起所要彈的第二個音的手指,向下快速觸鍵的一瞬間前一個音的手指離鍵。要避免過遲離鍵造成前後兩音同時發響、過早離鍵前後兩音斷開不連貫的現象。連音奏法的關鍵是重心轉移。要特別注意音與音的連線,後一音未彈下去之前,前一個手指不能離鍵,否則彈出來的音就不連貫。相反,後一個手指觸鍵後,前一個手指要及時離開,否則彈出來的音就混濁不清。力量的重心應從一個手指尖移到另一個指尖,手腕也要跟隨手指力量的重心平穩移動。連音的訓練應當從兩個音開始,第一個音彈下的同時抬起第二個手指,像走路一樣,重心轉移,然後彈奏第二個音,緊接著像彈奏非連音一樣將手再次提起。在連奏的訓練中,手指有準備地抬起來然後結合手臂的運用把聲音有力地送到指端,手指的獨立性會漸漸增強,聲音也會漸漸飽滿起來,手指輕鬆地抬起快速有爆發力地觸鍵,下鍵後的放鬆,能使聲音富有彈性和顆粒感。經常這樣訓練五個手指能增強其靈活性,減少手指間的相互依賴性,手掌關節會變得越來越靈活、有支撐力,因此,這種練習是非常必要的。

  跳音***跳奏***。

  跳音就是用手腕主動發力,抬起來迅速下鍵,手指觸鍵後立即反彈離鍵。跳音的音色特點在於:短促富有彈性。最初的跳音比非連音更為短促,彈奏起來要輕巧、放鬆、富有彈性。練習跳音時可同非連音奏法聯絡起來,先用非連音奏法彈,然後將音符時值減短,像拍皮球一樣將音符彈成跳音。學習三種奏法後,可將三種不同的奏法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練習。這時常常需要雙手同時用不同的奏法彈奏不同時值和不同音高的音,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特別強調分手的練習,在分手練習準確熟練後再進行雙手彈奏,避免走彎路,避免練習中的重複錯誤。

  學鋼琴中因缺乏基礎訓練而導致的問題的解決辦法

  放鬆。

  鋼琴彈奏中的放鬆包括身與心的放鬆。“心”的放鬆指彈奏時心裡不緊張,不怯場,在彈奏過程中,心腦始終只與樂思相聯絡,不受外界影響。“身”的放鬆是指從手指、手、肩背乃至整個軀體的上部全面放鬆,即從指鍵的支撐點到臀凳的支撐點,都應保持自然,放鬆。彈琴時的動作要協調,避免多餘動作。教師要直觀形象地講解、示範,讓學生領會到手型最放鬆的式樣就是人手最自然的式樣。

  坐姿。

  什麼是彈奏鋼琴的正確姿勢呢?必須要在自然、放鬆的基礎上取得坐勢、腳支點、手支點三個重力支點的平衡、協調,以求最終服務於手在彈奏時力量運用的準確和力度色彩變化的敏銳,以利於演奏技巧的發揮和藝術表現的自如。而三個重力支點的平衡協調則在於坐勢高度。坐位置與鋼琴的距離、手和腳的正確放置等密切相關、只有擺好這三個重力支點的關係,才能求得適應演奏需要的正確姿勢。琴凳高度至關重要,由於少兒年齡不—,個頭高矮各異,軀幹和手臂比例不同,要適應—個固定高度的鋼琴,只能靠坐凳的不同高度來加以調整。因此,坐凳高度是影響彈奏姿勢正確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

  基本手型。

  彈鋼琴要求手放鬆,自如地呈半圓形,手指略向裡彎曲。試著先輕輕握拳,然後慢慢放開,直至手形成一個半圓狀,這就是演奏鋼琴的基本手型,過於平直和過於勾曲都會造成緊張。彈鋼琴的手型,是幾百年來人們經驗的總結,有其科學性,在學習中要遵循這種規律。另一方面,學習過程中如果手型過於固定、死板,也會產生另一種偏向。特別是當學習到一定程度,演奏不同時代、風格的作曲家的作品和不同性質的樂曲時,由於音色的不同需要,彈奏時要有不同的指觸感,對手型的要求也必然更自由。不管怎樣,即使是一個成熟的鋼琴家,他們的演奏也必然有一個基本的手型。

