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吃什麼可以降火

  嘴脣起泡、嗓子幹疼、大便乾燥,老百姓把這些症狀稱為上火。那麼你額?下面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資料,一起了解吧!

  ?

  百合豆漿

  口鼻乾燥、乾咳無痰,這些都是肺燥的表現。胡蘿蔔、南瓜、白蘿蔔、菠菜、銀耳、百合等都是護肺的好食材。到超市買些幹百合,和黃豆一起泡發,再榨成豆漿喝,別有滋味。需要注意,堅果熱量高,不利於清肺潤燥。而且有些堅果經過炒制加工,含鹽或含糖較多,所以不宜多吃。

  蘿蔔藕汁

  白蘿蔔、梨和蓮藕都有潤肺祛痰、生津止咳的功效,將三者合一,防燥祛火的功效非常好。準備100克白蘿蔔、100克蓮藕和1個梨。先將白蘿蔔、蓮藕洗淨切條,梨洗淨去核切碎,再一起放入榨汁機中榨汁***不用放水***,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蜂蜜調味即可,每日兩次,現打現飲。

  菊花薄荷茶

  對於目赤腫痛,同時伴有頭暈脹痛,口苦咽乾,面紅易怒的“肝火”。可以試試將菊花10克,金銀花5克,薄荷3克開水沖泡後飲用,可以清肝明目。

  烏梅麥冬茶

  有人愛“上火”,吃油炸的、辣的、餅乾、乾果都會“上火”,這時不能只“去火”,更要補陰,因為他們的“火”多由陰虛造成。可以用烏梅、麥冬泡茶,這兩個藥組合在一起,一個酸味,一個甘味,正好體現了中醫說的“酸甘化陰”,能化生陰液以滋陰。

  羅漢果茶

  將2~3枚羅漢果去殼加1枚胖大海用開水沖泡,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後飲用,能夠清胃涼血,對牙齦紅腫疼痛,口臭,喜冷飲,舌紅苔黃等症狀很有效。

  舌頭五種表現暗示哪上火?

  舌尖紅表示有心火

  一般來說,比正常顏色要深的紅舌是比較多見的病體症狀,它預示著你的體內有熱證,但舌頭紅的位置不同,反映的問題也不同。

  心火的表現主要是舌尖紅,另外還有口乾、煩躁、口舌生瘡、睡眠不好、小便發黃、大便偏乾等症狀。如果心火旺盛,但症狀較輕的,在臨床上常用導赤散;如果症狀嚴重,可以用瀉心湯,裡面有黃連、黃芩、黃柏、大黃,這些中藥都有瀉火作用。

  臨床上還有一種情況較多見:小便特別黃,且有時候口乾、口苦,小便有點急,這叫“小腸有熱”,大人、小孩都可能出現。小腸有熱多數因心火下移而起,為緩解症狀,此時也可以用導赤散一類清心火、利小便的藥,解決心火下移問題。

  心火的降火食療方:

  冰糖蓮子湯:

  虛火上升的人可常喝清心潤燥的冰糖蓮子湯,《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清心去熱”,除煩熱、清心火、養心安神,對於心火內熾所致的煩躁不眠具有較好的療用。

  苦瓜炒白果:

  選苦瓜1-2個、白果20顆。白果洗淨,苦瓜洗淨切丁;苦瓜、白果放在開水中稍泡一下,馬上撈出備用;炒鍋上加少許油,放入白果、苦瓜及調味料炒熟;用澱粉勾芡上碟。

  冬天裡適當吃“苦”可以降心火。但需要注意的是,白果一次食用不宜過多。

  舌兩側紅表示肝火

  旺肝火和心火的臨床表現不同。口舌生瘡或口乾舌燥,睡覺不好,這是典型的心火;如果不僅口乾,口還發苦,眼睛發紅等,則都屬於肝火旺的表現。

  有肝火時,舌質會發紅,但兩側紅更明顯。臨床上,吃龍膽瀉肝丸就可以清肝火。此外也可以喝藥茶,比如用苦丁茶加上菊花、蔓荊子沏水。如果伴隨臉發紅,血壓升高,可以用夏枯草、鉤藤來泡水,具有輔助降壓作用。

  肝火的降火食療方:

  豬肝炒木耳:

  吃什麼補什麼,對付肝火也要補肝。豬肝炒木耳對平息肝火有作用。

  選木耳約40克,豬肝240克。木耳浸軟,切去底部硬塊,再切成粗絲;豬肝洗淨抹乾再切成厚片,加入醃料醃約10分鐘;鍋燒熱,放2湯匙油,爆香薑片,放入豬肝片用大火不停兜炒至熟;再放入木耳絲及蔥炒勻,加少許糖、鹽調味即可上碟。

