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調吉他譜

  紫竹調是江南地區的漢族民歌小曲、愛情小調,也是上海地方戲滬劇與滑稽戲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調。下面是紫竹調這首曲的吉他譜。

  

  關於紫竹調社會影響

  《紫竹調》的曲調健康向上,形式靈活多變,內容生動大氣,極具上海特色、申城風格。經歷代藝人傳播修改,紫竹調成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樂曲以絃樂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豎琴的晶瑩琶音與之相和,頗具江南絲竹的風格。歌詞多因情而發,沒有固定的版本,這也是能代表上海最原生狀態民歌的特點。因為它傳唱廣,影響大,而且旋律明朗優美、歡快流暢,富有濃郁的上海特色,堪稱為是能代表上海形象的作品。周恩來生前非常喜歡“紫竹調”。1959年,黨的八屆七中全會在滬召開。會議期間的一次聯歡會上,周就點唱了“紫竹調”,在場的兩位滬劇名家丁是娥、筱愛琴便演唱了《羅漢錢·燕燕做媒》 。周聞聲起舞,很是高興。

  19世紀80年代《紫竹調》就在美國灌成了唱片,與《二泉映月》和《春江花月夜》等一起,成為最早流行美國的中國樂曲。前些年,蘇格蘭的交響樂團曾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演奏過《紫竹調》;2006年春節,上海滬劇院的茅善玉也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唱響了“紫竹調”,這樣的交流很有意思。民族的音樂一旦與普遍的審美標準相融合,就會成為具有世界性的文化需求。“申博”成功後,上海的一些著名藝術家、社會活動家,紛紛謀求將《紫竹調》確立為上海的音樂形象,如果這一行動獲得成功,《紫竹調》的傳唱一定會更廣泛。

  《紫竹調》輕鬆活潑,婉轉流暢,不僅悅耳動聽,而且歌唱性強,所以一直是上海人不同時期的“流行音樂”。從街頭巷閭傳唱的“一根紫竹直苗苗,送與哥哥做管簫”的情歌,到東方歌舞團演員朱明瑛唱紅大江南北的滬劇《羅漢錢》裡著名的《紫竹調》,該曲一直在上海這個城市的上空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