  連音的訓練。

  簡單的斷音和短音並不能構成美妙動聽的樂曲,只有通過對各個單一音符連續不斷的演奏才能達到一首樂曲的完美,因此必須進行連音的訓練。在開始階段採用兩個音的連奏訓練,讓學生掌握一落一滾,一下一上的感覺。對連音這一概念的掌握,和走路的道理完全一樣。第一個音主動落下站穩,同時想到第二個音,把力量轉穩過去,手指稍稍抬一下,不要抬得過高,而應由手腕帶起來,中間不要有間斷和間隙。把落下的這個音看作是句頭,滾起來的音看作是句尾。感覺就象唱歌一樣,句頭用力呼吸,句尾唱完才換氣,讓一句歌詞完整的呈現在聽眾面前。通過以上這番簡單通俗的講解及反覆示範,學生們就能較快、較好地掌握連奏這一基本功。但值得注意是的,在彈連音時,手臂容易緊張和僵住,針對這一問題,應強調讓他們找到放鬆的感覺,同時體會到連音彈奏的方法和感受。掌握二連音的彈奏方法後,就可進行更深一層的練習,即三連音及三個以上連音的彈奏。其感覺基本相似,第一個音自然落下,第二個音接第一個音起著橋樑的作用,獨立地站立,第三個音用手腕帶起來,不留間斷的痕跡,一氣呵成,有一種流動向前的感覺,只要有了這種滾動的感覺,彈奏四連音、五連音也就容易了。只有很好地彈奏出這些連音,才會使樂曲有血有肉,而不顯蒼白和單調。

  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也是學習鋼琴彈奏的基本要求之一。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由於初學琴時手腦的不協調,很容易將節奏任意忽快忽慢,音符時值彈長彈短,這些問題如果不加以及時糾正,就會使他們養成不良的習慣,因手腦失調從而導致彈奏的失敗。節奏不穩,速度不統一是彈奏中最容易出現的毛病,這包括技術和心理兩方面的因素。有些初學者在彈奏技術困難的地方一下子放慢,彈奏容易的地方把速度加快;漸強時加速,漸慢時減速;快速時越彈越趕;彈慢板時越來越拖等等。因此,必須養成數拍子的習慣,不論是伴奏部分或是旋律部分,先唱對拍子,再用手彈就容易掌握。彈時不要慌亂,一定要慢速、中速打好基礎,再逐漸加快速度。在聯絡抒情緩慢的樂曲時,心理狀態要積極,從心裡跟著旋律唱,始終保持“向前走”的流動感。

  重視聽覺訓練。

  在音樂的世界裡,聲音是最富有感情和生命的。敏銳的音樂聽覺能力,對於鋼琴演奏者來說十分重要。鋼琴演奏是一門聽覺的藝術,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對彈奏者來說至為關鍵。鋼琴基礎訓練不僅是對手指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對耳朵的聽覺訓練。培養學生用音樂的耳朵去傾聽、感受、體會自己的彈奏,以獲得最佳的音響。在教學中經常運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傾聽、分辨正確或錯誤地彈奏所發出的不同聲音,注意響亮、結實、飽滿的聲音與僵、硬、炸的聲音的區別,做到強而不打、弱而不飄。

  關於音樂的表現力。

  鋼琴音樂的強弱、旋律、句法、作品風格,全靠演奏者得心應手地運用各種技術來完成。無論技術多麼高超嫻熟,都是為音樂服務。只有對音樂對作品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才能產生強烈的心理控制慾望,才能達到技術與音樂完美、內在、和諧的統一,才談得上成功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學習鋼琴彈奏,不僅要將所有音符較好地彈出來,還應該將所有的基礎知識融入樂曲最終的音樂表現中。會彈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應該是彈奏出的樂曲所表達的喜、怒、哀、樂的藝術效果,打動聽眾並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這就要求學生在苦練基本功的同時,增強自身的藝術修養,從而真正領會樂曲所要表現的內容與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