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拉二胡基本功

  二胡,又名胡琴、“奚琴”、“嵇琴” ,中國民族拉絃樂器,距今一千多年曆史。那麼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1、運弓手臂各關節共同協作

  二胡的出弓入弓動作是由身體、大臂、小臂、手腕、手指經過一系列協調動作而完成的。傳統的二胡演奏講究大臂先動帶動小臂,小臂帶動手腕,手腕再帶動手指,宛如魚兒擺尾的形態。這種運弓形式,有助於表現聲音和力量的緩衝,適合演奏氣勢磅礴,寬廣巨集達的音樂。缺點是聲音沒有點,琴弓很難靈敏的控制,不能收放自如。而現如今二胡出入弓動作講究自然,身體下意識本能的反應。應該是由身體、大臂、小臂、手腕、手指同時運動,共同協作所完成。出弓時身體右傾,重心向右邊身體移動,同時大臂、小臂、手腕同時右伸。大臂展開後繼續動作小臂與手腕,小臂展開後繼續動作手腕,直至與小臂呈向左傾斜四十五度左右停止。入弓時身體慢慢從右傾變為左傾,身體重心慢慢向左邊身體移動,同時大臂、小臂、手腕同時左伸。大臂收回後繼續動作小臂與手腕,小臂與手腕呈直立收回停止。這一系列動作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握手,舉手,拉窗簾等動作相同。手臂所有關節通過大腦指令在同一時間,同時動作,同時停止。這種運弓形式,同樣可以做到,飽滿的音色,均衡的用力。而且對待琴弓的控制更加收放自如,短弓顆粒性更強,有助於練習快弓。特別要注意出入弓時身體與手臂各關節都要保持運動,不能停止。

  2、運弓的二十度與九十度

  二胡出入弓時琴弓的走向應沿著琴筒面平貼在琴絃上,向身體右前方執行***約二十度***,身體及手臂的動作都是橫向進行。琴筒自然放置左側大腿根部與腰部貼合,故琴筒左側向左後方微微傾斜,這樣傾斜的琴筒、同樣方向的琴弓與琴桿之間角度越小發出的音色越紮實。要注意防止演奏內弦時弓毛接觸到琴桿而未接觸琴絃。琴桿與弓之間保持自然垂直,琴弓在摩擦琴絃時應儘量與琴絃的前後上下成直角***約九十度***。因為從物理學上講,馬尾與琴絃摩擦成直角時的聲音共鳴最大。一些演奏者的琴弓為了藝術處理往往會向上傾斜,這時琴桿也必須同時向左傾斜以達到琴桿與琴弓之間的垂直角度。

  3、運弓力量的變化

  二胡運弓要求從弓根經過弓中至弓尖,再由弓尖經過弓中,返回弓根這一過程中弓毛要緊緊與琴絃貼合,要做到從弓根、弓中、弓尖弓毛貼合琴絃的壓力不變,以聲音飽滿、統一為最佳。琴弓作用於琴絃的壓力有三種,一是琴弓的自重力,二是肌力***有關部位骨骼肌的收縮力,右手手指的指力***,三是持弓右手臂的重力。從人體機能角度分析:“骨骼肌是機械槓桿,關節是旋動軸,肌肉是發力源,他們均在大腦的統一指揮下被支配和驅動。”為了保證運弓聲音的飽滿與統一,弓根處距離右手發力點最近,故受力大,所以弓根處基本用琴弓的自重力及手臂的重力就可維持音色飽滿。反之弓尖處距離右手發力點最遠,故受力小,所以弓尖處除琴弓的自重力、手臂重力外,肌力要格外加大才能維持音色飽滿。由此可見,二胡運弓時的力量是一直在變化的。二胡出弓力量的變化是由輕到重,而入弓力量的變化則是由重到輕。要注意右臂自然下垂及肩肘腕三個關節放鬆,使整個臂膀到手指的動作協調一致,這樣才能發出通暢悅耳的聲音。

  4、運弓的氣息變化

  早在南朝時期,畫家謝赫就提出了“氣為中國傳統的審美範疇”。在藝術學中,氣息的存在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音樂當中。音樂由“呼吸”構成,和人一樣,氣息就像是生命,沒有氣息,就沒有起伏,沒有樂句,更沒有語調。所謂“人琴合一”其實就是我們在演奏的時候音樂與氣息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練習運弓也需要氣息的結合。拉弓時慢慢均勻的吸氣,直至一弓結束,推弓時慢慢的均勻的把氣吐掉,用氣息來支撐發音。長期迴圈練習可使演奏者身心舒展、平心靜氣,運弓飽滿、流暢,拉出的聲音紮實而不虛。

  5運弓的自我監聽

  監聽:“監視察聽”。習琴者習琴數年,九成時間是練給自己聽的。所以,習琴者的自我監聽意識尤為重要。在我們左右手演奏的同時,耳朵也在傾聽。這樣就會出現自我演奏與自我監聽。大多數的習琴者在演奏的同時只注重演奏的自我,而忽略了監聽的自我。在我們演奏的同時,監聽的自我應該很清晰的分辨聲音的好壞,充分檢查、辨別自己演奏的不足,隨時幫助演奏的自我修正,養成一個邊練邊調,邊奏邊修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帶著問題練琴。自我監聽就是自我尋找問題及不足。

  6如何練習運弓

  每次練琴首先練習運弓,開啟節拍器,調整為每分鐘60拍的速率。內外弦逐次進行,三種力量逐一加入,反覆練習。

  先按照一弓兩拍,內弦開始:

  42 1 — | 1 — | 1 — | 1 — |

  5 — | 5 — | 5 — | 5 — |

  一弓四拍,內弦開始:

  44 1 — — — | 1 — — — | 1 — — — |

  5 — — — | 5 — — — | 5 — — — |

  一弓八拍,內弦開始:

  481 — — — — — — — | 1 — — — — — — — |

  5 — — — — — — — | 5 — — — — — — — |

  學拉二胡的入門知識

  一、坐姿要端。

  要選擇一張高度合適的椅子,兩腿放平、兩腳掌著地。坐椅子的時候,不能坐滿椅面或後靠在椅背上。兩腿與肩同寬,兩腳平放於地面,左右腳前後相距半腳距離***左前右後***。小腿與地面垂直,與大腿成90°角。身軀要正直,上身保持自然、挺拔的姿勢,全身放鬆。防止駝背、斜體、歪身、低頭等不正確坐姿。

  二、持弓要穩。

  右手放鬆,彎曲呈半握拳狀,將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關節處,食指自然彎曲,輕扶於弓杆上,拇指用指腹按在弓杆上方靠近食指第三關節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無名指伸入弓杆與弓毛之間。拉外弦時,由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腹向下、中指第一關節稍後處向外,用這三個著力點控制弓杆,使弓毛貼住外弦摩擦發聲。拉內弦時,以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腹向下作為支撐點控制弓杆,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向內勾弓毛作為著力點,使弓毛貼在內弦上摩擦發聲。握弓、持弓都要輕鬆自然。

  三、持琴要正。

  二胡的琴筒要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琴桿正直,略向前傾;左臂自然彎曲,肘部不要抬得太高,左臂與體側成45°角,手腕微微抬起,將琴桿置於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以指尖和指腹交合處觸弦。拉上把位時,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二胡的切音線位置上,食指根部要與二胡的切音線接觸,相對固定。

  四、按弦要科學。

  左手指在按弦時,各個關節要自然彎曲,食指的彎曲度最大,以中指、無名指、小指為序逐個遞減,到小指就幾乎是伸直按弦了。手指的彎曲必須以自然、鬆弛為原則。拇指應放鬆持平,也可微微翹起,但不可向下彎曲。手指按弦的起落動作,要以左手的掌指關節***也稱手指的第三關節***運動為主,以手掌的運動為輔。手指的觸弦應是富有彈性的“擊”弦,而不是生硬的“按”弦。

  五、運弓要平。

  右手拉弓時,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狀態,以腕部為起動點向右拉出。但大臂不能過早地向外伸展,以避免肘部過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正確姿勢。同時,拉弓時,右臂不可向右後方運動,避免使弓子拉成一個圓弧狀。在推弓時,要以大臂往回收作為起動點,帶動小臂向左推進,手腕應呈內屈狀。當大臂收完後,小臂繼續向左推;小臂收完後還要將弓子推進幾公分,使手腕回到“中間狀態”,便於下一個拉弓的開始。無論拉弓還是推弓,弓子執行一定要平直。運弓的順序,通常以拉弓開始,以推弓結束,這要養成習慣。

  拉二胡是左右手協調配合的功夫。

  左手上,要講究指法;右手上,則講究弓法。弓法的基礎技法包括:換弦、分弓、連弓、快弓、顫弓、頓弓、斷弓、跳弓、拋弓等等;指法的基礎技法包括:換把、揉弦、滑音、裝飾音、顫指音、泛音、撥絃等等。這些技法都要循序漸進地學。

  拉好二胡的“五條件”

  一、聲 琴聲關鍵是要感人,聲音要柔美、純正,音色要多樣;

  二、情 要真摯,琴聲是心聲的反映,要把對作品的理解,對生活的感受帶到演奏的曲子中;

  三、技 技法精湛,運用嫻熟,技術是為內容服務的,生動自然才能收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四、形 演奏者的形象,準確自然,美觀,大方,包括持琴的姿勢,操琴的方法,面部的表情,都要和所演奏的樂曲渾然一體,才能“經聽又經看”。

  五、韻 韻味,這是最高層次的要求,韻味要準確、地道,淳樸。

  關於持琴。“琴身放穩稍左斜,利於操作要穩定,兩肩兩臂須自然,坐淨端正不塌腰。”

  關於持弓。 “弓子功夫要學好,好像蓋房打地基,端平握住腕靈活,擺在琴筒扒住弦,平持疊持拉著走,換弦無痕是關鍵。”

  關於按弦。“左手虎口包住琴,不緊不鬆要自然,指尖觸弦稍彎曲,動作要小手形圓。”

  關於音準。“二胡音準難掌握,音程關係要弄清,各調指距多變化,換把流暢要到位。”

  關於節奏。“音符節拍要奏準,長短變化須弄清,分出句子講語氣,流暢生動才好聽。”

  關於力度。“空弦練習很重要,把琴拉好不虛躁,兩手動作要協調,動作規範耐力強。

  二胡練習相對難易歌。“左手容易右手難,拉弓容易推弓難,外弦容易內弦難,推拉容易換弦難,上行容易下行難,按指容易音準難,技巧容易表現難,裝飾容易韻味難,看似容易學著難。”


相關文章:

1.

2.如何自學二胡

3.怎樣學好二胡基本功

4.學拉二胡基本手法

5.學拉二胡的基本方法

6.二胡的基礎知識