  枸杞菊花茶:

  枸杞先煮30分鐘,加入菊花後再煮3分鐘,就可作茶飲,適用於經常用腦者。

  舌紅咳嗽有肺火

  發紅部位在舌頭的前半部,且伴隨咳嗽、鼻幹、口乾、咽乾等,一般屬於肺火。清肺火主要使用瀉白散。此外,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很多肺熱病人大便都不通暢。因此,治療時既要清肺熱,還要通腹氣,可以用白茅根15克、蘆根15克、大白蘿蔔50克切成塊,做成湯,就是一道很好的清熱佳餚。

  肺陰不足者也表現為舌紅少苔,同時伴有乾咳,痰比較少。這時候可以選擇養陰的藥為主,比如沙蔘麥冬湯;如果較重,可以加上百合固金湯,既養陰,又清熱。如果伴有咳血,應立即去醫院檢查,看看肺裡有沒有其他問題。

  肺火的降火食療方:

  銀耳雪梨湯:

  選50克銀耳,梨兩隻。將梨切塊,銀耳加水500毫升,煮開20分鐘即可,加冰糖少許,飲用有潤肺止咳之功效。

  適當吃一點屬性偏涼的食物,如白蘿蔔、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梨、蘋果、百合、楊桃、枇杷,同時多飲水,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

  舌紅苔黃且口臭是胃火

  胃熱的時候整個舌頭都比較紅,有時候舌紅苔黃,黃色會把紅色覆蓋掉,需要特別注意。胃火旺者通常表現出胃疼、口臭口苦、老想喝水,特別是涼水等症狀。此時建議試試清胃熱的藥。

  臨床還有一種胃熱,會伴隨大便幹,肚子發脹等表現,這時候可以用承氣湯。承氣湯分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根據臨床病情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子,因此服用前最好諮詢專業人士。很多人會用大黃泡水助通便,必須提醒的是,這種方法不能久用,否則會導致結腸出現黑病變。

  若是除了胃疼,還有似飢非飢,似痛非痛,似脹非脹的感覺,不想吃東西,嘴幹,通常是胃陰不足導致,可採用蘆根、石斛、沙蔘等養胃陰。

  胃火的降火食療方:

  百合綠豆粥:將綠豆和百合煮15分鐘後,再放入大米煮開後轉小火,熬至粥粘稠合適後即可,適當加入冰糖。

  百合與綠豆的清熱解毒和降火能力是得到大家公認的,綠豆味甘,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常食百合有潤肺、清心之效,可止咳、止血、開胃。

  荸薺藕汁湯

  選荸薺和鮮藕各250克,一起煎湯後,加入適量冰糖。分三天吃完,有潤胃涼血降火的功效。

  舌紅少苔可能是腎火

  上面幾種情況都屬於實熱證,往往是舌紅有苔,而且都是黃苔。如果舌紅少苔或者沒苔,就是虛熱證了。

  虛熱證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表現為腰痠膝軟、口乾、耳鳴,有時候睡不好覺,此時的舌頭就是舌紅少苔的狀態。如果內熱更盛,出現心煩、盜汗、手腳心熱表現,就說明陰虛又嚴重了一層,此時舌頭比之前更紅,且沒有舌苔,或是一層薄薄的黃苔。

  腎火的降火食方:

  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將赤小豆煮開,再下粳米共煮為粥,服時加少許紅糖,每日兩次早晚服用,有降火之功效。

  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鬆動或疼痛。平時可以用枸杞子、地骨皮泡茶飲。

  舌頭髮白多屬脾虛舌頭正常的顏色是淡紅的,不正常的“舌淡”症狀表現為淡白舌,血色很少。臨床上,舌淡表明氣虛、血虛,其中最常見的是脾氣虛所致。

  工作勞累,精神緊張,使得脾氣虛情況越來越多見。脾氣虛的人總覺得渾身沒勁、累,不想吃東西,胃有脹滿感,大便偏軟、不成形。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四君子湯、香砂養胃丸等。

  如果除了脾虛,還有中氣不足症狀,主要表現為有時候肚子墜脹,大便拉稀次數比較多,可以選擇補中益氣丸。

  此外,肺氣虛也較常見。肺氣虛弱的人,舌頭前面部分淡得更為突出,還會伴有咳嗽,日久不愈,稍稍有痰,且氣喘、胸膛憋悶、大便偏軟等症狀。建議可服用補肺湯,比如黨蔘、山藥、茯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