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劍的基本招式圖解分析

  漢源劍,是一套古老的劍法,自秦漢時期流傳至今,仍基本保持著原貌,其起源已不可溯。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漢源劍的招式圖解。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

  據說漢高祖劉邦青少年時代與其夥伴蕭何、盧綰、周勃等人,在豐縣中陽裡馬公書院讀書時,一同跟隨馬公學習治國安邦之道和拳劍功夫,成長為韜略過人、武藝高超、胸懷大志的青年群體。

  心懷天下的劉邦、周勃、盧綰三人為歷練自己,因慕信陵君門客、大俠張耳之名,結伴遠赴開封魏地,追隨張耳數年,又得到張耳的悉心傳授,劍技大進,尤精長劍格刺。劉邦、周勃、盧綰學成回鄉後,又將從馬公、張耳處學得的拳法劍技融合在一起,成立反秦祕密組織扮輸社,聚集豐縣弟子數十人操練武藝,形成了一定的操練形式。自清朝中晚期隨著太祖大洪拳、六步架大洪拳等拳械套路的傳入,原來世代相傳的散擊技法受到衝擊,得以改進完善,逐漸形成完整的套路,定名為漢源劍。

  漢源劍具有招式簡單、古樸剛勁、架勢工整、輕快敏捷、瀟灑飄逸、實用性強的特點。全套共為24個動作,分為兩段。其內容豐富,步法有弓步、馬步、僕步、虛步、歇步等,劍法有刺、劈、撩、掛、抄、雲、抹、壓、點、架、崩、託、挑、穿等技法,另外還有舉腿平衡、望月平衡等動作。練習時要求劍隨身走,以身帶劍,應用時要做到劍與身合,身與氣合,氣與神合,不在劍形而在劍意,不在劍式,而在劍心。

  經常練習漢源劍不僅能夠健身強體,而且能夠提高攻防技能,防身護體。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一:預備式

  兩腳並步站立;左手手心向後反握劍柄,劍尖朝上;右手食指和中指併攏伸直,無名指和小指屈緊,大拇指壓在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三節指骨上,自然下垂於右腿外側,兩肘微屈;目平視前方圖1。

  要點:身正自然,全身放鬆,精神集中。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二:虛步持劍側指

  右腳後移一小步,腳尖外展著地,上體稍向右側轉,左腳前腳掌落地成高虛步;左手持劍隨上體右轉的同時由左向右繞行至右腹前,接著隨上體左轉,迅速向左繞行,背於腰脊,劍尖斜向左肩;右手劍指隨上體左轉橫臂於胸前,劍指朝左,手心朝下;目向左平檢視2。

  要點:步子虛實分明,精神集中。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三:弓步前指

  右腳靠攏左腳,左腳向左跨出一大步,上體左轉,下蹲成左弓步;同時,左手持劍於左側繞行一週,置於左側旁,肘微屈,劍尖朝上,右手劍指臂外旋後收擴右腰側,再向前平直伸出,劍指朝上,手心向前;目看劍指圖3。

  要點:上步、轉身與前指動作要協調一致,前指要順肩。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四:側虛步接劍

  向右轉體,右腿屈膝,左腳隨之收回半步成左虛步;左手持劍由左向前繞行至胸前橫劍,手心朝前,拇指朝下,劍尖朝左;右手劍指隨即屈肘,橫於胸前,手心朝裡,掌心貼住劍柄,準備接換左手之劍,右肘與劍尖成一直線;目視看劍尖圖4。

  要點:步子要虛實分明,轉身交劍動作要圓和。

  【第一段】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五:提膝下刺劍

  右腳向前蓋步,左腳屈膝提起,腳背繃直,腳尖朝下;這時右手接劍以腕為軸自右向左剪腕,並向右下側刺劍;左手在右手接劍後變為劍指,由左向上直臂繞行至頭上,手心朝前;目視劍尖圖5。

  要點:提膝下刺劍花要以腕為軸,貼身立劍腕花,腕花要圓和,提膝與下刺劍要一致,刺劍有力,力達劍尖。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六:左掛劍右弓步平刺

  左腳在左側落步,上體左轉;同時,右手持劍,自右向左繞行,再由後向前掛出;這時,左手劍指,手心朝上,隨即壓住右手腕圖6。

  接上動作,右腳前跨下蹲成右弓步;同時兩手將劍向前平刺,右手心朝上,左手心朝下;目視劍尖圖7。

  要點:動作要連貫,掛劍要圓和,上步與刺劍要協調一致,刺劍有力,力達劍尖。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七:並步點劍

  右腳收回半步腳尖點地,成虛步;右手持劍與左手劍指向裡屈腕下沉成立抱劍;目視劍尖圖8。

  接上動作,重心移至右腳,左腳向右腳併攏,屈雙膝平蹲;右手持劍與左手劍指向下猛力屈腕點劍,劍刃朝向上下;目視劍尖圖9。

  要點:收腳挑劍與跟步點劍要協調一致,點劍時腕向上提,劍尖向前下點選,力達劍尖。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八:歇步劈劍

  左身體重心在右腳上,腳前上半步,腳尖著地成為高虛步;右手持劍向上直臂挑舉於頭上方,劍刃前後,劍尖向上;左手前指,手心向下;目視劍前端圖10。

  左腳向前半步,腳尖外敞,右腳略向前移,兩膝深屈成歇步;同時,右手持劍,由上向前下劈於左腳前,手心向左;左手由前下落扶右腕;目視劍前端圖11。

  要點:歇步臀部要坐在右小腿上,上體要正直。向下劈劍要快速、有力。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九:左右上架劍

  上體半面向左轉,兩腿半起立;右手持劍,由左腳前向左上平架,手心向裡,高與頭齊,劍尖向前;左手仍扶右腕隨右手向左上架起;目視劍尖圖12。

  右腳向前一步,腳尖外敞,上體右轉,兩腿半蹲成交叉步;右手持劍,小臂內旋由左上稍下放再向右上架起,手心向外,高與頭齊;左手仍扶右腕;目視劍尖圖13。

  要點:動作要連貫,上步與架劍要協調一致,架劍動作要圓和,力達劍刃。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十:左弓步下刺劍

  左腳向前一步,左膝屈,右腿伸直成左弓步,上體略前傾;同時,右手持劍下落,經腰間向前斜下刺;左手與右手同時下落,經體左側向左斜上方伸出,手心向前,拇指一側在上,兩臂與劍成一直線;目視劍尖圖14。

  要點:弓步要大,下刺劍要低。

  漢源劍的招式圖解十一:右僕步崩劍

  上體左轉,左腳後退一大步,左膝屈,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時,右手持劍,兩臂由兩側向上,向內繞於胸前交叉,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兩手心均向裡,劍尖斜向右上方;目視劍尖圖15。

  上動不停,左膝深屈,右腿伸直成右僕步;同時,右手持劍,由左胸前繼續向左下繞於體右側,翹手腕將劍尖崩起,與眼同高;左手由右胸前向下,向左繞屈臂側舉於頭左前上方,手心向上,指端向右;目視劍尖圖16。

  要點:兩動連續不停。崩劍時,要以手腕用力並與僕步動作協調一致。僕步上體要正直,兩腳全腳掌著地,動作要迅速有力。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漢源劍的招式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